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解释中的拟制现象饱受理论界的批判,却被司法实践者追捧。司法拟制是具体应用法律的司法解释,只要符合立法目的、原则和原意,即合法合理。理论界对司法解释中法律拟制研究较少,法律拟制包括立法拟制和司法拟制,是指为了达到某种价值目的有意地将明知为不同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等同视之的法律适用活动。司法拟制应做有利于被告人的拟制或者拟制内容不超出法律概念和法律规范。司法解释条款中可以存在既是注意规定也是法律拟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刑法立法拟制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拟制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赋予原事实以相同法律后果的立法方式,刑法立法拟制满足了拟制规范的形式合理性。然而,这种决断性虚构仍难免虚置原犯罪构成、违背实质的罪刑法定、强调社会保护等有违实质正义缺陷。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现行刑法中的立法拟制类别及拟制条款过多,有损刑法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应在尽量保持刑法稳定的前提下,根据拟制的要素内容的不同,对我国现行刑法立法拟制进行折衷的限制论视角下的发展理路拓清。  相似文献   

3.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占有崇高的地位。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可以为民法总论的研究提供两个新的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对民法基本问题,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性质、民法的基本原则等的解析。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法律行为、权利行使和时效问题的解析。当然。功利主义虽然是民事立法与司法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它始终不能代替具体的民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1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功利主义法学理论的确立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沿革,而边沁则是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法学纲领的第一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政府或社会及其措施而言,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将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引入法学领域,并以之为指导,建构其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1功利主义的刑事立法原理。在其代表作《立法原理》一书中,边沁指出,自然使人降生在快乐和痛苦的帝国中,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其支配;避苦求乐是人之本性,也是人生的规律。因此,作为自己利益的最好的裁判的个人追求的是其个人快乐的增加,作为立法者追求的则应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这个力量就是制裁。制裁对被施加之人即意味着痛苦,而对被侵犯的利益则是保障。个人以其因犯罪所得之快乐与制裁之苦作比较,来判断其是否实施某一犯罪行为;立法者以是否有益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来判断是否...  相似文献   

5.
拟制、规避、立法是普通法发展中的三种法律现象。章通过对拟制、规避、立法三的比较,对公平观念、王权、解释及例外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些都是对普通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因素和普通法发展中的独特之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加深对普通法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之于法学的影响的已有讨论主要集中在功利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贡献与局限性等方面,而对于边沁思想的研究更是集中在他关于伦理道德、立法观、法律权威说等方面,鲜有论及边沁法学研究方法。通过对边沁作品中已经翻译的《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论一般法律》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边沁独特研究方法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作为立法手段可以有效地指导司法实践,但由于理论界对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普遍缺乏研究,加上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之间又极容易混淆,因而造成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往往将法律拟制理解为注意规定或者将注意规定理解为法律拟制,从而导致刑法适用错误,造成罪刑失衡,刑法的正义性无法得以实现.所以本文拟从犯罪本质和刑法解释的角度来界定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是以超阶级的功利作为人们行为标准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它对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的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以期在通过对比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相关原理和特征的过程中,初步追溯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内在联系,功利主义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边沁功利主义的影响,并以此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自夏禹王朝以降,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已有四千余年的历程。如今的法律文本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吸收了域外法中立法的精髓,法律语言也是兼容并包。法律拟制就是其中为了弥补社会需求和法律语言之间的断层的立法尝试,本文从语言学的模糊性角度分析立法语言,并结合专利法中"普通技术人员"一词探究法律拟制在解决语言模糊性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情事变更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解决情事变更问题的理论的提出,到两大法系在法律上确立情事变更原则,表明古罗马法创设的形式主义合同概念已被扬弃,现代民法观念已在合同法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各国已有立法例对情事变更的规定,应从情事变更的构成条件和情事变更的适用及法律后果来掌握情事变更的内容。情事变更原则有别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等相关法律制度。情事变更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运用,是民事活动拟制性规定,因此建议在将来制订民法典时,将情事变更作出实体性规定。  相似文献   

11.
情事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已被大多数先进法治国家的判例、学说与立法所确认。然而,我国《合同法》并未采纳该原则。由于此立法缺漏的存在。不仅凸现出制度本身与法的价值理想的矛盾与冲突,而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混乱局面的出现。因此,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中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中老年人再婚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日益引起法学界的重视。有的学者从立法角度提出了完善《婚姻法》和《继承法》两法中拟制血亲的问题;有的学者还就拟制血亲的一些法律关系问题进行了争论或提出建议。两法中的拟制血亲,特别是具有拟制血亲的继父母子女间的法律关系规定得不够具体、明确。本文试从立法和完善两法的角度,对继养关系的产生和法律效力以及解除或消灭继养关系后的法律效力等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情势变更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思想最初萌芽于注释法学派,而作为学说确立于自然法学派,此后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得到应用。关于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情势不变条款理论、法律行为基础说、不可预见理论与诚实信用说。作为利益平衡的工具,情势变更原则应有其地位。而我国现行合同法并没确立情势变更原则。在现代经济,情势急剧变化,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的背景下,应在立法中确立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上合理地界定情势变更的适用条件,以平衡合同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法定的一罪包括集合犯和结合犯两种形态,故而区分法律拟制与法定的一罪就必须分别区分法律拟制与集合犯、结合犯。集合犯和结合犯实际上均属于将数罪拟制为一罪类型的法律拟制。处断的一罪中可能与法律拟制存在"交集"的是连续犯和牵连犯。连续犯与法律拟制之间实际上呈一种交叉的关系,其交集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3款、第二百零一条第3款、第二百六十三条等11个经法定化的连续犯条款。牵连犯与将数罪拟制为一罪类型的法律拟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均是将实质上的数罪以一罪处断、所包含的数行为之间均具有异质性和一定程度的牵连性,以及均是将数罪以其中的一个重罪定罪或从一重罪从重处断等。当然,牵连犯和法律拟制具有更大的相异性:牵连犯是将数罪酌定为一罪处断,而法律拟制是将数罪法定为一罪处断。正是这个区别决定了牵连犯和法律拟制在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框架内只能呈现平行的状态,而并不存在任何一个既是牵连犯又是法律拟制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依据身份犯主体具有身份之要求及共同犯罪之犯罪共同的本质,构成身份犯共犯的行为人亦须具备该身份犯所要求之身份。那么,无身份者因其主体身份的阙如就无法充足身份犯之构成要件,即使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身份犯罪行为,也不能依据共同犯罪理论成立身份犯的共同犯罪。根据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不同特征,我们也可以判定无身份者构成身份犯共犯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的结果。因此.《刑法》第382条第3款的规定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虽然包括《刑法》第382条第3款在内的一些法律拟制的设置存在不舍理之处,但我们不能由此就将其认定为注意规定甚至对法律拟制予以整体否定。某些法律拟制设置得不合理无法否定法律拟制追求实质公正或罪刑均衡的实质内涵。《刑法》第382条第3款可以根据实质公正的要求进行调整,以实现真正之法律拟制。  相似文献   

16.
西方功利主义学说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作为个人道德体系的功利主义与作为社会和政治决策体系的功利主义这两个方面。本文即是从其作为社会政治决策层面的功利主义政策出发,以剖析与批判其功利主义理论本身所存在的那种不可克服的价值缺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教育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法概念的民族教育,不仅包括对少数民族成员所实施的教育,还包括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实施的教育。民族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民族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旧中国也有民族教育立法。但发展缓慢。新中国民族教育立法成绩显,但也存在着体系不完备、特色不鲜明、立法技术差、法律机制不科学、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民族教育立法应当坚持保障少数民族教育权实现、充分考虑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坚持民族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是公认的法律原则,对此原则,刑法如何反映和体现是长期困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难题,本力图通过刑法的公正与平等观对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影响,从理论上阐述了刑法平等,公正观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作为立法手段可以有效地指导司法实践,但由于理论界对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普遍缺乏研究,加上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之间又极容易混淆,因而造成刑法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往往将法律拟制理解为注意规定或者将注意规定理解为法律拟制,从而导致刑法适用错误,造成罪刑失衡,刑法的正义性无法得以实现。所以本文拟从犯罪本质和刑法解释的角度来界定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的区别方法。1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的概念和特征注意规定是指立法者在容易混淆此罪彼罪的刑法条文中使用,通过引用基本规定以期望司法者引起注意的一种提示性规定。之所以立法者要做出这样规定就在于刑法条文之间的复杂性容易适用错误,所以立法者的意图就是要提醒司法者该如何适用刑法条文。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刑法》设立注意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司法人员在司法的过程中混淆《刑法》的有关规定,或者忽略一些应该按照犯罪处罚的情形。”[1]正因为其是提示性规定,所以其表述的内容并没有修正(增减)引用的内容,也就是说,注意规定的内容与该条规定所要引用的条文内容具有一致性。法律拟制是指立法者将原本不符合某种刑法规定(基本规定)的行为,但在刑法目的的指引下将其使用某种刑法规定(基本规定)的立法技...  相似文献   

20.
法律拟制是立法语篇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把不同者等同视之.通过概念整合,可以把来自不同认知空间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一个兼具各个空间信息特点的新的认知概念.概念整合类型主要包括简单网络、双域网络和多域复合网络,在立法过程中,立法者主要运用这三种形式对法律拟制条文进行意义建构,以实现预期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