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旨归之一在于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然而现有研究对新高考是否增加了学生的选科自主性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22年“高考改革问卷调查”获取的31 656份大学生样本,按70%、15%、15%的比例随机将样本分割为训练组、验证组和测试组,用训练组构建CatBoost回归树模型,该模型通过了验证组和测试组的检验。基于该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新高考促进了学生选科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选择权,但学生的选择能力并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新高考加剧了学生、家长、高中教师的选科逻辑冲突,增加了学生选科焦虑感;从促进学生自主选科视角来看,“3+1+2”模式是高考改革的理性回归,有利于维护高考改革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2021年是河北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各高中学校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生选科提供了各种方案及帮助,下面笔者也谈一谈对选科的认识,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在新高考形势下,选科就是对大学专业划定选择范围,对学生将来职业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因此选科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法,以某市一所高中学校为个案,对高中生选考科目组合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选科组合呈现出各科目组合之间人数分布差距较大的现象.在主观方面,高中生选科受到个人能力兴趣、从众心理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则受到学科难易程度、家庭、教师、学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新高考选科改革,建议实行"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中学校应制订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强化选科指导;家长应减少功利性要求,积极了解新高考政策,尊重孩子选科意愿.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高考改革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其对选科的认识及意向是学生选科的重要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在校课程学习和高考选科关注度较高,但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有待深入;家长与孩子的选科意向及意向学科组合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家长对孩子大学专业报考的初步意向集中在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医学等专业上,较为尊重孩子的选科及专业报考意向,赞同根据兴趣、能力、成绩及大学招生要求进行综合选择。根据家长对高考高度关注但实际了解程度偏低、新高考赋予更多选择权但家长的选择取向相对集中、家长和学生选择意向的趋利性特点突出、家校社协同机制有待形成等实际,还需进一步推动高考制度设计在试点中持续优化,发挥高校在招生和育人中的导向作用,推进高中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以增进社会理解,从而加强对家长和学生选科选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年份学生问卷调查数据,从招考政策、选科情况和专业意向三个角度对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新高考”相关招考政策的熟悉程度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科目擅长程度是学生选科的重要因素,科目难度和性别等因素与选科关联性相对较低;选科组合规模分布趋于合理;学生未来专业意向更加广泛。调查也暴露出高考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包括学生对赋分方案、院校专业要求和志愿录取等具体政策认识不均衡;选科后学生对部分学科兴趣下滑;学情形势不清晰;部分专业志愿意向变动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拓宽政策沟通渠道、注重理性宣传、细化学科教学研究、加大学情调查、加强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性、开展个性化升学指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彭丽红  刘腾 《西藏教育》2024,(2):59-61+64
重庆市2019年颁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选科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西藏班学生选科的实际情况以及在选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选科指导,课题组对学校高中部2021届、2022届、2023届、2024届学生在高一时期的选科情况做了相关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校高一学生选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选科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第三轮试点,在全国呈现铺开之势。从各省、市公布的改革方案看,尽管在具体选科组合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改革思路、方式是一致的。基于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改革实践,结合广东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具体规定,从高中阶段教育、高校建设发展、家庭与社会三个受影响领域,对新高考改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并分别提出对策建议,以为相关方应对新高考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正>高考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千万学子前途与社会和谐稳定,为此,需要通过高考改革推进科学选才,完善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本期“新高考改革研究”专题中,有学者基于四万多份高中生问卷,深度了解高中生对高考科目选择的认识情况与选择意愿,及时发现问题并作相应调整;有文章基于实证分析对不同高考模式下学生选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还有文章采用多群组分析框架探究不同利益群体对新高考改革的评价,以期权衡群体利益冲突,做好研究和宣传从而推动新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9.
发轫于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第三轮试点,在全国呈现铺开之势。从各省、市公布的改革方案看,尽管在具体选科组合和操作上有所不同,但改革思路、方式是一致的。基于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改革实践,结合广东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具体规定,从高中阶段教育、高校建设发展、家庭与社会三个受影响领域,对新高考改革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并分别提出对策建议,以为相关方应对新高考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改革后,连续两年生物都是选科热门科目。对样本校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职业及期望职业、对教师的喜爱程度、职业规划及职业前景以及学生性别、兴趣和学业成绩都是学生生物选科的影响因素,而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尤以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影响程度为大。通过高考成绩分析,发现生物学科对各选考组合贡献不一,且呈现一定特点。这些影响因素和特点对未来选科有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适应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省和上海市在高考试点改革中分别制定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文章结合当前物理学科选考情况,探讨了不同选科学生数量和选科成绩分布下,保障机制对学生选科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选考的人数,但对其最终效果则应审慎期待。新高考背景下,稳定学生报考意愿,保障高考选考政策顺利进行,需要统筹设计,多种措施组合发力。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广东省作为第三批改革区正式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新高考下,学生在高一结束时要进行选科,这个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今后就读的大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影响深远。做出这个有效决定,需要学生对各个学科加深认识,不但要了解学科学习内容、核心素养要求,更要了解学科与大学专业及职业的大致对应关系,同时还要了解高校专业的选考要求、专业设置等信息。新高考改革把生涯教育推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高考物理选科的关系,采用一般学业自我概念量表、物理学业自我概念及物理选科问卷对1516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高中生物理学业自我概念和物理选科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是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一般学业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高中生物理学业自我概念与物理选科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也存在显著正相关,物理选科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相关显著但较小。(3)控制了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后,高中生物理学业自我概念对选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关注性别差异,避免选科中的性别偏差;加强学科育人,增加选科中的学科引导;开展生涯规划,多源助力学生科学选科。  相似文献   

14.
江苏新高考改革于2021年落地,招考方式从“08方案”变成了“3+1+2”方案。在学生化学学科态度上,江苏新高考改革使之从改革前的97.356分提高到改革后的105.020分,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了新高考改革变量,性别、父亲受教育年限、是否选考化学、是否理工科专业等变量均显著影响学生的化学学科态度。基于此,文章从高中要加强生源供给能力建设、高校要加强招生主体能力建设、政府要加强招生政策迭代升级三个方面提出引导学生科学选科、培育科学学科态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在选拔上体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走向,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认识程度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操作方式和落实程度。目前在新高考推进进程中存在三种误区,即选科组合数越多越好、生涯规划是伪命题、综合素质评价是鸡肋。因此必须用应对之策,以统一思想,便于实效操作,培养学生选择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准考证作为考生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是高考制度的一个实物缩影。本文依据准考证上的关键信息,旁及相关的一手档案文献资料,从高考科目、高考时间、高考日期三个维度对70年高考制度的变迁展开探讨。70年来,保证人才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是高考科目改革的核心要义,从分科考试走向选科考试体现了兼顾二者的不懈探索。高考时间从逐步增加走向科学合理,但由于高考时间缺少明文规定,1978年至1979年部分省份曾出现高考时间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文革”前高考的开考日期变动不居,恢复高考之后则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高考科目调整属于高考内容改革,触及高考改革的核心领域,牵涉面、覆盖面比较大,在改革中往往会呈现反复和曲折的特点。而像高考时间、高考日期等规范性改革属于高考形式改革,主要起规范和约束作用,呈现逐渐走向稳定和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对典型学校家长新高考选考科目及大学专业选择意向的调查显示,家庭资本对孩子是否就读示范性高中、成绩优秀与否,以及家长选科和选科组合意向、大学专业意向有较大影响。三类家庭资本中文化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文化资本较高家庭的孩子进入示范性高中且学习成绩优秀的概率更大,家长选择理科尤其是物理及与之相关大学专业的意向更为明显。家长的选科及选科组合意向与孩子的意向较为一致,且家长和孩子的物理选科意向突出,没有出现弃考现象。在大学专业意向上,不同家庭资本家长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工学专业选择意向上存在差异。针对家庭资本对家长选科及大学专业意向的影响,应当增强高考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倡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指导,促进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改革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的重要举措,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自主性选择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对比历次高考方案,分析新方案的执行困境,使用政策执行模型和访谈等方法,探究执行困境背后的原因.高考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专业兴趣、职业选择等进行科学选科评估,提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建立"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有效调控选科合理性等解决策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的突出特征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化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的机会.生涯规划教育被认为是落实学生选择权的最可靠的途径.选科过程完整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环节,完整地展示了中学生认识自我、探索环境、实现生涯决策的全过程,浓缩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因此,北京十二中将选科过程作为生涯教育的切入点,调查学生科目选择的意向和特征,分析影响学生科目选择的因素,总结学生在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涯教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始,很多省市进行了高考改革,并获得一定成果。江苏省在尊重学生对学科选择性基础上,对从2018年9月份新入高中的学生,推行新高考方案。本轮高考改革,体现一定的科学性,但由于受上一轮高考模式影响,使得本次改革后,选择化学学科的人数急剧减少。为此,本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下一届学生合理选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