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紫 《生活教育》2012,(24):36-38
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积淀,将民俗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解读文本,在品悟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活动中传承民俗传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金芳 《科幻画报》2022,(12):185-186
民俗是属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千百年以来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大力发扬民俗文化,对于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才能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是值得广大教育同仁深思的问题。作为老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将富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活动中,进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民俗文化融合于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3.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发展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支持。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民间民俗艺术与群众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社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出发,以西安市周至县社火为考察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述当地社火民俗的文化生态变迁及其发展困境,揭示其传承和发展前景,为保护和传承社火民俗文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北地区的民间风俗深受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产生了独特的民俗现象.苏北民俗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苏北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从而推动苏北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6.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一个民族生产、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直接反映。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其自身长期生产生活发展中以及在与周邻兄弟民族友好交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阐明和论述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及发展变化,目的在于促进达斡尔族和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充分利用好民俗文化,无论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还是传承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这门学科是作为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它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该以我国的民俗文化,特别是苏州本土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掘其中的精华,把地域民俗文化融汇于中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对中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和民俗美的熏陶。新版统编教材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反映出国家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重视本土文化教育。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有不同的方法,不拘一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霞 《科幻画报》2022,(4):126-127
民俗游戏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产生的,有着浓厚的地域特点和生活气息。由于民俗游戏文化能够适应各种年龄段、性别和个性的儿童的生活需要,因此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广泛欢迎。民俗游戏文化世代相传、蓬勃发展,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游戏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学前及幼儿群体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巨大价值。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民俗游戏从载体到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均面临着失传。因此需要学者就怎样寻找、研究和运用在幼儿园教学资源中的民俗游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民间馈赠礼俗,在其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研究中具有其典型意义,它包涵着密集的民俗信息和社会信息,是一种有形的文化传统的传承,是物质文化和行为传承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更多地体现其民俗行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京族民歌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盛开的艺术奇葩,它植根于京族民俗文化环境之中,生产习俗、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民间信仰等民俗传统文化对京族民歌的生成、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歌则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民俗文化教育是母语课堂教学新的生成点,有益于母语教学生活化的达成,同时能丰富母语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让儿童接触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有利于他们领略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忱。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性格的凝聚。面对当前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我国民俗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语境中的民俗节庆融入了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篁岭"晒秋节"作为婺源一张金字名片,其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日益凸显,在展示其文化传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发展、凝聚了古村人心、推进了社会稳定。篁岭"晒秋节"的重构,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旅游发展,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就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遗失.伴随着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新课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明确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以便切实有效地去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从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DNA".  相似文献   

19.
家庭民俗是家庭中世代传承下来的习俗惯制,是社会习俗的发源基地和传承单位,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家庭民俗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化.家产继承方式呈现多样化,在继承传统家庭美德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地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杨艳 《教师》2020,(3):112-113
南通的板鹞风筝作为南派风筝的代表,其自身存在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巨大的。如何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有效地将以板鹞风筝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需要探索思考的重点。文章结合师生具体实践经验,研读南通板鹞风筝的历史当下,并思考其未来的走向,也希望传统民俗文化进入课堂,作为校本教材,南通的板鹞风筝传承教学能够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民俗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