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时,有一个名叫黄宗旦的老头儿在朝廷做官,他的眼睛很不好。每当要向皇帝奏事,他就先写好奏章,把它念熟,然后向皇帝背一通,再把写好的奏章交上去。其实,奏章上写的字,他是看不清楚的。这在黄宗旦来说,是个没有法子的法子,  相似文献   

2.
<正>话说一天,修辞国国王正在审阅奏章,其中一份奏章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份投诉书,被投诉的对象是修辞国的一位大臣——反复。国王搔搔后脑勺,这反复到底招谁惹谁了,竟然被投诉到本国王这儿来?  相似文献   

3.
据说,清朝未年,曾国藩在外带兵打仗,需要定期向朝廷汇报战果。有一段时期他总打败仗,不知该如何写奏章,又不敢谎报军情落个欺君之罪。师爷无奈在奏章中替曾国藩代写道:臣屡战屡败……洋洋洒洒,细细叙述打仗的千辛万苦,以求皇帝谅解。奏章长达万言有余,写完后请曾国藩过目。曾国藩看过,只把句中的“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其他只字未动。皇帝读后,非但没有惩罚败军之将,反而嘉奖鼓励一番。可见“败”与“战”的前后次序一变,意思就有天壤之别。“屡战屡败”写出的是一个常败将军、无能之辈的颓然窘样;“屡败屡战”让一个顽强勇敢、浴血奋战的忠诚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4.
话说唐朝有个读书人叫苏味道,颇有文才。武则天做皇帝后,她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红极一时。苏味道卑躬屈膝地谄媚张氏兄弟,很快就被引荐给武则天,并受封为宰相。苏味道处世圆滑,说话总是模棱两可,每当大臣问及政事,他总是回答:“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苏味道对许多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毫无主见,只求保住官位,更别谈创建和改革了。于是,人送绰号“苏模棱”。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诛杀了张氏兄弟,“苏模棱”也被贬官,不久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5.
栾城是古代南北驿道的必经之地。苏轼祖籍栾城,在赴定州任与离开时两过栾城,只因当时朝中有政治迫害,又遭家中丧妻之痛,再加上过栾城时的天气恶劣,使他不但没有心情专程寻根,更没有写下任何有关作品,实为憾事。  相似文献   

6.
话说一天,修辞国国王正在审阅奏章,其中一份奏章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这是一份投诉书,被投诉的对象是修辞国的一位大臣——反复。国王搔搔后脑勺,这反复到底招谁惹谁了,竟然被投诉到本国王这儿来?  相似文献   

7.
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唐代大将裴行俭的一生经历进行剖析述评。裴行俭出身于官宦世家,通过努力考取明经,同苏定方学习军事知识,为稳固国家边疆、平息突厥叛乱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并因此获得崇高的赞誉。他在治边、安边方面的诸多举措及个人才干作风,迄今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8.
1、刘基是胡惟庸毒死的吗? 2007年修订本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课引言部分有这样一段材料:“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生杀予夺,骄恣擅权。他不仅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谋士刘基,还擅用皇帝专有的装饰,连呈送给皇帝的奏章,他也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奏章,他都一律扣留。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兴文字狱,对文人痛下杀手。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垂宪作则”,处斩;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不作如此解释。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这显然是讥讽他做过小偷的往事。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头,讽刺我从前当过和尚;“藻饰”与“早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后期的奏章写作受当时政局世风的影响,在主题内容、行文好尚、形式规范、文章风格诸方面呈现出迥异于前朝的风貌。考察奏章这类最为常见且应用性极强的文本所发生的变异,是研究汉末文章发展嬗变的一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1.
不倒的长城     
咸阳。嬴政坐在案几旁,看着一道道奏章,他的眉头越来越皱了,边关急报:恼人的匈奴又在边境生事,想入侵中原。“该怎么办呢?”他嘀咕着,“这个民族杀又杀不尽。”“蒙将军已经六击匈奴,可匈奴就是不服王化。”他想着,走着,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城楼。看着这坚固的城墙,他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建一座城墙,把匈奴挡在墙外呢?”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他不禁有些得意。第二天,他便下令建长城,征夫不下上百万。要把六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工程的难度之大,他已经预料到,但他想只要能保秦朝万世基业是值得的。工程开始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出现,传到他的手中,他都没…  相似文献   

12.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栾城)人.因为朝廷禁止平民和古代帝王同名,而他的名字又和唐高宗的名字相同,于是减去了一个点,改名叫李冶.他和秦九韶、杨辉、朱世杰是有名的宋元四大数学家.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末的大官僚、洋务派的后期首领,但他在从政四十余年中,不论早期任职学政,还是后期厉任督抚封疆大吏,直到最后任职中枢兼管学部,都非常重视兴学育才;还撰著了《劝学篇》等教育论著以及就有关变科举、兴学校、书院改制等问题写成很多奏章。因此,他不但是一位忠心为清廷效劳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重视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正>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他的散文豪放自如,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  相似文献   

15.
裴行俭传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迁长安令。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召为司文少卿。  相似文献   

16.
刘德华、金城武这样的帅哥走到大街上,就能聚拢一帮人围观,站在台子上,就能引起小姑娘一片尖叫。在古代,这样的偶像巨星也不乏其人。比如西晋有名的才子潘岳他不仅能用优美文体撰写奏章辞赋,更生就  相似文献   

17.
<正>杜审言,字必简,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是唐代格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杜审言被贬至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当他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见湘江北去,他有何感想呢?品读下面的诗歌,探究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1 5年至 1 92 7年之间日本炮制了与中华民族关系甚大的两个重要文件———“二十一条”和《田中奏章》。“二十一条”促使五四运动爆发 ,《田中奏章》则推动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其中《田中奏章》的制订与东京、大连两次“东方会议”的召开密切相关 ,《田中奏章》为中国所知并公布于世乃是台湾志士蔡智堪之功。  相似文献   

19.
1915年至1927年之间日本炮制了与中华民族关系甚大的两个重要件-“二十一条”和《田中奏章》。“二十一条”促使五四运动爆发,《田中奏章》则推动了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其中《田中奏章》的制订与东京、大连两次“东方会议”的召开密切相关,《田中奏章》为中国所知并公布于世乃是台湾志土蔡智堪之功。  相似文献   

20.
朱熹作为南宋儒学的一代宗师,世人多被他理学家的光芒所吸引,而未能全面发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朱熹生活在宋金对峙的时代,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贯穿他生命的始终。朱熹集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从他大量的奏章策论、诗赋文章、言谈议论中,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流露出深沉的爱国情感。朱熹爱国精神形成的原因,一是理学家内在的修身要求;二是抗金的现实需要;三是儒家士大夫责任担当意识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