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凤翔泥塑是宝鸡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之一,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作为中国泥塑第一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基地。本次研学旅行设计通过现场示范教学、动手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在“旅”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开启非遗文化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非遗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文章结合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承的政策背景、内涵研究、保障机制对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承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苏艺森 《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深入挖掘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美术素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可采取以下途径: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以项目课程为依托,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冈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更加有效的整合推广策略。黄冈市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有着多种类、多样化的非遗文化资源,但存在着推广方式单一、视觉信息不统一、传承与发展力度较弱、市场衔接度低等保护与传承问题,通过对文创产品不同设计载体的分析,提出黄冈市非遗文化整合建设构想,利用黄冈非遗文化整合设计与制作文创产品,实现黄冈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快车道。在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所建构的非遗代表性名录四级保护体系中,非遗项目得到了有组织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在二十多年的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对保护和传承的主体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变化,在经历了传承人保护、项目保护、非遗生态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后,非遗保护的主体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外部的形态,而进入了文化基因的保护阶段。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家文化部门制定并颁布了较多非遗的相关政策,更加重视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途径,从而增强其传承的能动性。然而"非遗"高校活态传承就是一个较好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非遗项目是现今重要的文化任务,布糊画作为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非遗代表性内容,面临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较为严峻。现今关于非遗文化创新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文化的传承需要进一步思考。基于高校非遗教学传承的现状、发现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发展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总结研究,对布糊画的校园教学传承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遗的数字化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手段,地方性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工作上有着地缘关系、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非遗保护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地方性高职实现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中做到了基地化、课程化、规范化等"八化",对高职院校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工作具有示范性。  相似文献   

9.
皖北非遗文化空间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许多变迁,加强非遗文化空间保护显得极为重要迫切。要提升皖北非遗文化空间保护意识,维护其原生态;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整体性保护;重构非遗文化空间,使非遗在坚守中有效调适;"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彰显非遗文化空间活力,从而有效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整体性保护,切实推进皖北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乡土性与实用性、集体性与公共性、稳定性与持久性、分散性与差异性、历史性与民间性、流变性与地方性的特征。在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中,传承人、非遗形态、传承方式、乡村社会结构都存在着特殊性,它们决定了乡村非遗文化传播活动的乡土性规律。以皖西乡村的非遗资源为例,对非遗文化传播的特征、特殊性与主客体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为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与实践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优势,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与特色,将图书馆传统与非遗文化、大数据时代下非遗电子文献资源以及资料中心建设相结合;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全球化趋势下找准定位,依托高校图书馆特有的贮存、传播知识与文化创新性平台功能,建设专业化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播渠道,以助力高等教育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20,(4):49-53
为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的号召以及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双万计划"背景下,邢台地方高校积极开展国家非遗项目梅花拳展演,并将梅花拳纳入体育课堂,形成地方文化传承特色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项目进高校,还有效助推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打下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国家非遗梅花拳在地方高校的开展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国家非遗邢台梅花拳在邢台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期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校园推广和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非遗文化元素引入专业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能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章以北京区域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合为例,提出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希望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探究大运河安徽段非遗与旅游融合思路,对推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旅游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非遗与旅游融合机制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基于目前非遗与旅游在竞争力、非遗资源挖掘、融合层次及深度方面存在的融合困境,从挖掘非遗内涵、创新运河非遗旅游产品形式、优化多种宣传方式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以促进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做类似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5.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16.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17.
手工艺课程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入挖掘非遗手工艺的育人价值,精心选择当地非遗手工艺传承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手工艺课程的育人路径,充分彰显非遗文化的育人成效,助力听障学生精神成长和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就业现状,将本土非遗技能传承与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开展系列化非遗项目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传承、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