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的演化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化过程 ,为组织内外部的双重因素形成的合力所推动。它包括宏观环境的驱动力、微观环境的驱动力以及来自于研究型大学组织内部的发展动力。研究型大学演化的动力机制 ,包括社会系统发展层面的动力机制 (竞争与协作、需求与供给、系统自组织演化和人为干预的统一 ) ,来自于科技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学科的高度分化与交叉融合 )和来自于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 (系统的多样性、社会职能的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2.
胡钦晓 《教育研究》2024,(2):108-120
文化资本因文化而生。大学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资本,主要在于其价值增殖性和资源稀缺性。学术资本是大学最原初、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大学文化资本只有服务于学术资本发展,才能具有合理性和正当性。大学文化资本在主动适应高深知识发展,引领时代发展的同时,要坚守自身的知识品性。在一定意义上,大学文化资本的独特性,决定着大学发展的独特性。文化资本既是大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大学发展优劣的评价标准;既是大学特色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大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来看,其产生来自大学间的文化差异;其发展来自大学内外部群体的认同;其整合是基于认同基础上的重构,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其变革既包括大学对传统文化资本的赓续和改造,也包括对他者文化资本的借鉴和扬弃。从大学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来看,既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外部场域的影响甚至制约,也需要行动者的主体自觉。大学文化资本乃至大学多样资本,都是行动者建构和积累的产物。正是有了大学的行动自觉,才能有大学文化资本的生成和积累,才能使大学这一历经近千年的传统组织,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一流大学一般是指一流研究型大学。在创办一流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而非是钱,特别是大学校长,而唯有杰出的大学校长才能胜任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一流研究型大学得以成长首先需要继承大学的文化基因,即必须以真理追求为使命,以责任担当为动力,以实验精神为导向,以有效组织为支撑,否则就没有根基,这构成了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其次需要由杰出大学校长引领,优秀教授团队支撑,稳固的后勤保障和高效的管理维护,由此构成一流研究型大学运行逻辑。再次是依靠共生、互动、竞争、互补机制使特色生成,这构成一流研究型大学成长的生态逻辑。只有当内在逻辑、运行逻辑与生态逻辑相互契合时才能使一批一流研究型大学崛起。这一切就构成了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发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活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冲突、博弈、趋同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型研究型大学为改革目标的西湖大学,其改革的理性方略是把科学的本土化应用作为科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围绕科学的本土化应用构建科学活动的预测、选题、发表、评价等机制。这一改革方略有利于大学产生科学活动的原动力,引发大学系统科学活动的战略转型进而促进大学系统内部的深刻变革,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才价值发挥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大学从具有原生性的本土问题出发,追求原创性科学发现,坚守"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型研究型大学集创新、研究于一体,是“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的新兴大学。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治理体系与学科体系3个维度分别呈现将创新精神融于人才培养,以全新理念涵育治理体系,以特色学科凝聚特色文化的共性特征。同时,新型研究型大学文化涵育也面对良性环境难以形成、新旧价值理念冲突与内生动力不足3个实践困境。为此,助推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常态化的文化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涵育环境,坚持持续性发展本土理念。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揭示研究型大学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系统论原理,再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可以看出:理念机制、科研机制、人才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其形成的根据;教育信息机制、资金因素机制和物质因素机制是其形成的条件。因此,研究型大学是通过其内部要素的结合和联系而成为统一的整体系统,并通过一系列的中介融合进社会整体之中的,从而形成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实逻辑基础可以概括为学科目录逻辑、问题逻辑和单位逻辑,但最为本原的逻辑基础是政治逻辑。这一逻辑虽然使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获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但却没有同时获得学术上的完全合理性。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应该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首要逻辑基础,应该按照学术本位和回应社会这“两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践行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  相似文献   

8.
研究徐特立的“大先生”精神生成与特质是顺应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继承与发扬徐特立精神的需要。徐特立先生作为一名出色的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教育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徐特立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大先生”精神生成前提,可让人深刻认识其从教治学的高要求;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徐特立“大先生”精神生成的基础,有利于新时代的教师更好地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教主义”为核心的徐特立“大先生”精神特质可以更好地启迪新时代教师严以律己做好榜样示范,并在不断改进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修养、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现实逻辑基础可以概括为学科目录逻辑、问题逻辑和单位逻辑,但最为本原的逻辑基础是政治逻辑。这一逻辑虽然使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获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但却没有同时获得学术上的完全合理性。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应该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首要逻辑基础,应该按照学术本位和回应社会这"两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中践行基于知识论的学术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就生成逻辑而言,其生成的现实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伟大实践,思想指引是兼具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根基则是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我们从形成源泉与主要因素等视角,抓主因、承主脉、理主线,在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好继承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21世纪研究型大学进行科研设置与创新的流行举措。以打破学科壁垒、交叉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创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各种组织模式的形成战略要素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应建设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和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比较分析某研究型大学和某地方性大学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内这两类大学在组织整合机制上的差异性,即: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这个金字塔结构中,位于金字塔塔尖的研究型大学,其组织整合机制越可能是以文化机制为主;位于金字塔中下层的地方性大学,其组织整合机制可能是科层机制的作用最大。最后从组织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差异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了研究型大学的某些基因,但又具有研究型大学之外的创新输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已表现出不同于既有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样态,但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发展空间的有限性。在讨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的条件后,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三维创新:一是国家重大利益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需求;二是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要给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创新的体制保障;三是从组织基础、权力基础、资源基础等方面提出使新型研究型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创新的运行机制。最后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存活下去、持续发展且兴旺发达,必须依赖于整体社会建构起由需求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生态。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文章主要从高校教师的视角,通过分析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实现高校教学与科研融合机制和平衡发展,试图通过协调两者间良性的互动关系,使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术与教书育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即大学的核心能力,是大学的积累性学识,是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要素进行战略整合,使学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根据该理论,以哈佛大学为例,阐述大学精神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特性及其优化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品质特征,其内在特性表现为未知探索性、多元异质性和动态均衡性;其外部特性表现为学术引领性、平等竞争性、评价模糊性和高端人才的会聚效应。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应逐步建立起增量提高、存量优化和人才会聚的优化机制,构筑人才高地、释放人才效能、造就学术大师、促生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中国两所大学为案例 ,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特点。分析表明 ,文化机制在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大学组织整合也同时运用科层机制 ;不同大学、同一大学的学术领域和管理领域 ,其整合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学术领域的管理存在着科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叶晖  吴洪涛 《高教论坛》2007,(3):149-151
大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本文在考查传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师与公共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从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阐述了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以求更为全面的展示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意在呼吁重塑大学教师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