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摸汉朝     
有一个春天的黄昏开放在洛阳城东那一片原野上,夕阳惨淡地红着,像是一杯泼洒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都浸在微微的醉意里。无意间地哼一声豫西的民间小调,声音就会化为一片落霞,粘惹在飞扬的柳絮上或者是黄河岸边的蒲公英花轮上,柔柔地让每一个行者感到黄昏的温存。踩着静静的有些许落寂的细碎残阳,漫不经心地在田野行走,就会看到一座又一座汉墓零零落落散布在田畴之间。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和冲刷,留下的墓穴大部分都是有过封号的汉朝王室成员和战功赫然的将  相似文献   

2.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朝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趁秦未天下大乱之际,拥岭南自立,号“越武王”,建南越王国。关于赵佗和南越王国,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又众说纷纭。本文拟就南越政权兴亡的历史原因、赵佗及南越王国的历史地位进行初步探讨,乞教于各位师长及同行。  相似文献   

3.
秦汉之际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界多有文章论述,关于赵佗在其中的作用,却绝少语及。偶有谈到者,皆一笔代过,难窥其貌。本文即对此问题作一浅探,以求教于方家。秦汉之际,岭南是“百越”居住地,“百越”和岭南在范围上,有大有小,有重叠,亦有出入。因此,这里首先谈一下“百越”的分布区域。 1 “越”本是国名,其族为“闽”,后亦用为族称,泛指东南沿海地区之民族,自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越”名大显于世。战国而后,又有“百越”(古越、粤通用,故“百越”在史籍中又称“百粤”——引者)一词,泛指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及居民。这是蒙文通先生在《越史丛考》中对“百越”由来的简要概括。言之颇精,既言“百越”泛指东  相似文献   

4.
秦汉之际对岭南地区的开发 ,赵佗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和辑百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弥合了汉越之间的民族伤痕 ;他把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岭南 ,促进了岭南经济的开发和汉越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赵佗经略岭南的经验 ,后世帝王在处理民族矛盾和协调民族关系时 ,也多所采纳。  相似文献   

5.
汉朝的农具     
牛慧娜 《历史学习》2007,(10):10-12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代农业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在国家重农抑商的扶植之下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汉代劳动者在前代劳动者发明的农具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农具促使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叶建中 《老年教育》2014,(12):46-46
<正>新年祝福贺卡凝结着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其实,古代早就有了贺年卡。贺卡始于汉代,当时是木制的,称为"名刺"。有许多当官的因为投刺的太多,为免受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相当于现在的邮箱,用来接收各方投刺,称为"接福"。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词写到名刺上,从此名刺就有了祝贺新年的性质。南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  相似文献   

7.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一个理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动力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对于个人来说,当年不经意的细枝末节或许会让你走上不同的人生岔路,人生自此改观。历史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大汉王朝与当时罗马帝国的系列  相似文献   

8.
汉王朝先后经历了武帝登基前的"无为而治"思想阶段和汉武帝之后的"德主刑辅"思想阶段,不同的思想指导之下催生了刑罚制度的改革.本文主要就汉朝法律制度中的刑罚制度从法律形式、刑罚内容和相关的特点作出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交流视野、思想、资源是广大同行所期待的,本刊刊发这组文章,意在探讨如何用历史教育促进学习者健康、进步、发展,用史学、案例和反恩说明教字实践研究的重要性、挑战性,以期引起同行曼深入的交流,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认为昭君出塞的真实情形与绝大部分诗人的描述有很大的出入。那时的汉朝非常强大,昭君出塞并不是因为汉朝的军队或者统治者无能的无奈之举,也并不是因为昭君出塞后,汉匈才停止了对峙。但是.昭君对于汉匈和平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挖掘赵佗文化,要从佗城这座古老文明而又颇具现代气息的点待会城镇开始。佗城的一砖一瓦、点点滴滴无不蕴含着赵佗文化之精髓,赵佗南下带来的文化变迁在佗城可谓是体现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挖掘赵佗文化就要从佗城的文化挖掘和利用开始。基于此,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考证,分析了佗城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佗城中的赵佗文化,重点介绍了佗城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佗城文化挖掘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汉朝新疆与内地的统一,是先秦以来中央王朝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必然趋势;是西汉政权与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汉朝统一新疆的伟大事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支持下才完成的。汉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和巩固统一局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其社会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马智全 《家教指南》2021,(6):136-143
在张骞通西域之前,汉朝即以"饶财"的形象为西域所知.汉武帝以来,汉朝通过派遣使者开启了与西域的官方交往,西域诸国随之派出使者到汉朝奉献畜物,汉朝依据献物赐予钱财,贡赐贸易由此成为西域与汉朝交往的重要方式.汉朝为西域使者提供饮食车马接待,派人迎送西域使者,确保其路途安全,以保障贡赐贸易的畅通.贡赐贸易与儒家"来远人"的王道思想有关,政治上表明西域诸国归顺于汉,经济上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物资交流.贡赐贸易是西域与汉朝交流的动力支撑,也是汉代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汉朝时期,史注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史注作品。两汉学者开始将注史视为学术自觉行为,以训解史书为主要模式,不断走向深入。虽然在汉朝时期史注还没有形成很大的声势.但它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注活动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初郡政策”是一个被史学界忽视了的问题,实际上汉朝推行的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这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被汉朝以后各代中央王朝所继承、沿用,并加以发展,同样成为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初郡政策”不仅在稳定和巩固汉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对汉以后各代中央王朝能长期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也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风雪夜归人》在显性文本后面隐藏着一个隐性文本,即在启蒙、反抗的表层主题之下还有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超越关怀。这两重话语显露出作者在超越与归顺之间的尴尬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7.
赵佗在秦末乱局中,不仅继承了南海郡尉任嚣的政治遗嘱,而且有所突破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岭南为本、大义为先的自备待变战略构思。赵佗运用这种战略思想,兼并岭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国,突破了南海郡一郡的立国范围;促进中原移民和当地越人的融合,扩大了南越国的立国基础;不奉秦朔,加速秦朝灭亡;不逐鹿中原,促进了西汉的建立;大义归汉,维护了天下一统。自备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治理南越的措施,待变中包含了很多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思考。自备待变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是赵佗和南越国得以屹立于历史长河的基础,古诗中多有对其的正面评价。石家庄应大力宣传和发展赵佗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单于伊稚斜怒浑邪王、休屠王被汉军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休屠二王恐,谋降汉。与汉共谋既定,休屠王却悔而不降,浑邪王杀休屠王而兼并其众。霍去病迎降大军渡过黄河,与浑邪王众相望,忽闻浑邪王部下颇有疑汉军掩杀而逃跑者,霍去病轻骑驰见浑邪王,坚其降汉决心,促使其果断平乱。之后,浑邪王遂率四万余众降汉,河西之地由此纳入汉朝版图。浑邪王降汉之事,《史记·匈奴列传》等篇皆有所载。班固亦取《史记》之说,在《汉书·武帝纪》等诸多篇章中亦屡屡载之。确知浑邪、休屠王降汉,是匈奴单于逼出来的,不是汉朝迫降的。但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上)》将票骑将军于元狩二年春夏两次"击破匈奴右地",同当年秋"降浑邪、休屠王"二事笼统混言,给后世造成"票骑将军迫降浑邪王"的误解,又在《汉书·地理志后叙》说:"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给后世造成"汉朝武力夺得河西之地"的误解;本属匈奴内部矛盾,而无端改换为汉匈矛盾,显然都是错误的,亟应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汉朝与匈奴间的战与和,是中国民族关系上重要的一章,而呼韩邪归汉又是其中重大的事件。本文以《史记》、《汉书》的《匈奴列传》为主要史料,论述了在汉匈连年不断的战争之后,给汉匈双方社会都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众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呼韩邪归汉,促进了中华多元一统格局的稳定,保证了汉朝北部边境的安宁,使汉匈双方社会经济都得到发展,为后来的民族融和奠定了基础,揭开了汉匈民族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