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延陵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代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及其理论译介、青年诗人培养等方面均做出积极的贡献。他的诗作处处洋溢着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除此之外又有很多超越"五四"时代的诗学旨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创作实践及生活等方面所秉承的自由精神,这种创新的自由精神贯穿在其诗歌创作及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五四"启蒙初期的诗人来说,这一主张无疑是伟大的、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的诗人、作家.但他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却做着"永恒的苦役",且因不堪重负而自杀过两次,最后终于因身心俱疲而英年早逝.他的苦恋,是一种执著而崇高的追求,透露出诗人纯真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所以他的苦吟虽历经悠长的岁月至今还能激动我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人王昌龄谪居时长超过其仕途生涯的三分之二。诗人贬谪岭南、龙标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既反映了其人生经历与心态,也展现了诸多文学地理信息。基于对诗人贬谪期间诗作的分类整理,分析其诗作地理空间的文学书写,探究民俗风情、地方景观以及贬谪心态等,能够揭示地理环境与诗人创作之间双向互动关系,呈现丰富独特的文学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春写作"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特征,也是人们欣赏、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春写作"不仅仅标志了诗人写作自己最为优秀诗歌时的一种年龄,而且也准确地揭示了诗人诗作所内含的生命状态以及呈现这种生命状态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所以,它是诗人郭沫若贡献于中国新诗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周涛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以来的28年间,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中国著名诗人,继而又成为一个散文大家,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军旅诗人,他又是个极具天才灵性的诗人,从诗人到散文家,周涛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本。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深刻体现了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哲思、想象。他的散文如贝多芬的音乐,如书法中的“狂草”,像那些“巩乃斯”的群马,在做一次亘绝千古最写意的狂奔。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当代女诗人李潮蕴在东北诗坛非常活跃,诗人以其旺盛的创作力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唯美深奥又蕴含丰富的生活底蕴,作为女性诗人她在诗歌视域和意象选择上都做到了性别的突破,从而使诗歌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超越性和丰富性.作为知识分子,她的创作又能沉于民间,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忧患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作品不仅有"小我"的呢喃,还有深邃的哲学追问,其诗作以一种回归诗本身、诗本真的文化立场和人本立场来表达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辨与感性体认,为中国当代新诗写作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把印度近现代文学提高到世界文学水平的代表是最与我们熟悉和热爱的泰戈尔。他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质量之高,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据统计,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其中的《吉檀迦利》乃东方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诗作),二十多个剧本,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和一百余篇短篇小说,谱写了近三千首歌曲,描绘了一千五百余帧图画,此外还撰写了许多有关哲学、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回忆录、游记、书简等三十余种。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不仅创作了丰富的诗歌,而且有着鲜明的创作思想。他反对"害了贫血症的文艺",批评只重视形式技巧、忽视思想内容的"胡适之体";提倡"为大众写"、"写大众需要知道的事"、"照大众说话的口气写"的"大众文"。他的创作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承继。  相似文献   

9.
"母亲"是中西方传统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朱英诞作为一名笔耕一生的诗人,三千多首诗作中不乏以"母亲"为主题的作品。本文将选取《追念早逝的母亲》和《怀念母亲》两首"忆母"诗进行赏析,旨在领略朱英诞诗歌的创作特色,以及凝结在诗歌中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10.
正值少年时代"末尾"的郭小川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风暴,投身于可以将自己百炼成钢的火热溶炉.从此,他的生活直接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诗作成为一天比一天更为嘹亮的号角和战歌.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找到了永远不会失落的、于祖国和人民熔为一体的"自我".正是非凡的革命战争年代,铸成了战士与诗人郭小川非凡的魂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辑录了明末诗人刘城的关于安徽贵池傩俗的四首"观傩诗",并对之进行了阐述.结合诗作者刘城有关生平资料的考证,本文作者认为这些诗是明末贵池傩俗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骆一禾创作前期的基本精神是对生命的肯定、热爱与赞美,该时期的重要意象是春天。在创作后期中他建构了一个辽远无垠的诗歌世界,该时期的重要意象是麦地,他也得以在当时的诗坛树立起纯血诗人的形象。骆一禾认为诗歌是生命的象征,与生命密不可分。在生活不断吸收和沉淀的过程中,他在诗歌里加入深挚的情感,浓缩出生命的精华——血液中的水,也形成了他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13.
盛唐是唐诗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甚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也是最为繁荣的时期。这繁荣不仅表现在诗人众多,诗体大备上,表现在他们以其全部创作,相当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盛唐的时代生活与风貌,更表现在他们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了各自审美意识的个性特点,以其特有的感受、把握与表现,使其作品呈现出各自的创作个性,具有互不相复,不能为他人所替代的艺术魅力。那么,与其他诗人相较,特别是与所谓边塞派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相较,高适的审美意识有些什么个性差异,他的审美情趣有些什么特点呢?下边拟就他的创作实际作一点初步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贝娄从创作<只争朝夕>到<真情>两部小说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之久,这既是贝娄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时期,也是他"创作观"发生转变的时期;而随着<真情>这一小说的出版,他的创作视野开始由对外在世界的冷静观察转入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并对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人的问题只有通过调整人自身的关系才能得到解决.即脱离"羞耻感"的途径就在于回复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往关系中去.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理学家,理学的观照方式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物吾与也"的影响下,他的"诚斋体"诗广泛运用拟人手法,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知觉情感的自然世界;"格物穷理"的观照方式则住他于具体细微的意象中揭示自然生生不息的造化之妙,诗中充满了无限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松江文学逐步兴盛起来,随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松江本土文人,袁凯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长于写诗,常以丧乱漂泊的经历自比杜甫,诗作亦带有杜诗的特色,因其"学杜而得其法脉"被称为"国初诗人之冠"。  相似文献   

18.
贾岛现象与"晚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岛现象"体现了一个时代末期大众诗人的创作心态,其创作趣尚集中体现为不染尘念的孤寂情怀和清新尖巧的艺术锤炼。这种创作趣尚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文学,但北宋初期的"晚唐体"却不等同于晚唐诗风。北宋初期的时代特征与晚唐有着质的区别,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作家的精神面貌也不是苦闷孤寂。不能把"晚唐体"简单地视为承袭晚唐诗风,它是唐诗向宋诗过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尚朝同其他诗人一样,面临在人类社会中必然要面临的两难境地:是积极进取还是进入禅境。李尚朝的不少诗作虽禅味十足,但诗人的责任感决定了他不可能以禅绝尘而去,不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用一种特殊的角度来表达这种情感,形成了其诗作“不可言语的言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