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可  王默  焦帆 《开放教育研究》2023,(5):14-25+7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2年6月面向全球发布了《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的手册》,以回应各国在倡导终身学习、发展终身教育过程中的理念误区、政策难题与实践局限,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将“终身学习”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和有效举措,以应对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六大挑战。本文从理念迭代、政策强化和实施指南三方面评述该手册的主要内容,强调终身学习的三种模式、两类政策和一个核心实践载体,并为我国实现终身学习“乌托邦”的美好愿景提出建议:第一,深入理解丰富完整的学习范式,重申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第二,出台综合协同型政策法规,保障终身学习的可能性;第三,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框架,依托学习型城市建设,增强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早倡导终身学习的国际组织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有终身学习研究所,至今已发布了关于终身学习的系列报告,2022年又推出了最新报告“《让终身学习成为现实》手册”(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汇聚终身学习从愿景到现实的国际经验,秉持终身学习是一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方法的理念,充分考虑终身学习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与国家和地方背景一致、制定一个全面的愿景、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治理体系、财务保障、政策制定基于证据;终身学习实施战略的设计要点:在正规教育中促进终身学习、增加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机会、建立灵活的学习路径、技术赋能终身学习和对终身学习实施有效治理。最终,以终身学习案例还原学习型城市建设路径,从而有效指导各国与地方推进终身学习实践。我国历来重视终身学习,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上,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会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因此,解读《报告》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交叠影响下,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迎接挑战的全球共识和有力举措。OECD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OECD提出“全民终身学习”的概念,使其终身学习治理身份从“边缘”迈向“中心”。纵观OECD参与全球终身学习治理的时代轨迹,其经历了萌芽期、建立期、发展期和完善期,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取向以及独特的行动路径。具体而言,其通过认知式治理、数字式治理、规范式治理等路径参与全球终身学习治理,并在理论、实践与模式层面对世界终身学习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OECD参与全球终身学习治理不仅推动了国际终身学习理论的发展,而且为国际终身学习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框架,还对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终身学习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OECD参与全球终身学习治理仍然面临政策制定注重短期利益、过于推崇专业技术与数据结果、缺乏系统连续的评估分析等弊端,因此,应理性考量OECD教育指标的适宜性,依据自身实际制定“在地化”的终身学习政策,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终身学习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终身学习政策经历了《里斯本战略》《欧洲2020战略》以及《到2025年实现欧洲教育区》三个阶段。政策逻辑表现为:在政策目标方面,短期服务时代经济发展,长期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在政策结构方面,联盟与成员国共同规划、法制化与引导性相结合;在政策执行层面,自上而下成立执行机构,自始至终匹配行动计划;在政策保障方面,采用内部规范量化评价体系,外部加大跨部门交流合作。欧盟终身学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距离其所设想的蓝图仍有一定距离,不应忽视政策带来的“马太效应”。基于我国终身学习政策体系的建设现状,提出加速推进科学的终身学习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系统可行的终身学习政策行动网络、落实明确长效的终身学习政策实施监督与评价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加强终身学习政策治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终身学习政策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动终身学习的政策,包括制定法律文件、提供经费保障、完善技术支持、建设学习载体、支持处境不利群体、开展相关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推动终身学习的政策,包括制定法律文件、提供经费保障、完善技术支持、建设学习载体、支持处境不利群体、开展相关研究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加拿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和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关文件提供经费保障、完善技术支持、建设学习载体三个方面,本文择其要点进行评析,并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发展终身学习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第七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到2022教育变革峰会,终身学习始终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在培养全球公民、保护生态环境、反社会排斥、弥补数字鸿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面对不确定时代教育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而要让终身学习真正成为现实,在政策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家和地方的独特背景、打造终身学习全面的共同愿景、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建立终身学习治理体系、推动跨部门合作,使终身学习在财政上具有可行性,通过数据的捕获、检测和分析开展循证决策。近年来,我国终身学习政策的话语与实践与国际理念相一致,在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教育危机、开展教育变革方面有着自己本土化的表达和实践。分析和反思第七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和2022教育变革峰会对终身学习的关注,有助于从全球视野、国家和地方背景、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思考我国终身学习发展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9.
学习成果认证是数字时代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治理方式,不但有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质量保障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核心,根据学习成果的来源及其在质量保障上的差异,各类学习成果通过认证进入资历名录的方式不同: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机构认证的形式直接进入资历名录;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证书认证和课程认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直接或评审的方式进入;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则可采用个人申请认证的形式,通过评审的方式进入。基于此,可构建起数字时代的学习成果认证模式,其包含终身学习层、学习成果认证层、数字化资历名录层三个层级,并由资历框架标准制度体系、数字技术支撑和安全体系提供保障。未来,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可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顶层设计,二是制定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三是设立面向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机构,四是建立基于学习成果认证的数字化资历名录,五是促进数字赋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终身学习特征、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供给侧综合改革理念,构建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须重塑供给主体的主要功能和激发需求主体的"学习能量"。从供给主体看,要不断强化政府的导向功能,着力终身学习政策供给;呼吁学校从封闭到开放,突出终身学习资源供给;逐步扩大社区的影响范围,保障终身学习场地供给。从需求主体看,要注重学习者的政策需求,实现终身学习法制化;注重学习者的资源需求,完善学习型组织和系统;保障学习者的空间需求,注重共享学习模式。在双主体完善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纵横沟通的有效终身学习体系组织架构才具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旨在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基于A省60个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文本的质性分析发现:队伍建设、共同愿景、治理机制、共建共享和外部合法性是影响基础教育集团效能的核心要素。未来应以专业发展为基石,打造集团优质队伍;明晰集团文化体系,树立集团共同愿景;扁平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治理机制;深化合作交流路径,促进集团共建共享;以政策支持为保障,提高集团外部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韩国学习型城市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的"核心战略",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三方协作领导体系、财政支持激励机制与分层推进的创建方式,而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与扩散是韩国经验引起国际关注的重要原因。韩国经验给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带来如下启示:建设环境方面,应坚定政府政治承诺,使学习型城市建设愿景清晰、保障有力。制定专项规划保障学习型城市建设有法可依、规范有序。运行机制方面,深化系统意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终身学习成果转化的便利性,促进市民终身学习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终身学习已从教育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内涵,厘清终身学习的价值体系,方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就其内涵演变来看,终身学习已从最初作为保障人类生存的教育服务方式,拓展为促进组织效能提升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也使得终身学习价值日益丰富,发展为在个体层面满足生存和幸福需要、在组织层面激发创新能力、在社会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为确保终身学习价值实现,应从构建支撑终身学习的坚实法律基础、协同供给体系、灵活学习制度、完善质量保证着手,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终身学习实践还面临价值认知片面、思维理念守旧、着力点错位等现实问题,还需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供给方式变革推进终身学习战略和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周世菊 《成人教育》2019,39(8):30-35
新时代下,我国开放大学进入了系统建设时期,必须要不断明确其新的建设内涵,积极落实国家对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要求。但就现实而言,开放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在治理架构和治理机制、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衔接性和融通性学习制度的建设以及应对在线教育竞争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开放大学建设必须要构建新型的组织架构和治理机制、构建"适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健全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及构建融通性与衔接性良好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5.
终身指导作为服务和支持终身学习的有效工具,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芬兰在终身指导项目开发和政策制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教育和就业部门有着明确的分工和长期合作,构建了连贯全面的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的终身指导体系。芬兰通过制度化建设为职业指导和咨询提供了政策性保障;通过专业化的培养为职业指导和咨询提供了专业化的从业者;通过跨部门合作为职业指导和咨询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在“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背景下,我国应为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培养从事终身指导的专业人员,重视跨部门的合作与对话,促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时代,美国政府将个性化学习作为实现K-12"每位学生成功"的重要路径.为确保个性化学习全面推广,政府提供了政策引领与资金支持,学校和学区提供了资源保障与人力支持,家庭、社区和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备支持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各地区和K-12学校通过建立学习者档案并制定学习计划、整合开放教育资源和利用自适应平台、创建灵活的学习环境、提倡基于能力的智能化评估四大实施路径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估的个性化.目前,美国K-12个性化学习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数据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质量欠佳、教师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新型评估方式推广困难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内涵包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数字化意识素养、数字化技能素养、数字化应用素养、数字化道德素养。在调查、分析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更新观念,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终身学习,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综合谋划,建立数字素养系统培训体系;完善政策,健全数字素养管理机制;加大投入,保障数字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加坡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国家。在20多年的实践中,其参与主体、实施环境以及实施方法等得到不断加强与改善,并注重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本土化,强调多元主体参与,重视学校内外系统建设。借鉴新加坡PLC的经验,我国教研组可以进行以下探索: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优势,重视本土化建设;加强多元主体共建,细化支持方式;持续完善学校内部建设,构建开放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体系。  相似文献   

19.
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复杂现象,与外界的因果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这需要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其作为一种跨领域的实体进行治理。近年来,北欧国家(主要指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基于系统治理理念推进终身学习治理体系的改革,在终身学习的立法上更加关注整体价值,在终身学习的政策上注重连续性,在终身学习投入上开始实施基于现象的预算,在终身学习的管理上寻求战略合作,在终身学习的运行上设置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从而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行动范式。诚然,北欧国家在终身学习系统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发展理念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导致立法的价值导向、政策的延续性存在一定的狭隘性;成果导向上受绩效为本的限制,导致整合性财政干预方面存在障碍;管理行为受部门界限的制约,导致部门战略合作存在壁垒;协调运行受机制隐形的阻碍,导致协调效果有所削弱。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终身学习向系统治理迈进,需要以系统思维为准则,构建治理的空间结构;基于终身学习权逻辑,明确政策法规的整体价值;基于整合的预算方法,提升经费的使用效能;以生态视角为切入点,推动部门的合作协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开放大学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参与方式,解构学习型社区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开放大学的机制运行、支持服务和发展战略等诸多理论与现实问题。开放大学在全球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责任重大,它将担负起全民教育、全域教育、全程教育、全面教育、全人教育的社会责任,并且成为学习型社会里唯一能够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保障的一支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