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展现职业启蒙教育的内涵及意义,从家校社三方分析目前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开展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双减”背景,提出家长要提高职业启蒙教育的意识,保证孩子职业选择的自由,进行家校良性沟通;学校提高教师专业性,完善评价体系,将职业启蒙教育与各科教学相融合;社会层面强化企业担责,建立专项经费,净化舆论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化“双减”,亟须重构立德树人的价值生态、优质均衡的资源生态、轻负高效的质量生态、合作共育的育人生态、科学民主的治理生态。基础教育生态的重构面临育人共识、公共服务、质量供给、考试评价和社会用人等多维度困境,必须通过综合改革,从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畅通人才发展渠道等方面予以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3.
实施“双减”政策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融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既是中小学校“所需”,也是职业院校“能为”,还能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充当有效载体服务“双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在国家层面,助力系列政策落到实处;在社会层面,缓解全民教育焦虑,助推资源均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在个人层面,以回归教育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家需要加强课程体系设计、筑牢实施基础、优化师资队伍推动职业启蒙教育服务“双减”有效实施,并建立联动机制、健全投入机制、增强动力机制保障职业启蒙教育的可持续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减”对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出了应有效赋能基础教育的强烈信号。面对时代号召,职业教育应抓住契机,作出发展战略,保证其有效赋能基础教育。PEST分析模型是一种专门制定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科学分析模型,借助其分析发现,“双减”背景下,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职教有效赋能基础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职教经费投资结构失衡,非学科类教育消费需求有望增加;职教社会观念有望重塑,“双减”及市场均需职教助推普职合理分流、协同发展,职教在乡村更加凸显资源优势、促进教育公平;中小学线上培训、师资信息化建设急需强化AI+职业教育,二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有待搭建。因此,职业教育应强化类型定位与自身建设,凭借“有为双减”重塑职教观;重点关照乡村基础教育,提供职业规划指南,强化学生建设与激励制度;探索职业启蒙教育,开放多种职教机构以供学生参观、体验;强化劳育建设、丰富劳育形式,培育学生劳动技能和美德;与基础教育共享“资源库”学习账户,构建双方专门的资源云平台;优化自身投资结构,积极提供培训服务以吸引多方投资主体;有序协助非学科教培事业,强化教培队伍及教培课程建设;积极融入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阅读材料单一、学生阅读能力差、教师教学模式机械化等问题。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智慧作业这一模式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能够在减负的同时有效提升作业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智慧作业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且对阅读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从而有效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纠偏教育脱离生产劳动为主的普职分离期;开展农村初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职融通雏形期;探索高中普职融通的政策探索期。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我国尚未建立起基础教育普职融通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普职融通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缺乏职业启蒙教育理念的引领;各学段普职融通政策缺乏衔接;缺少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在新时代,我国应加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顶层设计,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衔接框架,完善基础教育普职融通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是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创新。“双减”政策执行中,研究者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转型、社会校外教育培训需求、教培行业从业人员分流、地方政策推进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双减”政策执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成为教育政策热点问题和社会重大舆情。“双减”政策执行舆情信息地域分布、态度分布、群体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微信、媒体客户端、微博、资讯是舆情产生的主要渠道,教师、家长、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双减”政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存在较大差异。“双减”政策实施在利益调整过程中,造成了利益相关者的赞成、抵触和反对,其关键问题体现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倒闭速度快、退费难,教育培训需求依然旺盛、隐性培训产生,教培从业人员大量失业、催生潜在社会隐患,“双减”政策推进形式单一、考虑地区差异不够。“双减”政策的科学、有效推进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需求的转化、对象的转变进行适当调整,要建立健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关停风险预警、管理、干预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培训常态化监测以及家庭教育有效服务的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合理分流、有效充分就业的机制,监管与疏导相结合、统一治理与因地制宜结合推进政策执...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欧洲一体化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2014年,丹麦政府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先后颁布《更好、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政策文件,目标愿景为提升丹麦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政策采取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全方位的质量改进、专业化的生涯指导等策略。通过开发职普融通项目、职业教育10年级等横向职普融通项目,提升职业教育的融通性;改革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启动高中补充课程等纵向中高贯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性;实施职业启蒙与桥梁课程等职业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项目,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切性;开展预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辅助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可及性。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彰显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9.
刘经贵 《江西教育》2022,(44):35-3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之而来的是学校体育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骤增,而课后延时服务能否在学校得到长久发展,需要学校对课后延时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对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相关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教学时间赋能“双减”是课堂教学赋能“双减”的聚焦与细化,具有多重的逻辑必然。由于教学时间的理解局限、教学时间的价值异化以及教学时间的张力不足,使得教学时间赋能“双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为此,需要深化理解,拓宽教学时间赋能“双减”的助力渠道;回归本真,促使教学时间中的“人”“时”并重;活化安排,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的灵活度;转化视角,关注教学时间的“现在”之维。  相似文献   

11.
毛正花 《江西教育》2022,(36):65-66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五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等教学环节中渗透劳动教育,能丰盈语文课程内容,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劳动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然而在此过程中一系列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如学校减负教育供给与家长教育诉求、教师工作强度加码与学校工作要求、课后服务内容单一与学生多样需求等。信息技术因其信息性、高效性和快捷性应用于课后服务,对于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信息技术赋能课后服务的六大核心要素(学校、家长、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后勤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有效打破家校断裂化壁垒、突出教务制度化管理、促进校际多元化育人。通过强调家校之间的信息传递、构筑教务系统的线上平台、激励校际资源的线上共享,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服务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各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是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迫切需求,同时将带动中小学校管理方式的全面变革。“双减”背景下需要中小学管理实现两重转变:由制度管理转变为人本管理、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突出中小学管理以人为本,转变其教育理念。“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管理的改革路径有:强化管理评价,提升管理成效;改革管理形式,重塑管理内容;加强党建支撑,强化管理融合。  相似文献   

14.
落实“双减”政策必须要将重点放在“降低学生与家长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质量”上,让教育回归到本质,让学生回归到课堂。对此,文章构建了从课堂导入强调“兴趣化”引入、课堂教学强调“信息化”融合、课堂管理强调“思维化”目标、课堂评价强调“多元化”应用、课后作业强调“分层化”设计等五个策略,以期满足小学数学“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旨在重构教育教学新格局,呼唤学校教育大变革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乡村学校教育应结合实际,主动求变,科学应变,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聚焦中国式高质量教育发展的要求,深化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则至关重要。围绕融合学科核心素养,以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技术为保障,建构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以个性化评价适配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智能化监测推动学生智慧学习与教师智慧教学,以增值评价实现学生学习质量增效的可视化。该体系兼具评价性、学习性和教学性功能,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全面测评,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智慧学习资源包,辅助学生知识进阶;可以依据测评结果提供智慧教学策略,辅助教师提升教学效能,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家长督学提供可视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落实“双减”需要内外的破圈效应,追求内卷破圈、内外互动的高效优质赋能。北京市润丰学校提出并践行“‘双减’方向自主化,课后服务课程化,校本赋能机遇化,教育生态创生化”的校本“四化”理念,从“精微科研赋能,精准数据赋能,精心课堂赋能,精细策略赋能”的“四精”路径,聚焦主人角色回归,评价标准导航,课堂生态创生,服务机制重构等实践建构,促进学校实现“双减”背景下“高标赋能”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双减”是国家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重大举措,全面理解“双减”政策,需要以历史逻辑梳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政策的发展脉络,把握减负政策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明确“双减”政策是过去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继续与延展;以现实逻辑挖掘“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明确“双减”政策是清醒地认识当下义务教育发展现实的产物;以实践逻辑探索“双减”政策的实现途径,明确要构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需要引导形成全面发展人才观念、建设高质量内生发展育人体系、创新多主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蕊 《亚太教育》2023,(23):13-15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实践的重要内容,它有效破解了家长因工作无法接孩子而将孩子交给课外辅导班的困境,赋予了学生自由学习和成长探索的空间。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要打破简单的课堂讲授模式,避免将课后服务异化为“语文课堂”。为此,从“双减”政策角度切入,剖析小学语文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形式单一、作业枯燥、活动局限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个性化课后服务、设置高质量课后作业、积极开展拓展活动等对策,以期助力小学语文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双减”政策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的出台后,教育培训市场被整顿。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培训领域新的风口,将会迎来大量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入。面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职业教育未来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走优质化高质量办学之路;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走创新型现代化办学之路;要适应产业发展新需求,走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