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1):40-43
“之”常用作代词、助词,也用作动词。 1.代词的辨析 “之”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用作代词。 (1)可代人,也可代物、代事;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译为“他(她、它)们”,或“这件事、”“这些事”等。  相似文献   

3.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4.
一、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 好像)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你)1.辍耕之垄上 (往,到)2.子犯请击之 (他们,指秦军)3.是寡人之过也 (的)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不译)1.则名微而众寡 (细小,轻微)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稍微,略微)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如果不是)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繁复)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3.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恢复)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既{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I …  相似文献   

5.
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即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因此,同学们应既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特点和用法,又要紧密联系相关句子的语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最终达到正确运用文言虚词的目的。下面仅就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六、七单元的实例,分类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正>文言虚词用法灵活,因而成了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障碍。要想掌握文言文虚词的使用规律,这不仅需要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后而形成的语感,还需要掌握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技巧。下面就向同学们介绍四种辨析文言虚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秦振良 《新读写》2012,(1):45-48
1.介词“于”的辨析 在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于”,用法只限于介词,“于”和它后面的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因此,对中学生来说,“于”的辨析不在用法,而在作用和意义。确认方法如下: (1)“于”在动词后,介绍的是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或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在”、“到”、“向”等。  相似文献   

8.
罗仁礼 《高中生》2010,(12):6-7
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9.
罗仁礼 《高中生》2010,(36):6-7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0.
秦振良 《新读写》2012,(6):46-49
“焉”常用作兼词、代词和语气助词,其位置有的在句末,有的在句首和旬中。 1.“焉”处在句末的辨析 (1)兼词和代词。 “焉”处在句末,如果“焉”的前面是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焉”是代词;如果前面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焉”作补语,相当“于之”、“于此”等,“焉”是兼词。  相似文献   

11.
夏国荣 《新高考》2009,(12):19-20
学习文言虚词,一味地死记硬背效果是很差的,必须把用法、意义、例句结合在一起进行,抓住规律来记忆,效果才明显。可依据以下方法,以课本中典型的虚词为例,自己归纳其用法,寻找其规律。  相似文献   

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言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根据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14.
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列为高考的范围,这是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平常阅读文言文必备的知识。但在高中毕业生中要准确地掌握这些虚词也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试大纲》和《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必须掌握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文言文阅读定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效。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是18个,尽管比文言实词少得多,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所以要准确地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推断,从而正确地解题。  相似文献   

17.
【考点点击】"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有明确规定: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包括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要求考生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绝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每年高考考试的一个难点。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道题的答题情况不很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下面的方法就可以帮助考生快速而准确地判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然而使用的频率却高得多,每篇文言作品中,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虚词,有些虚词又往往不止一种用法。如果能够较好地区分一些虚词的用法,那么对于同学们读懂一个句子、一篇文言文是大有益处的。当前一些同学(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对课文上的一些文言虚词用法常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用笔记本把一些虚词用法和实例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