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论证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论证与科学论证的定义和要素出发,分析科学论证与科学知识增长的关系,并据此设计科学论证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型,以期帮助一线教师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证据建立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推理论证,并从物理视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引入参量法”为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并在类似模型应用中作出论证和质疑,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演绎-规律模型”,分析比较科学解释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以“有丝分裂”课堂教学为例,从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到提出学科主张、例举科学实证、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解释,重点凸显有丝分裂的本质,展示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课堂特色。  相似文献   

4.
陆军 《物理教学》2021,(8):16-1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丰富感性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质疑传媒信息、运用物理图象、经历问题解决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抽象、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和质疑创新,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形成清晰的图景,并反复加工、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间接认识过程。它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有:重视模型建构;注重科学推理(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强化科学论证(包括实验论证和理论论证);引导质疑创新。  相似文献   

6.
提出“情境解构、模型建构、回归情境”复习模型的内涵、操作程序,并以“情境解构、模型多元表征、模型修正优化、模型拓展与推广”为主线,融合“整体建构,多元表征,类比迁移,思维进阶,表现评价”等情境模型问题设计策略,进行电磁感应微专题教学设计,为微专题复习课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和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7.
结合典型的科学教学案例,从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以“有丝分裂的过程”为例,通过模型建构的“选材—构建—验证—修正”过程,有效实现学生建模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11-12
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模型建构"为例,具体说明学生通过建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模型时染色体数目的确定、复制与分裂的先后关系、复制后染色体的形态,确定最佳的模型,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思维的发展,展示了构建模型的过程,得出了构建模型的步骤,用模型解决了物理的原始问题,阐述了构建模型与培养科学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解释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亨普尔的“演绎—律则”(D-N)模型和“归纳—统计”(I-S)模型,二者合称为“覆盖率”模型,这被认为是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本文将介绍覆盖率模型的建立及其遇到的困难,给科学解释寻找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12.
以“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为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及应用模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加深理解、拓充新知、内化整合等系列过程,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实践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从解释的视角,把协作知识建构看作是学习者在不断进行自我解释和与他人交互解释中建构知识的过程。文章详细描述了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中各类知识间的转化和传播,并对此过程中知识形态的转化、成员间知识的产生和获取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计算机支持的角度建立了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科学思维,而模型建构是科学思维的第一要素。构建物理模型,突出物理情境问题的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理事实,寻找现象的共同特征,挖掘物理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使物理问题简单化。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模型建构意识,让学生体验模型建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人教版生物教材和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三类生物模型的方法特点及题型要求,对于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备考效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建构模型,合作探究,可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文章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基于生物科学史有效开展模型建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袁加兴 《物理教学》2021,(12):33-36
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科学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也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最根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科学模型的建构过程,既是对科学模型认识的深化所必需的,也是精准分析学生模型建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维困难所必需的,有助于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科学模型建构过程分析的角度主要包括建模要解决的问题、影响问题解决结果的因素、建模的思维过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科学模型建构的两种典型过程.科学模型迭代发展的原因包括研究问题的变化、新实验事实的发现、客观事物自身或其外界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科学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原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材叉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教学由以下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模型法是帮助人们认识科学事物、培养科学思维的科学方法。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观察既有模型,以达到研究科学对象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弱化了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没有真正实现建模的科学教学价值。从建模的策略和形式等方面,对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建模活动进行了论述,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拓展思维的目的。研究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