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艳 《考试周刊》2010,(26):220-22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对于人的成长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使学生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爱读书,乐读书,我校开展了“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围绕这个活动,我班也进行了“书香伴我们成长”的系列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从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开始,世代教人读书,历朝历代无数先哲都有谈读书之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并有谆谆告诫“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可谓读书精道箴言比比。所以,盛名之下再谈读书,着实犯难。可是,环顾当今世界,摆在面前的却是令人极其尴尬的局面——尽管我们独具五千年文明史、两三千年读书史,但是,“通过读书(而不是耳听)学习知识的比率”和“养成读书习惯的比率”竟然位居众多发展中国家之后,为“存书之首、读书之末”状!显然,  相似文献   

3.
阙红秀 《考试周刊》2012,(32):32-33
书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现今,视觉信息日益发达,热爱书籍、静心阅读的人却少了。在这种现状下,让学生养成乐于阅读的习惯尤为重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价值,拓宽阅读的视野,力求达到"腹有诗文气自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临沧市第一中学坚持“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秉承“阅读是全学科的成长,是全方位的成长,是全体人的成长”的“三全”理念,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建设全新阅读空间,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对原有图书馆进行改扩建,投入900万元经费,建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的新阅读空间——“墨香斋”。  相似文献   

5.
<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2005年10月份以来,石家庄市桥东区小学充分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间,广泛开展了“快乐大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6.
<正>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承载着先人的智慧,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传承着无形的力量。读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更是语重心长地指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作为一名工作在素质教育最基层的小学教师,感触更为深刻,积极努力地将读书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已是刻不容缓。在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书籍在人们  相似文献   

7.
<正>“最是书香能致远”早已成为中小学教育者的共识。对于学生而言,捧起一本书,就是在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可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气象万千。在“双减”背景下,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对青少年阅读工作和书香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河南农大附中”)始终坚持“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的办学思想,自2005年开始就把创建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努力营造“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名家走进心灵”的书香氛围,力行师生共读书、家校共成长,爱读书、读好书在学校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人类使用书籍的历史才短短几千年,可书籍的发展速度太快了,现在书籍竟多到了形成“信息爆炸”的地步。古代人们称赞读书多、学识渊博的人“学富五车”。古代的马车五车是多少?一部简书捆卷起来就有一大车。古代人认识局限比现代人大,古代信息传递手段比现代落后,能找到并读通“五车”书就很了不起,一般人平时能有一卷书,闲来随手翻翻也够不错了;所以,古人认为“开卷有益”。现代情况不同,书籍浩如烟海,又不难找,如果把顺手能抓到的书都读过的话,即使有千载寿命,而且都花在读书上,也不可能读完。因此,信息论在告诉我们:读书必  相似文献   

9.
板桥读书     
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对读书颇有研究。他小时候并不比别人聪明,然而读书却很用功,很自觉,能自己激励自己。人们夸他读书记性好,善于记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善于诵读罢了。一、求精郑板桥主张读书要有选择,以精为本,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他在《板桥自序》中云:“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才能远多,徒多徒烂耳。”古往今来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他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隋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读书若不善选择,势必如板桥所言:“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  相似文献   

10.
走近书籍     
走近书籍,我们感受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走近书籍,我们能看到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画面”,走近书籍,我们会从无知走向渊博。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色彩,没有乐趣。如果我们读书,即使生活再贫困,但也觉得很有乐趣。因此,书籍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多读书。  相似文献   

11.
建立读书学     
<正>一、读书学的任务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欲以有涯之生究无涯之知,这就需要有个较好的方法。一个人以有限的时光要阅读浩如烟海的书籍,并不是件易事。这就需要究门径、讲方法、求效果。今天是科学的时代,事事得讲科学,读书亦不能例外。这就是我们所以要建立一门读书学的基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会读书的人”要发挥课前、课堂、课后阅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月梅 《江西教育》2022,(36):69-70
“立学课堂”的建构,既注重引导学生个体性自学,又注重引导学生群体性共学、研学。建构“立学课堂”,要以“学”为主体、以“思”为主线、以“做”为主题。“立学课堂”的建构,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让教学“立效”。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乐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知识。”“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友。”“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就像是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师生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智力的背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也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精神饱满而丰盈。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我园通过“书韵飘香”活动,引导幼儿感受书韵、书香,进而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正>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现今,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正因此,自古都是以“开卷有益”来劝告人们要多读书的。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有限的时间内,从对自己有益书籍中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营养,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生活中,要得到书中“黄金屋”、“颜如玉”,要读书,并且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读好书。美好的书籍是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口,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  相似文献   

19.
张景 《天津教育》2006,(11):20-2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人类一切健康的消遣中,读书是最高尚的。“”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当我们的教师把一条条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格言送给学生的时候,自己是否感觉到离书籍的距离越来越远。据调查,有许多教师一年都不读一两本书;有许多教师的阅读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的目光逐渐从书籍转移到网络;有许多教师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有许多教师不知道书该怎么读。教师读书问题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本期“的教育三人行”将围绕“教师读书”这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