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位学徒制通过雇主主导的学徒标准开发,开创了学士和硕士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英国传统学徒制的迭代升级。学位学徒制拓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巩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开辟了一条兼顾学术性和职业性表达的人才培养路径。我国可以合理借鉴英国学位学徒制改革的经验,探索发展本硕博层次的职业教育,开发雇主主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绘制灵活的技术技能人才生成路径,从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政府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徒工人对高技能的诉求,缓解传统大学教育的危机,在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支持下,英国政府大力发展学位学徒制。通过确立企业主导地位,依托吸引力强的专业和院校,设置多元申请条件,多主体共绘培养标准,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着力优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体系,以“类型教育”为统领,依托“高层次学徒制”项目,营造良好人才培养环境,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文凭的历史变迁经历了行会组织的身份符号、学校教育的学力证明以及学位化文凭等三个演化阶段。本质上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是获得者实践性知识的评价尺度,具有微观权力属性,标志着学位获得者在职业场域中的初级专业能力。认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必须深入把握和科学统筹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即理清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在我国学位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位体系构建的主体、运行机制以及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反应出不同受教育者的能力,从而帮助雇主从劳动力市场中筛选求职者。筛选假设理论视阈下,构建工士学位制度的政策目标是促进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构建工士学位制度的功能为保障技能创新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优化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筛选,关联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维护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权益。构建工士学位制度需要制定保障工士学位合法的政策法规,形成院校自主的工士学位授予标准,形成基于市场动态调控的工士学位制度,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工士学位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政 《职教通讯》2022,(2):11-18
职业教育学位应被视为技术知识生产和运用的证明,其在各国的存在形态有着显著差异。从学位供需的视角来看,影响一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特征。在二者力量的博弈下,职业教育学位形态大致可划分为:以英国为代表的依附型;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型;以瑞士、法国等为代表的均衡型;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市场型。鉴于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学位形态主要为传统型,但是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来看,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学位形态应该从传统型向均衡型过渡。  相似文献   

6.
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而职业教育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大有可为。当前职业教育在助推乡村人才成长发展、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创业层面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践中职业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针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提供的课程资源不优,采用的培养模式不活,构建的培养体系不全。为此,聚焦乡村需求,精准乡村人才供给;优化课程资源,提升乡村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生为本;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发展渠道;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制度,提升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英国在2015年开始施行学位学徒计划,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吸引了不少本科院校甚至精英大学的参与。其首个学位级别的"经济学徒计划"依然坚持专业转型带动本科院校发展职业教育,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采用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该计划旨在培养经济类公务员中的高技能人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邀请雇主开发职业标准,为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建立能力本位人才评价体系,合理安排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衡量职业本科教育水平的试金石。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体系与职业教育特性相背离等问题,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职业本科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依据新《职业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就职业本科教育招考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国式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职学计划是提升香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立足职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分析了香港职业教育针对不同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举措,发现依据行业类型差异进行分类培养、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践、广泛推行技能评核再认证、注重打通专业发展通道等是香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对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有如下启示: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框架;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强化针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工作;构建职业技能人才终身化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是新发展背景下人才结构的新类型,其人才培养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实然、人才结构均衡化发展的核心应然、技能型社会体系构建的价值本然、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必然。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培养标准与组织架构亟待明晰、校企合作与育人资源匹配不畅、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对接矛盾、培养方式与路径选择不明确等问题,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在实践中开展阶段性评价并形成标准方案;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实行深度融合的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模式;完善招生培养一体化体系,发挥和强化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的职责;坚持大职教观的培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体系视阈下创新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经过30年的探索与发展,日本已逐步建立了并行且互通于普通教育学位体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在该体系中,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基于不同动因而先后建立,且都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面对着各自的新旧问题。深入探究日本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构建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历史经验,提出对“重普轻职”问题的缓解应有必要前提、在职业教育框架内开发职业教育学位、保障职业教育学位的“学术性”等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以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使命。挖掘不同人才类型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精准培养乡村振兴需求人才。针对乡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面临的培训体系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异质性、人才质量评价缺乏特色化以及人才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等现实困境,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培养体系,以核心能力培养引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职普融通,增强涉农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兼具创新人才的普遍特征与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发展特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培养标准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主体协同机制不畅通等多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分类培养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创新人才长效评价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发挥多主体协同培养优势等策略,激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及技术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脱节,企业不能作为主体参与人才评价。文章分析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评价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给出了企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评价的机制,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构建了学校主导企业主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标准,基于人才培养周期,构建了条件准入、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并分析了各部分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框架,建立“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内外联通”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加强“元标准”的研制水平,规范标准建设技术路径,提升研制人员标准化工作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建设机制,加强标准管理效能;探索国际职业教育标准认证体系等优化建议,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服务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闫俊 《成人教育》2023,(9):75-81
学生主体性是影响职业教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一个基本因素。职业教育地位支持、人才待遇支持、层次支持、质量支持和治理支持是学生主体性视角下职业教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基本内涵。在友好型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战略地位认同度低、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偏低、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较小、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战略地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待遇、扩大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完善社会治理等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讨论甚嚣尘上,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表现出以下特征:建立分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层次结构日益升级;初步建构以工科为主的学科专业体系,重视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注重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也存在生源不足、在优质生源竞争中处于弱势、人才培养规格不清、层次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产教融合不深入等问题.建议科学编制技术技能人才规划,构建国家、省市和院校三级规划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加快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面向产业需求办学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与办学绩效相关的经费投入制度;健全激励和保障政策,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19.
学位学徒制是英国探索学徒制与高等教育相融合的代表性成果。它于2014年确立,其后获得蓬勃发展。学位学徒制的基本特征包括职业性、多样性、跨界性。其兴起在实现学徒制优化升级,促进“大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与发展,深化高等教育应用性、多样化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学位学徒制勃兴现象的启示是:应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职业教育层次高移,应积极致力于高等教育双元制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应重视跨界与重构在国家技能形成体系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处于摸索前进阶段,离不开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基于一般系统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应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以及目标性四个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厄,包括:整体性不足,顶层设计亟待优化;相关性受限,校企协同合作不畅;动态性受阻,开放水平程度不高;目标性模糊,培养标准尚不明晰。据此,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持续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培养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速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