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程有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保证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但应突出专业特色。当前,高护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有待建设,教学形式较为传统,考核没有凸显思政元素。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融入,应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保证高护大学语文思政教育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尴尬处境加剧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课程性质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行性。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要加强大学语文的顶层设计,健全教学改革政策体系;明晰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高校层面,要调整高校课程设置,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大学语文师资力量建设,夯实逆势突围的基础;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助推实现课堂革命。在教师层面,要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立足大学语文的课程特征,将情感渲染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将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挖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提高授课教师团队思政素养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4.
围绕电气专业新工科建设,说明了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首先是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其次是深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树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完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合理构建,为工科专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扬 《陕西教育》2020,(6):17-18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需求,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科学的可行性。高职院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任课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引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提。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顶层设计,是课程服务于非文科专业建设,作用于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保障。文章立足于人才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从思想理念、目标规格、操作实践等三个维度,对课程教育教学进行最高层面的规划设计,总结提炼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和方法具有非文科专业大学语文的实践意义和课程特点,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本身承载着传播文化内涵和文学底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趣味和人文情怀的使命,在高职院校中是文化素质类公共必修课。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内正面临边缘化。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均推动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而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仍存在思政教育融入度不够等问题。梳理了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总结精准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高校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理念,从根本上重视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思政教育的合作机制,完善课程思政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保障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9.
如何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焦点。“母婴护理及助产技术”是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产人才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研究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法,对“母婴护理及助产技术”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全面素质的重任。大学语文课程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最佳素材库。应构建立体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全方位落实课程思政,达成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充分挖掘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抓手。旅游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蕴,从建设结构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应通过组织专题性教学培训,开展学术性教改研究,总结实践性教学经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强课程德育导向;应从整体、模块、课时三个层面,对标课程思政改革目标,强化课程思政取向;应借助选用、联系、讲解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彰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深浅层次相结合等举措,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效果,从而以“四转四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通过分析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和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从师生观变革、素养观变革、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评价变革5个方面,阐述全教学要素变革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以期提高课程思政有效性,并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15.
高校软件类课程思政是国家软件产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是行业立德树人的需要,是人才个体精神世界的需要。当前,高校软件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课程思政融合专业教育机制不健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认知和能力不足、教学模式有待更新、学生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凝练课程思政特色不足等问题。软件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构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四级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能力、以OBE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构建思政化作业体系强化学生思政认知。  相似文献   

16.
面点工艺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多注重学生面点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思政教育设计相对不足。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课外活动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在提升面点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力求将面点工艺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明确课程定位是独立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阐述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应把握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大学语文从课程性质定位、课程目的定位、课程类型定位、课程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定位进行了探析,以期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独立学院具体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进一步推动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下,高校教育应深刻反思长期以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问题,并围绕立德树人的发展要求探究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商务英语是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而如何将"大思政"的理念贯彻到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之中则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从课程思政视野出发,结合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分析教学实践路径,以期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唐宇  颉洪涛 《大学教育》2023,(3):100-102
社会工作课程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家国情怀、服务奉献和创新务实等思政教育要求,在知识教学和社会工作实务中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学校师生、社工机构和社区等多方主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文章探讨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大纲,从价值观教育、专业伦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角度挖掘利用社会工作课程思政元素,从知识教学和社会工作实务两个维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评价和反思并提出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大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结合课程思政实施四年来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建设与课程实践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就教学效果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