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咱班王承东最爱哭,又因为姓“王”,所以有调皮鬼就赐予了他一个雅号——“哭王”。这“哭王”可真名不虚传,一个月至少哭10次,平均每个星期不少于两次半。以至陈老师为他作了一个特殊规定:“如果你一个星期最多最多只哭一次,那么每月的行为规范示范生评比就优先考虑你。”我们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个“运斤成风”的故事,大意是:楚国都城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刷墙时不注意把一点点石灰涂到自己鼻子上了,他就请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把石灰削掉。那个匠人把斧子挥舞得象旋风一样迅疾。一下子非常准确地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完全削掉了。一点也没有碰到鼻子。而那个郢人面不改色,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儿。后来宋元公听到这件事,就把匠人召了去,要他再表演一次,匠人却说:“我过去是能这样,但现在不行了,跟我合作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匠人石的“运斤成风”一向使人们叹为观止,而郢人的“立不失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然,没有匠人石的“运斤成风”,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决不  相似文献   

3.
读了梁衡老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匠人与大师”一文,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梁老师把匠人与大师的区别归纳为: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他把大师比为辉煌的里程碑,把匠人看作是可贵的铺路石。得出社会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  相似文献   

4.
许延风 《小火炬》2010,(7):16-17
仇特特是绝顶聪明的孩子,他不负老板黄世义的期望.也对得起小总监金诚的帮扶.不到一个星期,他就熟悉了在网上炒纸黄金的业务。成为一个合格的操盘手。金诚满意地对老板说:“想不到其他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精通的业务,他只用一个星期就搞定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6.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课堂上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我问一个学生:“一只羊一天吃5斤草,12只羊一个星期吃多少草?”该学生站起来却不能回答。经过长达近两分钟的引导、暗示和鼓励,加上其他同学的议论,他可能意识到该题不是很难,准备回答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333年冬天,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进入亚洲的一个城市扎营避寒。他听说城里有一个著名的神谕:谁能解开城中那复杂的“哥顿神结”,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亚历山大满怀信心,驱马前去解结。可他尝试了两个星期,都无法找到解结的方法。他思来想去,突然顿悟:“我何不自己制定一个解结的规则呢?”于是,亚历山大将“哥顿神结”砍成两半,“结”终于被解开了。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也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哥顿神结”:先定好答案的总体框架,让学生老老实实地照着葫芦画瓢。学生稍有越轨,便来一个全盘否定,批你个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哥哥是个小“吃货”。一天,他来我家做客。我拿出一大盘零食招待他:诱人的巧克力豆、甜甜的苹果、香辣可口的豆干、薯片……这些可是我一个星期的零食。哥哥一看到这些吃的,两眼放光,张大嘴巴,好像从没见过这么多零食一样。他拿起一包巧克力豆,撕开包装袋,仰着头往嘴里一倒,我感觉一包巧克力豆都进了他的嘴里。他嚼了起来,时不时感叹:“好吃,好吃,真好吃!”  相似文献   

9.
如果最好的饭店是七星级的话,那么最好的爸爸也应该是七星级。我的爸爸则是名副其实的“三星级”爸爸。
  一星:“勤劳星”。我爸爸在杭州上班,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当爸爸回来时,这一个星期累积下来的事情就都交给他。妈妈在周一到周五时做了许多事,所以到了周末,这些事就轮到了爸爸。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还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这颗“勤劳星”,我爸受之无愧吧?  相似文献   

10.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11.
虽然他只教过我们七八个星期,但他离开的时候全班同学哭得一塌糊涂。当然,这个男子汉也一直在掉眼泪。1我在苏格兰读小学七年级的最后一个月的一天早上,班主任哈维先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日历,填上我们之后两周要做的事情。全班同学都盯着黑板发呆:再过几天就要见到我们的初中同学了,再过两个星期我们就毕业了,该怎么为初中做好准备呢?小学毕业之前有一个“过渡日”,我们要到中学上三天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师李某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专生,在某课改实验区任教一年级数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校长主任第一次听他上课,感到他虽然从校门到校门,但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如、语言准确、板书有序,都说他是“一张白纸正好画最美的图画”。两周以后校内举行新课程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她活泼、灵动的表现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一个月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丛敏 《幼儿教育》2004,(6):21-21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从过年到现在,休息了有一个多月,虽然不是完全的放松,隔三差五还会有些活儿插进来,但毕竟也算没开工,还是放松的状态,属于“独立自主型”。可是,就在进组前的一个星期,我开始睡不着、吃不香,家人对我身上出现的这一现象解释为“进组恐慌症”。  相似文献   

15.
机智豆有一个网友,叫钱坤。在网上,机智豆称自己是“少侠”,而钱坤称自己为“昆虫”。整整两个星期没有“昆虫”的消息了,机智豆发了一封E-mail过去,回信的是钱坤的爸爸,信上说:“昆虫”再也无法和“少侠”一起行走网上江湖了,因为他一星期前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16.
李鸿斌 《班主任》2010,(9):21-21
去年,我班来了一个号称“不哭”的“坏家伙”。刚来的第一个星期就和班干部“叫板”,第二个星期便被科任老师一一请到办公室“走一趟”。可数次的“走一趟”后,“不哭”仍旧我行我素、屡屡违纪。至于他为什么号称“不哭”,我不用问也知道了。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个同学,他叫李明。有一次写作文,作文是这样的:“从前,有人开个医馆,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一个人为他想了一个主意……不到半个月,这家医馆生意就好了起来。”请你展开想象,把中间部分补上。同学们把作文都交了,等老师讲评时,她幽默地说:“李明,如果你这个主意能行,那么,我们不用实行计划生育,就能减少人口了。”我们急忙围上去看李明写的作文。作文虽短,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这样写道:“从前,有个人开医馆,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一个人为他想了一个主意。只见,他在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告示,上面写道:本医馆为了…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雷斯是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  相似文献   

19.
大白鹅老师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忽听窗外两只鸡在激烈争论,便放下笔和本走了出去。“唧唧唧,”大黑鸡见了大白鹅先叫道,“我说‘星期’是‘礼拜’,‘礼拜’是‘星期’,他偏说不是。”“唧唧唧,”大白鸡脸都红了,“我说‘礼拜’是‘礼拜’,‘星期’是‘星期’,两者有区别,他偏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流浪儿,进了教养院后还偷盗农民的财物,组织扫荡农民的瓜田,结果被驱逐出院。他在外流浪了半年,又自动回到院里来。有一天,院长派他骑马进城领取500卢布,并给他一支手枪防身。傍晚时他归来复命,院长问他钞票数过没有,他回答数过了,院长把钱往抽屉里一放,说“谢谢你跑了一趟,去吃饭吧。”过了两个星期,院长又派他进城取款,这一回是两千卢布。他喊道:“两千!要是我携款潜逃,你怎么办?”院长说:“叫你去你就去,别发神经病!”钱取回来后,院长照样数也不数就收到抽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