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应用题: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宽是2.5分米,高是2分米的长方体钢块,能锻造多长?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类应用题中钢块锻造时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呢?我受美术课上教学生捏橡皮泥的启发,先出示一团橡皮泥,提问:大家都捏过橡皮泥吧?捏橡皮泥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橡皮泥的形状在变,但体积不变呢?然后,教师迅速把橡皮泥搓成圆柱,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橡皮泥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呢?接着,教师将橡皮泥团成圆球,学生观察教师操作,进一步理解形状变了,体积不变。再让学生想一想:用这一团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是…  相似文献   

2.
等积变形     
片断实录师:(教师向全班学生出示一块橡皮泥)这是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大家有没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呢?生:把橡皮泥切成一个个小长方体,再计算。师:真会动脑筋。那么切下的一定都是小长方体吗?生:切下来不是长方体的,接着再切,一直到是长方体为止。师:按照你的...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讲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时,学生经历了体积公式的猜想、操作验证,明确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与高的乘积,知道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于是在应用环节时,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圆柱通过剪拼,成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王慧  宋徽 《师道》2011,(5):24-24
为创设“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情景,我专门从学校仪器室借来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0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2喱米。我说:老师现在想再造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板呢?一个学生回答:只需要求出底面、前后面、左右面的面积和就可以了,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相似文献   

6.
“圆锥体积计算”的教学,教师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实验一]堂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先告诉学生实验器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水(沙子它们是等底等高的,再由教师演示或学生表演,经过三或橡皮泥)。次倒水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实验过程: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形1容器,三次恰好倒满。等高的圆柱体积的,由此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V=3实验结果:圆柱形容器的容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1Sh。其根据是:教材就是这样编写的。这里,实验工具圆锥形容器容积的3倍,或圆锥形容器的容积等于和它31等底等…  相似文献   

7.
以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54页第7题: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将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得出的。我们在教学时,除介绍书上这种方法外,还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进行了推导。第一步,求三棱柱的体积公式。教学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如图1,然后沿长方体上下底面的对角  相似文献   

9.
最近,学校正在组织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年轻老师的自然课,深有感触,写出来与大家共享。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做实验,观察各种物体(如橡皮泥、木头、塑料等)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呢?学生纷纷动手实验,有的把橡皮泥压成饼形,有的捏成船的形状,还有的捏成碗的形状。这时,我发现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的做法与众不同。她把橡皮泥粘在一个塑料小圆柱和一个木头小圆柱的中间,橡皮泥借助它们的浮力,竟然也浮在了水面上。我不由为她独特的创造力暗暗叫好。实验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前,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一块用橡皮泥捏成的不同规格的物体。请同学们看看自己桌上的橡皮泥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计算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11.
师:小朋友们好!(出示橡皮泥)你们平时玩过橡皮泥吗? 生:(齐答)玩过。 师:谁来说说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的? 生:捏成各种小动物来玩。 生:先搓成细条,再做成手镯、项链,套在手上、脖子上玩。  相似文献   

12.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个土豆,如何求得它的体积? 学生甲说,把土豆放入水中,水面升高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学生乙说.把土豆蒸熟并捣成土豆泥.再把它塑成规则的图形就能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丙说.这个土豆形似于圆柱形,按照圆柱体积的求法,就可知它的近似体积.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公式,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圆柱、圆锥形容器各一个,红色水若干,投影仪、投影片。学具:圆锥、圆柱形容器若干,小米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想一想,圆柱的体积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几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感触颇多。现以“圆锥体体积公式推导”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就教育思想这一问题与同行商榷。甲老师的效法师:我们会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怎样求圆锥体的体积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并找出求圆锥体体积的公式。老师默不作声,徐徐出示一个空心圆柱和一个空。c圆锥,抬出一盆红颜色水。他首先说明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然后将空心圆锥盛满水,再注入空心圆柱中.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说“同学们从刚才的演示中看到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有什…  相似文献   

16.
(导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内容包括长方体的体积概念和体积计算公式。重点是理解和运用体积公式。(导学设计〕一、操作B!路孕育新知回.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对个工立方厘米大小的木块,上课时先让他们任取几块,叠成任意形状的物体,并报出自己叠成的物体体积是多少。接着要求学生用木块叠成一个长方体(用木块多少由学个自己拟定)。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自己叠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呢2.出示问题:用正立方厘米的小木块堆成右面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为什么?经过观察,学生纷纷发现它们的体积不相等。于是教师要…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 在上完新授内容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引导学生利用长方体容器里的水来测量一个乒乓球的体积. 师:怎样利用长方体容器里的水来测量一个乒乓球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圆柱的体积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是后面学习复杂形体知识的基础,其中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圆柱的底面直径(半径)并沿着高将圆柱体等分为16份(32份)等,把这16等份拼起来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转化后虽然形状变了(圆柱体→近似长方体),但在拼的过程中没有增加一块,也没有减少一块,所以体积不变,即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所以想办法求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研究,找出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  相似文献   

1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会用“数方块”的方法求出物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通过复习课加深小学生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充分利用实物加强分析与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我用玻璃制成了一密闭的长方体盒,里面存入部分红色水,相交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是1、3、5(单位:分米)。当玻璃盒以长方体的最大面作底面平放时,水深为0.5分米。我把玻璃盒在讲台上出示给学生,并告诉他们上述具体数据。学生水平观察后,再让他们侧头横向观察,并说出侧横观察时,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