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通过对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全国主要职教高地省市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逐渐融入教学日常,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总体偏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但主动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常态,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但信息化建设支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战略地位;强化跨专业协同合作,提升教师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支持环境;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信息素养提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金东 《职教论坛》2023,(6):123-128
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团队建构进程中存在团队构成“陌路人”、团队教学“两张皮”、团队管理“平行线”等现实困境。为了能够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到课堂教学一线,高职院校需从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优化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能力;完善教师管理,激发团队发展持久动力;健全考核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系统与产业系统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系统和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基于结构偏离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2016-2022年间专业群系统和产业系统进行测算,分析两个系统的偏离和耦合特征。研究结果发现,近6年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布点数和产业结构的均衡状态总体比较理想,高职院校针对第二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稍显偏大;专业群系统和产业系统都在同向发展,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一般,其协调水平有待优化。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政府层面要强化扶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杠杆作用;高职院校层面需强化跨界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企业层面需加大参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列举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人才需求脱钩的现状,指出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改革趋势,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应定位于IT业“蓝领”;高职教师需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基于类型教育理念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改革实践,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针对学校科研评价存在的不足,S高职院校以类型教育为理念,建立了应用导向的成果评价制度,形成了科技成果的分级分类体系,建立了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以诊断性评价功能激发了教师科研的内驱力,在应用型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科研成果的数量规模、科研学术氛围的营建,以及科研评价示范效应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S院校的改革实践启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应找准定位,突出高职科研类型与学校特色;分类实施,确保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的科学性;质量导向,推进科研成果评价的分级与分类;协同发力,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有效激励;数字赋能,实现教师科研评价的智能便捷。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创新型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则成为教师教育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文章对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素质与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设计了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素质与能力评价表,对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其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教育性质和教师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即,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应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成效不理想,亟待加以改进。文章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主要措施:提高认识,践行辅导员工作使命;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机制建设;明确职责,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扩容提质,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优化辅导员工作保障;优化方式方法,提高辅导员工作效能;加强考核评价,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准。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职业教育基础场域的扩展、参与主体的多元、人才评价标准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变革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由教学内容选取能力、教学规划能力、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组成,随着产教融合的发展,在个人主义与团队合作之间、自我提升与现实发展之间、低质培训与高质需求之间、评价浅表化与能力高级化之间面临诸多矛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要从强化教师提升教学适应力、加强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能力的保障力、强化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服务输出、增强教学能力的评价效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法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高职院棱教师校本教育的背景、内涵和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即高职院校立足于本院校、教师本人、本专业特色的“三本”教师教育模式。其教育目标是更新理念、完善知能、学会创新;教学内容注重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教育方式要体现多样性、特色性、灵活性;教育管理要形成支持性环境,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对233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较少开展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活动,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认识在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和评价措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调查结果,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我国高师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加大对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力度: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学科课程门类,促进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优化课程体系,使之由专业性向基础性、综合性发展;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切实抓好师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适当延长学制,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改革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命脉,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为研究对象,提炼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策略,以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评价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聚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研究主题,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当前高职教师评价研究基本脉络。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评价具有引导教师个体健康发展、科学规划师资队伍配置、保障学校规划目标实现的价值意蕴;构建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理论模型、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三大要素;在教师评价的院校实践中存在着难以有效引导教师个性化发展、尚未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师成长、缺乏高职教育教师职业特性的困境;在未来的中国高职教师评价改革中,应该树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导向,强化教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彰显高职教育与教师双重属性,扎根中国大地开展教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改革发展上、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上及教学效果质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评价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评价方面,从学校层面及专业建设层面设计评价指标;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方面,从专业教师德育素养、教学实施以及学生成长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以期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专业品质有待完善、专业知识亟待丰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专业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个体和群体专业化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还需健全、专业化发展支持政策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此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引入制度,增强专业化发展内驱力,整合专业发展方法,完善“双师”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对于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行为效能、服务贡献等6个主范畴和责任意识、自学能力、就业质量等24个子范畴的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与学生个人素养、个人能力、行为效能、个人感受、服务贡献、培养结果等密切相关。其中,个人素养和能力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同时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反馈作用。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需要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评价体系;施加教师影响,强化知识运用;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博士研究生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能够产生新颖而有社会价值的学术产品、服务、过程、程序等的能力。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从提高博士研究生经济资助、完善导师培养制度、活跃学术氛围等方面来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应从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的动力体系,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导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培养实践的有效进行,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教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开始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招聘职教博士,职教博士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能否发挥职教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明确职教博士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职教科研这一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高职院校中职教科研机构和岗位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理清高职院校开展职教科研的主要任务和现实困境,从而明确职教科研岗位和职教博士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实现职教博士群体在就业选择中做到适合自身科研发展以及有利于科研平台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