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制度是对教育系统中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与约束作用的规则。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其形成具有周期不确定性、潜在性与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当前我国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传统与素质教育改革政策的冲突、学科中心论的课程传统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冲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理念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冲突。导致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之间冲突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的固守与坚持、正式组织教育改革推进方式的简化与激进、正式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对话机制的缺乏、政策反应的迟缓与冷漠四个方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冲突协调的基本律令与价值准则,积极培育两种制度系统中自主创新性的文化,合理安排正式教育制度变革的节律与进程,构建灵活多元的民主协商与对话机制,是协调正式教育制度与非正式教育制度的重要方略。协调非正式教育制度与正式教育制度冲突的过程是一个重构正当性、合理性价值与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说明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用以界定、规范和协调人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经济制度”由“正式约束(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两部分组成。正式制度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规则,从宪法、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各种政策规定、实施细则,最后直到个别交易活动的个别契约。非正式约束则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等。制度经济学家在对非正式约束概念的严格界定中,揭示了其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谁支持改革——兼论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从与改革的关系看,存在着教育改革支持力量、教育改革反对力量及教育改革中间力量。教育改革支持力量是一个“总体性的”人群概念,它既不是“价值共同体”,也不是“利益共同体”,而是“利益联合体”。除了教育改革反对力量的抵制及中间力量的旁观外,教育改革支持力量自身的复杂构成,也是导致改革过程变得复杂、曲折与艰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改革研究”的概念辨析 1.教育改革与学校改革 教育改革是指“教学上的革新,以及教育的观念、目标、发展战略和优先抉择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即在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范围内诸要素的变化”。“政府主导”是教育改革的显特征。为此,有学则把教育改革定义为“政府在公开的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指导进行的教育变革计划”,以强调教育改革中的政治要素。国内对“学校改革”这一概念的界定尚不多见。有学曾把其定义为“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教育教学的变革为核心的、由学校自觉进行的对长期形成的现状的有意识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学教育》2009,(3):50-54
闵行十年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抓手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开创了一条区域行政力量与高校研究力量协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之路,促进了一批实验学校校长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实现“成事”与“成人”的互动转化,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转变、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实践路径的夯实。此外,通过组建“研究共同体”这一非行政性组织,为学校营造了区域教育改革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我很高兴我的三部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变革的力量》续集和《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能够在中国出版!这提供给我一个机会,与世界上人日最多的国家的同行们分享我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尝试着在教育改革中协调起宏观的整体改革与微观的局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一个充满冲突的组织,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人们在进行学校正式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时.要考虑学校非正式制度对学校变革与发展的惯性作用.只有与学校非正式制度兼容的正式制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场域里.非正式制度是广泛而潜在的.包括学校传统习俗、习惯、道德规范及价值信仰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虽然它存在于无形,但却内化于组织成员的意识之中,反映的是学校组织的本体面貌。由此,学校非正式制度有着其特定的袁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管理中,不管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学校管理部门,对班级正式组织的管理与研究都是十二分的重视。如对班主任、班级设计、班级机构等正式组织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非正式组织的关注明显不够,笔者即以此为切入点,对非正式组织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对班级管理有较大反作用力的“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进行了解剖,着重分析“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转化的教育策略等,突出“反班级”型非正式组织在整个班级建设、学校管理中的非一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对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生活化”、“活动化”和“个性化”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这是人们在处理数学教育中各种复杂关系的不同态度的反映.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界存在许多共识,而且还有非常良好的改革基础.数学教育改革应当吸取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双基”不动摇,坚持数学学习的高标准,在数学教育已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处理好数学教育中的各种关系,做好科学论证和实验,要依靠全体数学教育作者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所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必然要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双重规制。一方面。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奈例等“制度性”因素规范着各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秩序和大量社会关系又游离于法律规则之外,“非正式制度”因素发挥着调节人们的行为和一定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建设应强调“非正式制度”因素的积极形态。使“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外在制约转化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端正教育思想实施激励教育天津红桥区教育局我区在1993年区教育局年度工作会议上,正式把“激励教育”确定为全区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从一般的课题研究转化为全区范围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这是我区数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激励教育的基本理论1.激励与激励...  相似文献   

12.
每次课程变革都会涌现出大量的观念。如何分析这些观念与课堂实践的一致性一直是政策研究的难点。政策中的正式观念是具有变革动力的关键词,课程变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正式观念进入到教师宣称的观念系统中并实际体现为教师运用的观念。这一政策问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实证研究的问题:(1)正式观念与教师宣称的观念的一致性;(2)正式观念与教师运用的观念的一致性。在实证研究中.考察正式观念与教师宣称的观念的一致性有三个标准:教师是否运用了与正式观念相一致的关键词:教师对正式观念的认同度:教师所提出的观念内涵与正式观念的内涵是否匹配。考察正式观念与教师运用的观念的一致性也需要建立两个标准:是否出现与正式观念相匹配的课堂实践行为:匹配的行为是否是源于相应的正式观念。这一框架有效地整合了政策研究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对“观念”的研究.使得通过大规模地量化数据分析观念与实践的一致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路径依赖理论指导下,对当前小学入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小学教育改革研究需要重视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策理论研究的成果可从社会政策的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概括,从社会政策结果的角度看,包括对社会政策的概念、学科地位、价值目标、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国外社会政策的经验等研究;从社会政策过程的角度看,包括对政治精英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主导作用、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系统观点、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政策的评估模型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顾瑞芬 《教育探索》2002,(12):91-92
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共同的课题是对学习概念的重新定义,把学习视为意义与关系之构建,教学范式出现了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从国内背景来看,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拉开序幕,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构建的框架体系,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正式意识形态”和“非正式意识形态”概念,以美国为例,试图揭示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特征、非正式意识形态与正式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非正式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路径"是掌控教育改革的最高之"道","具体途径"是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改革中选用的实然套路。教育改革史上出现了三条元路径,即教育事业的自生逻辑、外力控制的强制变迁与教育理论的实践渗透。教育改革的核心变革力来自教育理论的扩散与衍生,它是三种力量,即教育理论的磁力、教育实践的应变力与教育体制的支撑力在相互角力中合成的。在教育改革中,具体路径存在的使命是侧应教育理论向实践转生的需要,理念优选、范例推销、制度配合与体制拆解等都是把教育改革导向成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破五唯”的学术评价制度改革背景下,探索优化同行评议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 我国高校教师评聘中同行评议制度的运行实践和权力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评审专家所在机构的排名、学术 水平和声誉、是否有合作基础等因素是各院系选择专家的重要考量标准。受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工作量过 大等因素限制,国际同行评审的回收率相对较低。在候选人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方面,不同规模的院系基于 人事自主权的大小演化出差异化的政策与实践。同行评审意见对候选人能否顺利晋升发挥关键影响,同行 评议的回收率本身也被视为衡量候选人学术影响力和同行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遵循 专业逻辑的学术权力和遵循管理逻辑的行政权力相互交织,而非学术精英个体的民主权利则相对被忽视。 尽管评价过程大体遵循政策文本所制定的正式规则,但也受到专业人际网络等非正式规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岗位实习攸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以来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劳动异化和目标游离现象。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发现当下职业学校岗位实习在规制性要素上存在“正式规则”失位与“非正式规则”越位,在规范性要素上存在学生“社会压力”加大与企业“社会责任”消解,在文化—认知性要素上存在企业“生产体系”与“行政组织体系”标准化等深层原因。因此,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实习政策供给,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校企落实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保障参与主体多方利益;企业建立自由匹配的师徒关系,形成互助互利的企业文化;进而有针对性地矫正岗位实习中的异化现象,推动职业教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