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她躺在香港的浅水湾里,寂寞地。   南国的水会永久地润着这位北方姑娘。   我不知道呼兰河畔──她的故乡──如今是怎样的景象。它离我太遥远。可是我能感受到 80多年前的呼兰河,甚至能见到那里的冰雪、街巷和人──通过文字。人世没有留萧红很久,但她却留给了人世永恒的财富 !她把自己纯美的情感和真实的思想用文字凝结起来,留给后人。当我读着《呼兰河传》时,我仿佛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幼年萧红,她正用自己小小的脚印串起长长的故事。她的脚印时深时浅,故事的色彩便时浓时淡。   更鼓一声声地敲着,月儿升了又落了。呼兰河这个…  相似文献   

2.
光芒     
<正>寂静的夜,一片落寞的冷。房门里,悄然露出了零星的光芒。踩着这丝丝缕缕的光芒,轻盈的脚步声响起,荡漾出温柔的暖意。我低头默然,嘴边扬起了笑意,是的,一定是她来了。无数个深夜,她都是这样带着光而来。仍记得,那个雾气缭绕的早晨,令人痛不欲生的消息仿佛是从梦里传来。是的,我的外婆离世了。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狠狠地撕裂,痛苦交织着悔恨。我无声地伫立,久久才发现泪水早已覆了满面。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爱     
我和妈妈又发生了争吵,我气愤地将自己锁在房间里."真是个固执的人."我心里恼怒地想. 打开灯,那束明亮的光显得格外刺眼,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和谐.妈妈就是那样的"倔",凡事都由她来决定,仿佛只有那样她才会满意,从来不顾及我的感受……我重重的关了灯,房间里顿时一片膝黑,"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不停地问自己,思绪如同石子投水的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相似文献   

5.
初恋     
有星星的晚上,讲初恋的故事,几乎无从说起. 那时候我在一个中学里读书,想演戏没演过戏.礼堂里演了一出法国名剧,男主角是当代名家.看完之后,又钻进礼堂,看那个名家拖了厚底鞋在照相.场子里空无人,台上有光,和上演时一样亮.女主角也走出来照相,在台下她是一位教师,平常的好看.她的演技是业余的,不纯熟的,配不上那名家.可是我在暗里注视她,注视她好久,好像她那儿有一道光,是她身上的光呢?还是台上的光?  相似文献   

6.
感情的碎片     
与郁达夫、冰心等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萧红没有深厚的家学积累,也没有游学西方的经历,而这一切,反而使得她的散文文字朴素,情感真挚,不事修饰,一切语言像是从心田里自然流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萧红散文,有许多是有自叙性质的,取材于自身经历,抒写个人的悲欢,即便是以他人为主人公,也总带有自己的影子。一些描写市井风情的小散文,更带有整个时代的印记。《感情的碎片》是萧红回忆母亲的短章。她自小因为家庭环境养成的孤独、敏感而又坚强的性格,在文中展露无遗。鲁迅逝世后,萧红抑制不住悲痛,写了一系列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7.
果实     
无疑,太阳是难以羁留的,但它的光却仿佛被墙保持住了,人们只能透过树叶琢磨到光,这些树叶仿佛在头顶上,凝滞、安详,在无际的午后。而这是一片漫长的沉寂,此后,她不无艰难地出现了山脊和屋背,终于成为可感知的,偏僻她把自己的脚趾伸到了每一人没有伸进去的洞里。但它却在那些细碎的凸块上笑着,并坐在凸沿上,从这边不大雅观地迈过去,那类似少女面颊的面颊,在这金色的光辉里,像一个银盘,尽管十分光润,但有点黯淡。她还在笑着,大概是她齐腿撩起的裙子做成的袋子里装了许多尽旁树上的果实。她拿着,吃着。这是些硕大的樱桃,它…  相似文献   

8.
师兄又在情不自禁地哼起歌儿来,刚好这该死的课件我也无心继续看下去了,干脆关了电脑,把手往口袋里一插,潇潇洒洒地走出爪哇堂的大门。门外已是昏暗的一片,抬起头来,广州独特的粉红色天空,仿佛少女害羞的脸庞,我的心不禁咯噔一颤,或许如此美妙的夜晚少的就是一份心动。呵呵,这样想着,于是决定绕次远路,好把夜色里的校园慢慢咀嚼。我以为,夜晚的中大才是最美的。路边白色的路灯把雪白的灯光撒在水泥路面上,让人踩着仿佛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没有雪的南国世界却因这灯光以及鼻孔里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9.
正这几天,兴化市张郭中心校五(2)班的同学们即将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课文中,小萧红的淘气、调皮在她幽默的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预习过课文之后,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己的笔,回忆并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趣事。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在阵阵笑声中,我们分享着萧红的快乐童年。童年,是一段幼稚十足而又  相似文献   

10.
<正>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非常有才华而又命运悲苦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我眼里的萧红,是坚强和倔强的,也是多才与多情的。她的文字,冷气森森却又炽烈真挚。今年是萧红诞辰105周年,我选择《春意挂上了树梢》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向萧红致敬。希望通过这一篇《春意挂上了树梢》,让学生了解萧红散文的一些特点,了解萧红冷冷文字下强烈的情感,那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民族意识。倘  相似文献   

11.
“呀,停电了!”我欣喜的推开满桌的作业本,往外一瞧,到处黑咕隆咚的。我赶忙点上一支蜡烛。爸爸妈妈从屋里摸索着走出来。爸爸嘟嚷着:“真该死,这么精彩的世界杯看不成了。”“是啊,这没有了电,就像失去了一双眼睛一样。”妈妈说道。我高兴地说:“来来来,爸爸妈妈,咱们开个‘烛光晚会’吧!”烛光摇曳着,照着一家亲切而又模糊的脸庞。我们围坐在蜡烛旁边,我滔滔不绝地讲,讲发生在学校里的事,讲发生在班级里的事,讲同学们之间的新鲜事。爸爸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不住地点头。他们仿佛刚刚才知道:女儿长大了,她懂得很多很多了,也想得很多很多了…  相似文献   

12.
自己是乡下人,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乡下人的固执与畏怯也还保留了一部分。初到柏林的时候,刚走出了车站,头里面便有点朦胧。脚下踏着的虽然是光滑的柏油路,但我却仿佛踏上了棉花。眼前飞动着汽车电车影子,天空里交织着电线,大街小街错综交叉着:这一切织成了一幅有魔力的网,我便深深地陷在这网里。我惘然地跟着别人走,我简直像在一片茫无涯际的大海里摸索了。  相似文献   

13.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她幼年丧母.父亲对萧红十分严厉。幼小的萧红从小就生活在冷酷的环境中.这也造就了她富于抗争的精神。长大后。她流亡上海.又受到了鲁迅等新文化先驱的关怀,在这些导师的影响下,萧红自觉地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以一种人本位的现代意识,去建构属于人类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我扶着妈妈神情恍惚地走出医院,乘车赶往飞机场的路上,医生的话语仍旧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你不必再带她来了,化学疗法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她最多还能再活三个月。”想着想着,泪水情不自禁地盈满了眼眶。还能再活三个月……那时正好是复活节。上了飞机,我扶着妈妈在座位上坐了下来,并为她系上了安全带。然后,我颓然地跌坐在紧靠窗边的座位上,戴上太阳镜,凝视着窗外的疾风劲雨……少顷,我向坐在旁边的母亲瞥了一眼,只见她正仰靠在椅子上闭目休息。我仔细地打量着她那熟悉的身影,此刻,她显得是那么地舒适,那么地安详,仿佛已经是我…  相似文献   

15.
与郁达夫、冰心等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萧红没有深厚的家学积累,也没有游学西方的经历,而这一切,反而使得她的散文文字朴素,情感真挚,不事修饰,一切语言像是从心田里自然流出,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占据了重要一席。萧红散文,有许多是有自叙性质的,取材于自身经历,抒写个人的悲欢,即便是以他人为主人公,也总带有自己的影子。一些描写市井风情的小散文,更带有整个时代的印记。鲁迅逝世后,萧红抑制不住悲痛,写了一系列纪念文章。其中《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以平实朴素的文字生动地记录了鲁迅生前的诸多侧面,又内蕴深情,属于萧红写得最好的散文。华东师大版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开头部分,这里,我们另选一段,是萧红回忆鲁迅生病时的情景,同样精彩,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6.
忠实的读者     
这段时间,心里颇不宁静,我在现实与梦境中来回地奔跑。平日里,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我的思想在不断地被抹杀,又被一次次地拉了回来。是她,给我静的夜色,静的荷塘……被冲动折磨的我不停地写着,写着,有痛苦,有快乐。痛苦是实在的,快乐是她给予我的。写着的我如做贼一般,仿佛做了不该做的事,在别人的眼中是可笑的。仿佛花红柳绿、山峦河流是我这个粗人所不配去描绘的;抑或古圣先贤、哲理名言是我这个毛头小伙所无法参透的。一句话,我的写一直是不为人所知的。我羞于让别人看到我的文字。于是,写作也变得躲躲闪闪。我时常把自己关在下午…  相似文献   

17.
冯渊 《高中生之友》2011,(Z2):59-65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负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男性霸权,她只能是一个"软弱者"、一个"失败者"。事实上.萧红打破文学陈规的创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批评。这使得萧红常常深陷在不被认同的苦恼中。她的文学理念超越了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因而也就不能被同时代人所理解。——桑农《世人对萧红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毕业抒怀     
每当想到这两个字“毕业”,心中便如打结一般。一直认为还没有走远,任何的事情仿佛还是刚刚开始:因为除了念过几本书外,我实在没干过什么。这些年来,从一个校园走出又走进另一个校园。或许是因为我始终是个小小的学生,对于岁月的漫延一直是很淡漠的。也不知是哪一个有月的夜晚,与久违的朋友并走在小道上。她淡淡地谈起她已经毕业,即将开始工作,我不禁吃了一惊……大约是因为心中~直忌讳“毕业”这两个字,而往往拒之于千里之外。可那一回,在泞不及防中深入窜入了心底。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向我提起这两个字,我也总会带着微笑…  相似文献   

20.
<正>“咚咚咚——”一阵急促而有节奏的敲门声传来。我从猫眼里一瞅:哎呀,洁癖奶奶来了。说起我奶奶的洁癖,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就说她擦桌子吧。奶奶首先会拧一块湿毛巾,将毛巾对折,卖力地在桌子上擦了又擦。那原本干净锃亮的桌子被奶奶擦得更亮了,可是她却一点儿没有罢休的意思。她又将毛巾在水池里浸了浸,两只手摁在毛巾上,双臂像弹簧似的,迅速地一来一回。直到桌子被擦得一尘不染了,连毛巾也“滋啦滋啦”地发出了不满的声音,仿佛再擦下去桌子就要被擦破了,奶奶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