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我的同龄人中,不少人都提到过"哑巴英语"这个词语,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开口读或说的英语。记得在读师范时,我的英语专业老师就给我们说过一句话,"要想学好英语,每天花上半个小时读英语就行了"。当初不以为然,只是偶尔想起,才捧起英语书读读。可能是因为自己对英语比较感兴趣,虽然没有按着老师说的去做,但成绩也还行。渐渐地,我就觉得自己的语音  相似文献   

2.
走进校园,听到琅琅书声,心中便觉得充满阳光。走进语文课堂,师生激情飞扬,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会让你忘记一切,走进文字所描绘的美妙境界。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渴望的文思泉涌、各抒己见却很难出现,更多的是无助的眼神,喑哑的沉默。  相似文献   

3.
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贯穿整个课堂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七至九年级教材里几乎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都会有关于读的训练要求,有默读、有速读、有表情朗读、有熟读。也有对读的结果的要求,如复述、概括等等。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它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是你的儿子"》一文中描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中挨村访贫,有这样一个片段:大娘眼里噙着泪水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债,把我赶出家门,住人家的牛棚……"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阅读的:  相似文献   

5.
孔小燕 《考试周刊》2014,(2):109-109
<正>朗读就是朗读者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即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短文等语言材料念出来。但是有些学生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紧张、怕出错,这种现象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不利,不会朗读的学生无法说出流利的英语。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让学生想读、会读、敢读英语。一、开展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模仿朗读: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有很强的语感和模仿  相似文献   

6.
批注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批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悉心感悟文本,真正走进文本内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怎样培养学生科学有效进行批注?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谈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7.
批注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批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悉心感悟文本,真正走进文本内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怎样培养学生科学有效进行批注?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谈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寻找答案、了解数学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比较全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闵薇娜 《考试周刊》2011,(71):59-61
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语文老师致力研究的课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是关键,不断变化朗读的形式,细化朗读的评价,这样踏踏实实,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李海鹰 《山东教育》2005,(10):32-32
一、进入文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篇好文章,只读一遍,未必理解得透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说明读的重要性。对于文章或者课文,“读”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读”这种手段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的无数个细节决定了学生朗读水平的质量。关注朗读教学的细节,要兼顾以下四点:关注范读中音量、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的把握;关注评价的及时性、技巧性;关注生成,自如地应对课堂突发状况;关注倾听,学会俯身用"耳"倾听和用"心"倾听。  相似文献   

13.
林泉玉 《教育艺术》2014,(11):22-23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我们接触文本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教学、品读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不管哪类文章,不管什么特点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的品读  相似文献   

14.
吕雪梅  王萍 《山东教育》2013,(Z1):58-59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作为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追捧。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作为了首要目标,极大地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中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  相似文献   

15.
<正>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探索出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读写训练系统。很多学生认为写作难,写作时"无米下锅"或不知如何处理材料,这就需要从课文下工夫,寻找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一、"读写结合"在课文中的五个联结点1.拟题的联结一个好的题目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亮点。课文中名篇的题目就是范例。学生在写作时,经常着眼点很大,写得很笼统、不感人,拟题毫无吸引力。对此,我以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感悟情境。读出精彩 在苏教版《冰花》一课的教学中,师深情描述:大自然真神奇……冰花就像是艺术家用白玉精雕细刻的一幅幅晶莹的画,每一幅都是那样千姿百态。想去欣赏一下吗?(生:想)师:那我们一起来领略冰花的美丽姿态吧。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感悟情境,读出精彩在苏教版《冰花》一课的教学中,师深情描述:大自然真神奇……冰花就像是艺术家用白玉精雕细刻的一幅幅晶莹的画,每一幅都是那样千姿百态。想去欣赏一下吗?(生:想)师:那我们一起来领略冰花的美丽姿态吧。(学习第二自然段)师:冰花有多漂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文,引读)"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冰花真是又美又神奇啊!你喜欢哪一种?请你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8.
一、进入文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如果你是救火队长,如果你是路人,如果你是警察,如果你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19.
如果将课内阅读比作“正餐”,那么课外阅读就是摄入“蔬菜”的过程。只有“正餐”没有“蔬菜”,学生的“营养”仍然不够均衡。因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为引,深入分析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策略,旨在让学生读出精彩,读出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