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立足校情,多次走入学生家庭,走进其他学校,走访所属街道社区,多方沟通,意在通过协作,推动家校社共育良好新局面的形成。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校际协作,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校社协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育人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家校社共育下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研究,是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作用下,探索如何有效预防小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危机的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为例,从团队建设、课程设计、实施载体、效果评估四个方面探究了家校社共育下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有效策略,为建设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同时,当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以后,他们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优美词句的积累,为写作奠定基础,另外还可以了解多方面知识,帮助其拓宽视野。本文主要对家校共育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强 《学苑教育》2024,(8):10-12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认识到劳动除了是一种习惯外,更是一种精神,或者说劳动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除了要对课堂教学高效运用外,也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将该项教育向家庭、社会方向延展,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也能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文章主要对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实施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楠 《辽宁教育》2023,(12):26-28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是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质量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学校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中坚力量,要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协同育人特色项目、开展协同育人立体评价为抓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视野,单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要应用课堂向课外延伸这一渠道来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终身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学校的培养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这一教育关键力量的配合。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只有将家庭与学校这两方面的力量连接在一起,家校共育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于和建 《家长》2021,(1):103-104
构建家校社共育链条,合力落实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战略方向.这一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是最主要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方面,学校应采取项目化推进、课程化落实;家庭应积极参与、多种手段实施;同时,社会各界应链条式布局、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在人们积极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经典阅读却遭到冷遇,如若不及时进行调整,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小学生日后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阻碍,现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家校携手教学,共同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在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推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途径,以求达到减负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共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家庭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树立优良家风、增进家长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建立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建立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国家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监管教育机构、协同调动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家校合作是深入教学的一种良好互补教学方式,能够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基础上,与家长进行联动教学,合力为小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条件,从而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感情色彩的教学学科,亲子阅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领悟到丰富的情感,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小学生的阅读平台和渠道,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家校合作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54):13-14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都更加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导致学生在个性和独立性的养成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当前,应当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改变学生自卑、怕羞、胆小、怕事的性格,让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养成教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校园欺凌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置于家校社共育视域下进行研究,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家校社联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校社家共育的形式十分适切,具有高度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比任何学科课程更重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体验,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补充,社会教育是延伸,只有构建三者生态共育才能使这门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各主体共同分担教育责任。21世纪以来,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三者具有不同的责任属性:家庭承担最低限度的底线责任,学校承担中间层次的契约责任,社会承担中高层次的契约与道德责任。然而,由于信息限度、专业权威、职能错乱等因素阻隔,造成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主体责任模糊、责任错位或者责任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指向。家庭教育指向学生的人格修养,是人自我实现的人性基础;学校教育指向人的社会化,是人自我实现的生长点;社会教育指向人的未来发展,是人自我实现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应从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四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双减”政策对于学业负担治理,推动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教育与社会深度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学业负担治理已经不能仅靠单一行为主体来完成,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进一步了解“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共育情况,研究者面向全国15个省份的6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双减”背景下的共育情况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挑战。研究者针对这些挑战给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协同育人联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整体发展,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举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扭转只重视智育而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功利化倾向,就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育人的重要作用,即积极开展家校社共育。在雄安新区新建的高标准社区中,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居民知识技能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为此,雄安容和教育总校以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举措谋发展、求突破、见成效,针对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孤立、社区教育的模糊问题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开展家校社共育探索,以期能为其他学校进行家校社共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21):41-42
面对现代化教育的背景,积极地落实家校共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突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设出更为优良的环境。家校合作的小学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地彰显出家长在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作用,确保育人职能得以体现出来。文章重点结合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阅读教学情况展开分析,明确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要求,制定出有效性路径,推动小学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