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教育》2010,(4):5-5
今天是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几天,天台县各中小学校都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安全教育课内容大为增多。但笔者认为,各中小学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安全教育不应该是一天或几天的事。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的各种现实的关系,亦即需要的个体与对他有意义的客体关系在他头脑中的反映。情感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决定了人自出生之时起就产生了某些基本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复杂,情感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4.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新课改中重点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联系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分析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践行生命成长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特别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内涵和特点,这两者不仅是认识学生生命成长的起点,更是认识学生生命成长其他组成部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是其生命成长的主体,学生生命成长是一个动态、快速的生成发展过程.学生生命成长具有主体性、整体性、独特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幸福中和谐发展。在不断学习和贯彻《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这几年时间里,我校教师深切地体会到,生命教育能承担学校教育这个神圣的使命。早在2004年6月,我校就将“以生命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列为学校的德育研究课题。2008年我校“有效推进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被列为嘉定区区级规划课题。在这个课题的行动研究中,我们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作为我校生命教育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王平的母亲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近况,我如实反映了孩子的一些问题,没想到她大为惊讶,在电话那头竟然轻轻抽泣起来。原来.王平小学时是一位积极上进、刻苦认真的学生,一至六年级一直都是班长,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是父母心中的“乖乖仔”。升入初中后.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上表现消极,课后行为有偏差。  相似文献   

8.
黄丹慧 《辽宁教育》2013,(7X):71-72
<正>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情绪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我看来,它更是学生成长的内部驱动力量。一、从亲密接触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劳动态度、观点为主要目的,课前准备得充分,动手实践和教学进度才能得到保证。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甚至被遗忘,失去了情感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只能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和学校教育的花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是非常困难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把课前准备设置为一节课,题为《由装修的边角余料所想到的》,题目挺新鲜,既可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换言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和优化学生的个性,就是在保护和发展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刘春艳 《考试周刊》2009,(21):159-159
情感本身就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而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高专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探求了建立和培养良好情感教育的途径,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倡导基于生命成长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主张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要按照生命成长的规律来进行教育。“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就是用成熟热情的生命,用积极乐观的生命,用善良正直的生命,用幸福美好的生命,用拼搏向上的生命,用勇于担当的生命去影响稚嫩的成长中的生命。“影响”就是去说教化、去形式化,发挥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唐子惠 《教育》2011,(13):27
中国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美国《新闻周刊》也发出了同样的质疑声:虽然中国"虎妈"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孩子,但这是否同时意味着这些孩子今后会成为更富创造力的公民呢?答案不敢说都是肯定的。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国的妈妈们有不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中国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呢?缺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创造的精神。学生沦为应试的工具中国的高考指挥棒不但影响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影响到小学生。在高考指挥棒下,小升初考试、初升高、高升大等各种月考、期中、期末、中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使学生成了应试的"工具"。曾任复旦大学校长又受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在"中国21世纪教育论坛"上曾沉痛地说:"现在学校成了学生智力的屠宰场"。他大声疾呼:"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满东西的容器,而是用火把点燃的火种"。不少名校校长呼吁:"要推翻应试教育的枷锁"。是到了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考试制度的时候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应该取消考试。而是要全面推行新的考试制度,包括高考次数、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和办法、推行学分制以及考试权力下放等,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而不仅是小改小革所能奏效的。  相似文献   

14.
唐子惠 《教育》2011,(5):27-27
中国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美国《新闻周刊》也发出了同样的质疑声:虽然中国“虎妈”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成绩优秀的孩子,但这是否同时意味着这些孩子今后会成为更富创造力的公民呢?答案不敢说都是肯定的。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国的妈妈们有不少抱怨中国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但却有着一致的内涵,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高中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知识技能增长、人生观健康发展、科学思维方法运用水平提升、个性特长发展、社会性能力发展及对生命的敬畏感.学生至少应在这七个维度获得健康发展,才有可能获得生命成长,学校也才能说是落实了生命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都说现在做父母的累。比起多子女时代的父母们,现在很多父母只养育一个孩子,为什么却总是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除去社会竞争激烈了、父母的期望高了这样一些主客观的因素外,与父母对于亲子关系的理解是不是有关呢?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关呢?看完这期杂志,也许您能回答这个问题。《淘气包的教育艺术》是对霍懋征老师的采访。霍老师从教60年,是中国首批特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她对教育、对孩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观,这一切,都应该以尊重生命为前提。我们必须让孩子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挫折。然而,放眼今天的校园,这十分重要的一课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中见年》。  相似文献   

18.
教育源于生命,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的发展乃教育之本。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教育应以生命育生命,走近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完善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意义上的生命成长。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追寻生命意义。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发现、实现、创造生命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既崇高伟大又脆弱渺小,人的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文教学改革随之深入。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少教师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偏差,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习作课上教师的命题虽然大多是话题作文,但很大程度上只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在”为什么而写”的问题上,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应试”而不是“应需”(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激发学生生命的创造力,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那么,如何呵护生命、完善生命、激发生命的活力,笔者提出以下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