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等学校扩招之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学业成绩检测提出了挑战。通过对某高校一学年期末考试的补考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不同课程的补考情况均存在差异。学校、教师、学生应分别从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完善学业成绩检测制度、加强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苏燕 《甘肃教育》2014,(16):127-127
正当下,国内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而法国则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高中会考。中国的高考可谓一考定终身,而法国的"高考"给了人们多项选择。法国的高中会考有两大功用,一是通过后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二是通过后同时也获得了进入高校的资格。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中法"高考"的不同,那就是中国是选拔考试,法国是资格考试,不是"一锤定音"。首先,法国"高考"有补考机会。在6月中下旬笔试会考中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生,7月初还有一次补考机会,且其补考形式是与考官面对面的"口试"。这一补考制度给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临门一脚"发挥失常的学生一个补救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当下,国内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而法国则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高中会考。中国的高考可谓一考定终身,而法国的"高考"则给了人们多项选择。法国的高中会考有两大功用,一是学生通过后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二是通过后同时也获得进入高校的资格。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中法"高考"的不同,那就是中国是选拔考试,法国是资格考试。首先,法国"高考"有补考机会。在6月中下旬笔试会考中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7月初还有一次补考机会,补考的形式是与考官面对面的"口试"。这一补考制度给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临门一脚"发挥失常的学生一个补救机会。如2013年,法国普高毕业生笔试会考及格率为82.5%,而"口试"补考后的总及格率达到86.8%。其次,不挤大学一座"独  相似文献   

4.
通过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大一学生补考现象进行了调查,针对补考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高校补考与重修制度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些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总结归纳了深化大学补考与重修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就如何进一步改革补考与重修制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5,(4):13-14
合肥某中学致力于校内考试改革,最近引入了一直是大专院校用来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补考制度。  相似文献   

7.
作者回顾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补考情况.通过深入一个班级做学生访问,查找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高职护理教学质量,得到如下结果:①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补考学生人(次)明显高于第二学年,缺考作弊等不良行为增多。(多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与专职辅导员相比,所带班级学生补考率并无显著差异。(爹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多高职护生学习压力大。高职护理学生补考情况是侧面反映高职护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进一步探讨深层次原因,推进高职护理教育深化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补考的因素诸多,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切实从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医药类独立学院学生补考人数多,补考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面对补考的态度各异,这主要是因为新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学生活动过多,沉迷情感生活,忽视了补考管理环节的实质意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发挥辅导员的辅助引导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以学生为本,重视补考考试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补考率向来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们所关注,学生补考率的高低甚至被作为衡量一校学风是否优良、教学质量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国家明令学校应给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后,高补考率现象在各高校屡见不鲜。相比于文科院系而言,理工科院系的补考率要高得多,更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院校     
《教育》2014,(5)
正武昌理工学院:规定挂科多门者直接留级近日,武昌理工学院期末考试成绩陆续公布,该校取消补考和清考,对多门不及格者直接给予留级处理的规定在该校贴吧引发学生热议。据了解,大学生挂科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大多数高校针对挂科的学生都是实行"补考"或"清考"制度。然而,武昌理工学院出台规定:全面取消补考、清考制度,学生专业课程有多门不及格者将给予留级处理;不仅如此,该校还实行"累计制":第二学年开学前,限选课程有2门及以上不及格者,第三学年开学前,限选课程累计有3门及以上不及格者,第四学年开学前,限选课程累计有4门及以上不及格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已有相当一段时间,并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学分制的施行拥有了良好基础。然而国内目前针对高中生补考制度的研究却有所不足,缺乏较为完善的学分认定补考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和深入推进。因此课题以甘肃省市属高中为对象,以高中学分制的实施为前提,以补考制度的构建为切入口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补考率向来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们所关注,学生补考率的高低甚至被作为衡量一校学风是否优良、教学质量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自2005年国家明令学校应给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次免费补考的机会[1]后,高补考率现象在各高校屡见不鲜。相比于文科院系而言,理工科院系的补考率要高得多,更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教育微评     
《湖南教育》2015,(2):17
新闻事件:日前,武汉某职业院校推出"新政",拟实施"刚性考核弹性补考"政策。以100分为例,60分及格,若学生只考了58分,就只用补考2分,且补考次数不限,直到过关。争议声中,有人认为,学校此举是人性化管理,值得尝试;有人则提出,学校是在折腾教师、折腾学生,实在任性。七嘴八舌:1谢建中:职业院校实施"刚性考核弹性补考"政策可以让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技能,而不是一味死学理论,导致理论和技能"两张皮"。同时,"补考次数不限,直到过关"的规定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次补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低年级学生补考率高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职学生存在低年级补考率高的现象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考试补考的现象,且比率呈低年级高、高年级低的状况。以我院航海系学生为例:97级学生中,一年级时补考率达5.5%,二年级时补考率达4.1%;98级学生中,一年级时补考率达10.4%,二年级时补考率达7.6%;99级学生中,一年级时补考率达8.3%,二年级时补考率达5.6%。如下图所示: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高职学生在一年级时,其课程多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思想品德、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航海数学、电子学等。这些课程原来大都学过,…  相似文献   

15.
刘利  李在林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106-107,F0003
文章通过关注当今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补考现象,指出了大学生补考呈现出的特点,分析了造成大学生补考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大学生补考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凤凤  沈丽 《考试周刊》2012,(40):2+12-2
通常意义上来讲,补考是学校针对少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教学上采取的一种弥补手段。补考人数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然而现在在我院存在大量的补考人群,补考学生的人次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从事教学管理人员,我们近两年来在对本院补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还是收补课费好黑龙江刘新,苑金春目前,各学校对考试不合格学生所采取的差不多都是交补考费的办法,即开学补考,收取补考者一定的补考费,或5元或10元;也有的学校对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第一次补考收取补考费10元,补考不及格,第二次再补考收取...  相似文献   

18.
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在函授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函授教育中每学期需对补考的学生发送“补考通知单”这一实际问题为例,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办法.首先利用Excel的“高级筛选”功能,检索出至少有一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记录,再利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通过创建主文档、获取数据源、合并数据和文档等操作,快速准确地自动生成“补考通知单”.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多元HotellingT2检验方法,对某校某系甲乙两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的对比、分析、评价的结果表明,“取消补考,完善重修制度”是合理的,它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一年级新生补考率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跨入大学校园 ,是莘莘学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他们对未来、对成才寄予极大的希望。但不少学生面对新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 ,往往感到困惑、苦恼及动力不足。针对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一度不适应而出现的某些问题 ,尤其表现在近年来一年级学生补考率较高等现象 ,我们对南京部分普通高校的一年级新生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大学一年级新生成绩现状通过对南京经济学院 1998级学生第一学期考试成绩统计 ,一年级学生补考率为 6 .0 3 %。对该院 1999级学生第一学期考试成绩统计 ,一年级学生补考率为 7.12 %。通过对在宁有关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