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胡海瑢 《中学文科》2007,(5):99-100
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整合”,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类语文信息进行整理与合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整合”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整合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树海 《成才之路》2023,(17):81-84
“双减”政策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要实现“增效减负”。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认清“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删繁就简原则、启发引导原则,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文章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学习、融入生活元素、实施分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等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梁琴秀 《小学生》2023,(5):64-66
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推行,小学语文乃至义务教育已基本完成从智力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也从课文背诵、阅读理解以及作文撰写转变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更加细化,精准化程度更高。而教学目标的精准化程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开展效果。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化出发,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原则,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精准化在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双减”政策下,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为保证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必须针对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果仍然沿袭老观念、老方法去进行语文教学,则必然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与教学新理念背道而驰。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乐园。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能力的培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邱模金 《家长》2023,(13):100-102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语文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巩固,但因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的限制,“读”的部分很少,因此阅读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探究新课改下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传统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禁锢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科成绩上,仅围绕语文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忽略了知识上的延伸和学生能力的拓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低效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能力具体包括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后,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自然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就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现阶段,有关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将在潜心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讲台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讲台下学生听得兴味索然。语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善教”才有“乐学”。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强调实践性、培养动手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思辨能力。但离开课堂教学去谈思辨能力的培养,就算再完美的方法也只是空中楼阁。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不但能使语文课堂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雪芳 《考试周刊》2014,(91):47-47
故事化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故事,以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听故事,提高学生倾听和思考的能力;其次,讲故事,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演的能力;最后,写故事,提高学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以故事为载体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左素芳 《考试周刊》2009,(14):63-6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实践活动。所以最近几年.活动课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课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只凭每个单元的一节活动课,还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语文课堂活动化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上伟 《现代语文》2014,(4):104-10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本来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立体的、动态的教学过程。然而在当下考试功利驱使下的语文课堂显得有点“去语文化”,再有网络时代的冲击,大多数师生都抱着一种“快餐式”的学习心态,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一直冲击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笔者以粤教版高中语文阅读赏析教学为例,探究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挖掘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还给语文课堂原有的生机,让师生一起领略语文世界中的“文化海洋世界”。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探索与实践“七化”语文课堂模式,真正落实“大问题”语文教学,具体做到教学目标“发展化”,教学设计“市场化”,评价体系“多元化”,教学方法“疑问化”,教师教学“有爱化”,学生学习“快乐化”,教学空间“开放化”。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基于生活,在生活中,为了学生的生活,生活性应作为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新课标已经具体阐述了“生活化”的基本理念。然而,“生活化”不仅是理念上的要求,更应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通过“生活化”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教学中,我们应基于生活,立足“生活”的土壤;在生活中,我们应营造“在家”的感觉;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牵手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受大纲、教材、学生、教师等因素的制约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因素灵活地处理教材 ,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应是各具特色 ,各具个性的。在此 ,根据语文教学的一般性规律 ,以及语文容易上“干” ,容易上“糊” ,容易“灌”的特点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就教师单方面来说最少必须实现“四化” ,即简明化、网络化、方法化、趣味化。课堂教学要简明化。每一篇课文都是大杂烩 ,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 ,不能这不放心 ,那不放心 ,全都讲 ,这根本不可能 ,即使能 ,效果也不一定佳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善于驾驭教材 ,…  相似文献   

18.
谈起道德,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政治课的专利。其实,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引领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才是终生的。我们知道,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德育,“德者,学之先也”。当前正在推进的课程改革也十分明确地突出了德育的主导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以道德引领学生,整体提高语文课堂的育人能力,让语文教学过程和德育过程保持“同一”,更好地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已经成了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地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三变”是捷径。第一 :变“单一”为“多样”语文教学不止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完成语文课本上的作业就了事 ,而应注重学生信息量的获得 ,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如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像能力 ,语言感受能力 ,以及听说读写的各种基本功 ,还包括其他各种非智力因素。如 :自信心、情感兴趣、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也都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决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局限在读课文、写生…  相似文献   

20.
促进语文课堂高效是作为语文教师最迫切的要求。“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课改模式下,可从学习目标、预习、导语、问题、当堂训练等方面精心设计学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