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面临着育人要素协同合力不足、育人主体能动性缺乏及育人空间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为了破解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可以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主体培育系统和育人空间建构系统完善。主体培育系统中将育人共同体的主体间性建构与育人体系相结合,从优化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思维的协同性、提升高校各主体间育人对话的融合性、增进高校各主体间育人情感的内生性入手,育人空间建构系统中将大学生公共素养的培育与公共生活相结合,就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公共情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公共理性及塑造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品质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也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顺应“新文科”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弱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核四翼四协同”育人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效应,需要通过教学理念的共通、课程体系的协同以及教学方法的融通,全面打造良好的协同育人格局。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更有效地利用思政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党建共建模式、创新思政课授课模式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政育人模式中落实集成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思政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育人模式改革存在师资队伍质量不高、集成成效未充分发挥、集成创新不足、课上课下思政育人相割裂、教材有待优化等问题。根据此类问题,高校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育人质量;构建完善评价机制,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建设集成模式,提升育人实效性;加速集成创新,强化综合素质;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形成良好氛围;研究教材,锁定专题。以此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6.
杨楠 《辽宁高职学报》2023,(5):42-44+49
职业教育视域下思政课育人模式是依据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从思政课中找寻契合点,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职业教育视域下思政课育人模式有助于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职院校其他育人系统间的相互协作提供理论依据,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应进一步明晰思政课育人模式,分析思政课育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思政课育人模式,探索思政课育人模式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其育人功能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新时代高校需要在社团数量增加的同时重视社团的规范化发展,将其管理育人、价值导向、能力培养、心理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提质增效。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实现可以深化社团思政理念、完善育人机制、拓展育人平台、加强骨干培养、打造品牌社团,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为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育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二者的融合探索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精神引领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课程的全方位育人效果,使协同育人效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以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为切入点,探究了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和实施情况,力求通过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能的提升,保障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红色校史作为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将红色校史中的可教育性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模式之一,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红色校史挖掘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在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基因、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凝聚和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时代使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意识淡薄、教育场域失范、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强化理念认同、优化体制机制、立足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团队等整体系统地建构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伴随着“05后”的时代新人进入高校学习,育人要求也应面对新群体适时调整以应对面临的新挑战。教育部在召开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2005年书院制在我国高校全面展开,各大高校纷纷在校内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先进的教育模式。本文立足当下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研究当前书院制高校的建设现状,总结书院制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新问题,明晰书院制思政育人模式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也渐渐地显现出来。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对普师2011级两个班级的对照实验研究发现:采用新模式的班级,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全程、科学点拨指导、强化学习策略以及改革成绩考核等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相较对照班级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三全育人”旨在建设一种多主体参与、多模块互动、多功能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基于现实维度出发,网络空间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连接性、融合性优势,是“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理想之地。然而,现实中的网络空间并不具备思政育人的自主动机,且网络传播缺乏监管、思政资源泥沙俱下,需要按照“三全育人”需求进行重构,才能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实效性。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扁平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和联合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全员化、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协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思政教育作为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门科目,而高校教育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并且思政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健康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从思政角度分析了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在大思政视野的基础指导下,能够更迅速地转变各大高校对思政教学这方面的观念,从而为思政教学事业提出更多有效的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三全育人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与宽宏的实践格局,其育人主体多元化、载体丰富化、机制体系化的特征与立德树人目标紧密关联."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的育人趋势及优势凸显.基于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核,高职院校需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和发展载体等方面入手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资助育人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也是常规工作。当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主要从经济方面入手开展,但研究贫困生的心理现状,从更深层面来分析思考发现,贫困生们更为需要的是自信心的树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以高校社团为载体,依托社团活动,拓宽社团工作思路,建立"自主、自助"的社团活动方式,从新的角度更全面地培养贫困生,这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管理、研究”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提供了指导。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三位一体”的完善和集成功能,以及动态育人功能,确立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地位。构建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养培养科学融合,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三位一体,开启新的高校思政教育格局,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是承担高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力,建立马院党建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机制,可使党建与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形成合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党建实施效果。本文基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和思政课在提升党的影响力上的直接关联性,以马院党建为切入点,以"育人"和"育才"的结合为价值引领,以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发力为建设方略,探索直接将党建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党建直接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具体举措,从而系统推进思政课和马院党建育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田华 《河南教育》2023,(5):12-13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创新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路径选择。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分析新媒体对提高高校思政育人质量的作用,构建科学全面的育人发展路径,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突破提供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20.
刘丽娟 《广西教育》2023,(18):65-70
本文以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目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声乐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分析声乐课堂红色歌曲思政育人的价值,并从重构高职声乐课程体系、打造专业课程思政队伍、丰富红歌声乐教学形式、建立思政导向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红色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