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校人文精神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高校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就业服务站。文章通过讨论人文实践精神的发展,人文精神与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学生自强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对高校人文精神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学科。随着素质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语文中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中语文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课程,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主要从营造精神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制度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物质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面貌、科学人文精神和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不仅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充分实现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人性,形成健全人格。新世纪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我们要培养的是勇于开拓进取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需要较高的人文素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杨叔子院士语)”。中华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培育国民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语文课程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沃野,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文化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文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民族精神的熏陶功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阐述: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提升艺术品位,加强精神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