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即第一遍会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将全书浏览一遍。若有兴趣,则会一遍一遍反复咀嚼。因为只有在咀嚼之中,才能体会到书卷之美,那种超越众生的心灵之美。读《战国策》时读到苏秦第  相似文献   

2.
正初读《数学也趣味》,抱着走马观花的态度去读时,脑中一片空白,读了一遍、两遍、三遍……以致我读得数不清时,依然毫无所获。这时,我心乱如麻,因为要写读后感。若读不懂如何写呢?扪心自问后,我改变原来的读法,用欣赏的眼光去读它。工夫不负有心人,这次读书脑中已不再是荡然无存了,而是将此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姿势     
在我的书架上,排列着许多期的《广东第二课堂》,她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欢乐时,她们与我共享;忧愁时,她们替我分担。里面有一期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因为有一个故事——《母亲的姿势》。它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5.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生于浙江平阳一个偏僻的山村。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很勤奋,养成了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苏步青从小在学习上就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着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就能触类旁通,容易深入进去。苏步青在青少年时代好读书,好学不厌的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他有着一套读书的方法:“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聊斋》我最喜欢,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了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一目十行,不是真会读书;十目一行,才是善于读书。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张松见到曹操写的《孟德新书》,只很快看了一遍,马上就流利地背出来了。害得曹操以为自己的书恰与前人相仿,就把书烧了。这是历史事实还是文学夸张,且不去管它。但张松的  相似文献   

7.
好看的书     
我很喜欢读书。学会拼音后,我把《格林童一话》、《专徒生童话》等不知读了多少遍。  相似文献   

8.
我读书     
读书是件苦事,这苦却是自找。近不惑之年,我仍耐不住读书之诱惑,去报名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或许是想自己活得充实,工作能得心应手;或许是仍耿耿于怀“上山下乡”时连报农专院校都没获准,中年来圆少年梦;或许是因为父母乃子女的榜样……总之,这份苦事是我自个儿揽上的。六七届初中毕业去读大学课程,难!没有教师,靠自个捧着课本对着《自学辅导》硬啃硬嚼。第一门报考《哲学》,一遍读完,仍不知所云,把书再看一遍,还在云里雾中。好不容易记下一点,一宿过后又丢个干净。我不禁怀疑自己是否木已老朽,再不是读书的料。一  相似文献   

9.
鲁迅、茅盾先生读书很有计划,他们读书很广很深。我读书大都是从兴趣出发,喜欢的书就反复读,不喜欢的书就大致读一读。回想起来,我年轻读书时最受影响的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从红学家来说,《红楼梦》中有许多道理,但我当时是看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先看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他们怎样来往,又怎样分开,怎样生气。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些描写也很吸引我。林黛玉的葬花词我当时不大懂,可  相似文献   

10.
顾增清 《考试周刊》2011,(93):42-4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从读书到教书已经读了无数遍,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感动,一个个新的收获。我总在想:自己是为作者感动?还是为"父亲"感动?还是为更多的我所接触过的学生的父母感动?所以,每次教学《背影》时,我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怕有愧于熟悉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11.
一、注重读书这里讲的读书不仅仅是读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断时,让学生读了5遍后教师才开讲:第一遍要求学生在网上阅读,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学生读顺课文;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第四遍要求学生赏析课文;第五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二、注重发现这足以说明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儿;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  相似文献   

12.
11月8日晴说句实在话,我在初中读到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天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将上大学的儿子来教育局办助学贷款,事情办妥后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再读这篇文章的冲动,读了一遍,意犹味尽,再读一遍,感慨颇多。《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  相似文献   

13.
我自小酷爱读书,书是我成长的脚步。10岁之前,我买的最多的书是一本本连环画,《小兵张嘎》《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每当买回一本,我都视为珍宝,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读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在一个纸盒里,精心收藏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有50多本小画册呢!  相似文献   

14.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书百遍!”言:“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也。”(《三国志·王肃传》)  相似文献   

15.
<正>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读书需要慎加选择,我们去选择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它们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总在思考怎样引导孩子用有限的时间去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让阅读滋养生命成长,同时又能作用于班级建设。自从这  相似文献   

16.
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最近,我看了《热爱祖国,立志成材》这本书。它介绍了古今中外一些名人从小立志,勤学苦练,长大报效祖国的事迹。我先粗略地看了一遍,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当我重新细读的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我的采访录     
张皓:妈妈,你读的书很多,给我介绍一下你科学的读书方法,好吗? 曾琳:其实,读书要读好书。一本好书,妈妈不只读一遍。我读第一遍时,和大部分人一样是在浏览。不同之处体现在后面几遍阅读。如果是讲故事的书,读第二遍时,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那么做,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然后,从中找到我看第一遍时忽略的东西,并把这些所得记下来。  相似文献   

18.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6,(10):55-55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教师问学生:“周总理这时几岁?”。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总得读。"我的理解是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古人云:多诵数遍,自然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明了读书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智慧。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总是通过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7,(9)
我与读书学习有不解之缘。回顾我的健康成长,哪一步离得开读书学习?是读书学习,使我成材,使我立业,使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当年,《放羊的孩子》《太阳山上的故事》教育了我。朦胧中,我懂得了诚实与贪婪。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时,在老师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