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燕  胡阳 《家教世界》2023,(3):45-46
<正>在“红军我知道”主题教育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红军叔叔的故事,对红军的事迹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家园合作交流中,幼儿园也邀请了从部队退伍的爷爷、奶奶来园讲述红军的英勇故事。爷爷、奶奶亲身经历的部队生活,让孩子们对“军人”充满了敬仰与崇拜。寻着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我们在班级投放了绘本《送鸡毛信的海娃》,并在孩子们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了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2.
付希 《中学生博览》2022,(24):66-67
<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可一放假回到家,与家长朝夕相伴,天使就变成“神兽”了。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半天就憋得要长毛,烦躁不安,一点也不听话;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写作业,打游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全部自动解禁;还有的家长说,现在每天三件事:吃饭、睡觉、揍娃。孩子们在外面活泼可爱,到了家里却变成了不听指挥的“小神兽”,这到底是怎么了?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心”出发,去了解一下“神兽”们在想些什么,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随意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老师的背后是一排排的整架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老师讲完故事说:“孩子们,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我们(大班)在班级语言区里投放了一些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故事书,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一天餐后的休息时间,几位小朋友在阅读故事《地道战》,孩子们边阅读边讨论。子涵说:“我发现他们挖的地道可以通到不同的地方。”呦呦说:“他们的地道入口在一口井上。”阳阳说:“这样敌人很难发现。”为什么要挖地道,地道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了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活动产生的背景:一天活动课上,孩子们正静静地听赏故事。忽然,一只小燕子“嗖”的一声飞进教室里,环飞了一圈后飞走了。这下,教室里像开了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咦,小燕子来看我们了。”“小燕子从哪儿来,它的家在哪儿呢?”“小燕子可能要生蛋了。”孩子们对一只小燕子的到来如此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燕子让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孩子们对燕子只知其名却疏于对它的了解,尤其是对人类的贡献。我敏锐地感受到这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于是,马上和孩子们一起商量: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有关“燕子”的故事,孩子纷纷举手同意…  相似文献   

6.
一、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上课前 ,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 ,渲染气氛 ,精心设计导语 ,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 ,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充满浓厚的求知欲望。《小马过河》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揭示课题时 ,我对孩子们讲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句话 ,令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坐好 ,因为他们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自己设疑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 ,纷纷提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过河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有没有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此时的小马早已成了孩子身边的好同…  相似文献   

7.
金沙  孙彩霞 《福建教育》2022,(25):45-47
<正>一、活动背景大班幼儿喜欢在阅读区涂涂画画,制作属于自己的“图书”,并愿意把自己创编的故事和同伴进行分享,可是在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趣味性和丰富性方面还比较欠缺。为了支持幼儿创作他们的“绘本”故事,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绘本《我们怎样讲故事》。这本书是瑞典的佩妮拉创作的,它总结了一些适合儿童学习的“绘本”故事创作技巧。比如:如何创造一个或多个主人公;故事主题可以是多样的;一个故事里天气可以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8.
学生续写作文,都要经过三番五次的训练,常常都编一大堆故事的开头,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往下说。今天的晚课,我挂出了黑板,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读起来:放学后,小明和小林正在窗台前写作业。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来……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只见孩子们思索片刻后就七嘴八舌起来。“他们把晾在窗外的衣服收进来!”“他们还会把邻居的衣服也收进来!”“把窗户关起来!”……我笑而不语,因为他们一定还会想出:去学校降国旗,去车站接妈妈……果然不出所料,黑板上一下子罗列出七八种事情发展的方向来。“还有吗?”这时候,黄垒桑的手…  相似文献   

9.
<正>基于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等学习任务群的深刻理解,著名特级教师刘晓军在他的校园成长励志小说《阿文进城》《闯进冬至节的羊》《霸王龙返乡》(以下简称“三部曲”)中,每一册后面都设置了“助读对话”,包括“‘每章一问·自圆其说’话题备选”和“‘整书研读·集体分享’话题备选”,每一个读者都有了抓手,以“话题备选”为支架,展开思辨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一、“每章一问·自圆其说”引导学生从故事表面走向思辨在《阿文进城》中,作者设置了“阿文为什么恨爸爸?能否用表格列出六条以上的原因。”“从哪些细节描写最能看出乡下孩子借读不易?”“阿文的病痛除了现实环境不适、水土不服,更多的是来自哪些因素?你的身边有这样的转学生吗?”……这些问题首先引发思辨:“为孩子好”是不是真的好?  相似文献   

10.
陈晓晴 《山东教育》2008,(11):43-44
活动背景 银杏树是我园的宝树,孩子们在院子里活动时,发现了被风吹落的银杏叶和银杏果,他们争论着:“这是白果吧。”“不对,白果有硬硬的壳,这个果子摸上去很软呀!”“这叶子飘下来就像蝴蝶在跳舞。”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本园的优势资源带孩子们进行一番探索呢?  相似文献   

11.
绘本是产生于20世纪的图书品种.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开辟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新空间。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们在浅显易懂、童趣盎然的绘本故事中领悟深奥的人生哲理。我们认为应该借助绘本实施“读写绘”相结合,以“读”为起点,  相似文献   

12.
鼋头渚之游     
鼋头渚位于无锡市太湖之滨,因巨石突入湖中,形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郭沫若曾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烟花三月,我和爸爸妈妈慕名来到鼋头渚,一睹其真容。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进入景区,不一会儿我们便到达了美丽浪漫的樱花谷,登上最佳赏樱处——蹑云阁,将樱花谷的美景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3.
俞丽  吴娜 《学前教育》2023,(7):39-41
<正>在大班戏剧课程“哪咤闹海”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东海龙宫”的班级环境里,体验着各种戏剧游戏,在一日生活中随时享受角色扮演的快乐。这样的戏剧课程建构样态,随着我们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艺术启蒙研究的不断深入,早已是常态化。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原有的戏剧课程该如何拓展,才能满足儿童更自然更丰富更深入的获得情感、认知、交往等方面经验的生长需要呢?在空间上延展,在内容上突破,抑或是在材料形式上丰富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一年四季,叶子在孩子们眼中就像一幅幅精美而多彩的图画,孩子们通过叶子感受大自然,叶子也因为有了孩子们的关注变得充满生命力。进入大班,我们依据《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中有关“叶子”系列活动的种种线索,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叶子”的神秘世界。于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随着故事的不断增多和不断推进,我们不断地发现和收获……在围绕“叶子”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茶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随着对“茶叶”了解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踏上了“快乐茶社”的探索之旅。这是“快乐茶社”探索之旅的路径图:路径一:叶子的探…  相似文献   

15.
“故事妈妈”,一个美丽的名字。她们是儿童阅读推广人,义务给孩子们阅读经典的绘本(请看我刊今年第6期《美妙的绘本,让我们一起沉醉》),立志做引导孩子热爱阅读的“点灯人”,让智慧之光照亮他们的童年。9月11日星期一阴有雨读《我不困,我不想睡觉》今天数学老师不在,午饭后孩子们不用写作业,有大把宽松的时间留给我和孩子们。于是我拿了给儿子读的《我不困,我不想睡觉》,走进教室。孩子们见我打开了实物投影仪,放上了书本,都像小鸟一样飞回了教室。我这个鸟妈妈准备用故事喂养这些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话没有说完,就有…  相似文献   

16.
你看过《女生日记》、《男生日记》吗?你认识淘气包马小跳吗?噢,知道,知道,你一定抢着说。那你一定也知道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啦。“你一个大人,怎么会了解我们小孩子的事情?”孩子们看了杨红樱的书总会奇怪地问。有的孩子在给杨红樱的信中称她为“仙女蜜儿”,那是她笔下一位帮孩子实现心愿的神奇仙女。19岁的“仙女蜜儿”在成都一所小学当孩子王时,发现孩子们对阅读毫无兴趣。她想,只有在阅读中感到快乐才能对阅读真正产生兴趣。于是杨红樱自己动手写小说,在课堂上念给孩子们听。没想到一篇篇精彩的儿童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们讲述故事“龟兔赛跑”后,我让他们来画一画这个故事,我给大家示范了龟和兔的各种  相似文献   

18.
欣赏童话,读孩子们爱读的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艺术夸张、幻想等手法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的故事。童话可以将孩子们带进一个五彩的,充满快乐的世界,那里有善良的白雪公主,有美丽的城堡,有拥有很多法术的巫师,还有能实现很多梦想的魔术棒……跨越时空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鼓动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们想象着自己也是故事里的成员,他们感受着故事里的真善美,知道什么叫美丽,什么叫丑陋。孩子们喜欢在童话故事中做游戏,喜欢在听完故事、读完故事之后进行一段意犹未尽的想象。比如:如果我能拥有一盏神灯,我会许下哪三个愿望呢?如果我是那只丑小鸭的兄弟姐妹们我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谢学娟 《海南教育》2014,(18):27-2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阅读”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量还不多的情况下,燃起课外阅读的热情呢?开展班级读书会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每次打击乐活动之后,孩子们对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特别感兴趣。在一次自主游戏活动中,两个营业员的叫卖声和敲打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他们吸引了很多的“顾客”,生意做得尤为红火。我突发奇想:瓶子,随手可得的物品,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一下呢?既可以满足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的好奇心,又能让他们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从小养成收集废旧材料的好习惯。于是便产生了以瓶子为材料的打击乐活动“喜洋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