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识之士曾说过: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大缺陷。咱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沉缅于琐事之中,书读得太少,是语文教师品味不高的根本原因,“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这样说,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在远程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有我们众多教师生存的空间?因为真正的教师应该是无法替代的。甚至是不可模仿的。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理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书人,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读二十几篇课文,阅读量是微乎其微的。为了扩大阅读面, 广大语文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开列了具体的书目,并不断强调如何如何读。但最 终学生读了多少未可知,而是否有效则更未可知。究其原因,是教师仅仅把读书当做任务下 达给学生,而没有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上下功夫。  提及读书,学生的感受多半是“要我读”。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深有感触地 说 :“我们过去重视孩子如何阅读,而忘记了教他们如何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为了使孩子 们“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3.
近日翻阅有关教育类报刊杂志,看到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少数教师不读书。时下潇潇洒洒地流行“学文件”(甩扑克)、“修长城”(搓麻将),大街小巷呐喊“赌了青春赌明天,赌了物质赌精神”。谁还能闭门一心只读“圣贤书”呢?读书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在这种喧哗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电脑中经常出现一个术语——只读。所谓“只读”,表示这个文档只能打开来读,不能修改也不能储存。回想自己的读书生活,其状态像极了这两个字——只读。  相似文献   

5.
做一个阅读着的语文教师——生命因“读”而充盈乐于读书,才乐于教书;善于读书,才善于教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孜孜不倦地去读书。我常常拷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拥有这份精神宝藏呢?1!泛读:拓宽广度有人说,现在有些教师只读三本书:课本、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这样的老师注定是没有发展的。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快餐式”的浅层次的阅读,而要拓宽阅读视野,进行广泛的多元阅读。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会形成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会造成不同的精神结构。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本学科的教学用书,还要系统地研读教育论著,特别是一些教育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中国教师》2013,(21):1-1
读书与实践,是教师在网络时代与学生交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自身的读书经验,就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依据;教师自身的读书习惯,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自身读书求知的发展成果,也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于读书,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要读原著,不要只读二手书。选本只能代表选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被视为读书人的最佳境界;“头悬梁,锥刺股”被看成读书者的最高精神。现代读书人为了挤进神圣的大学殿堂,挑灯夜战者也比比皆是。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真可谓“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在如此思想指导下,我们的书包越来越沉重,星期天作业堆积如山,各种学习资料多如牛毛;眼睛近视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是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韦青 《南昌教育》2006,(9):14-15
一、学习是探觅新知、形成思想的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学习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1.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做老师的人必须天天读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要读教材、读参考,精通业务,更要博览群书,“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只有这样,无论教材怎么编,课程如何变,你都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广义的备课。教师只有多读书,乐读书,善读书,课堂教学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林淑真 《考试周刊》2009,(42):72-72
一、博览群书。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名句,它道出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密切关系。阐明了“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根底”的道理。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因其博览、勤读。因此,学生只读小学语文课本远远不够,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那么,如何借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语文教学只重视课内教学,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少语文功底。一节语文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往往只有十来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据,特别是进入初三后,学生被动地紧跟教师赶进度,学生要做的只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学校应该是一个读书的场所,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的榜样和导师,藏书、读书,理应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素养。阅读,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职业品位,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为积极倡导教师阅读的良好风尚,为广大教师的阅读提供服务和帮助,本刊近期新辟“读书”栏目,并拟与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联合举办“读书”征文活动,来稿请紧扣“读书”这个话题,或推介,或述评,或感悟,或指瑕,要求观点鲜明、行文流畅、短小精粹。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与。让我们与书为友,以书为师,享受精神富有的欢乐,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然而,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学生课外阅读正在走人一种“伪阅读”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把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窄化为升学考试推荐阅读篇目,“推荐”被异化为“只读”。  相似文献   

14.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06,(6S):40-40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横幅是教师做给成年人看的。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起作用。同样。作为教师还须明白:学生凭兴趣而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法宝,激趣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法宝。  相似文献   

15.
在封建社会,以升官、仕途为唯一读书目的的读书人,能告诫人们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实在难能可贵。我以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大力提倡的,是广大读书人应该效仿的。当然这里的读“圣贤书”泛指一切学习活动,因为这句话反映了读书、做学问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而这种态度、境界和追求是超越名利的,是不图回报的,也正是现在读书人少有的。  相似文献   

16.
没有教育师专业发展,就没有商品质的教育。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之蕴也不足,则其育长才也无望。”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何而来?教师怎样才能不断发展?读书,是其基本途径。读书是教师丰富学养的基本途径。一个要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是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关键措施。教师读书不仅能学习、借鉴别人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而且能够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使其成长为具有教育思想、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的教师,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技巧。读书是教师终生的备课。备课可以分为直接备课与间接备课。间接备课贯穿教师的终生,我们称之为“终生备课”。所谓终生备课,指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而进行的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进修和读书、学习。时代在前进,文化科学在发展,教师若不坚持读书学习就要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生备课比直接备课更重要。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渊博;知识越渊博,直接备课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并且,课也能讲得引人入胜。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与读书分不开,都得从书籍这个丰富的源泉中汲取力量。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无声命令。  相似文献   

17.
不动笔墨不看书,边动笔墨“金不换”。 鲁迅当年写作常用一种叫做“金不换”的毛笔,“金不换”就成了文笔的代名词。鲁迅读书多多,创作也源源不断。一个人只读不写,容易眼高手低;不会写作,就不懂文章奥妙。阅读与写作相联系,不光能巩固所得的知识,而且能提高感悟、理解、研究和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读书再热的哲学思考孙庆平改革开放十五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浪高过一浪,商潮滚滚,席卷着神州大地,经商不再是商人的专利,各行各业“下海”者屡见不鲜,就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车穿学子,也纷纷“下海”汇人了商品经济大潮之中,有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师阅读状况的个案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也是发展教育事业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而最近的一个相关调查,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教师读书风气浓厚,爱读书己成教师主流,而且读书学习明显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阅读时间和学校图书馆馆藏不足以及图书信息不畅等因素制约了教师的阅读积极性,让人体会到教师想要读书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K12网上曾经讨论过教师要不要读教育名的话题,我注意到竟然有相当的教师不读或不主张读,颇感意外。主要原因是“三论”作祟:一是“读书无用论”。一些教师评优、晋级等该得到的已经得到,该失去的早已失去,读书对他们已没什么功利上的用处。二是“读书无空论”。一些教师以学生“高分”为“绩效”,以“达优率高”“升学率高”为“成果”,一天到晚忙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查“五认真”,没有空闲读书。三是“读书无需论”。一些教师自以为在师范院校“知识海洋里遨游过”,也读过几本名,无需再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