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龙(Long)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的象征,象征着发展、吉祥与和平,和西方的dragon(龙)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藏汉翻译中,英语中的dragon和藏语中klu都被译作“龙”。实质上,龙、klu和dragon是不同民族长期文化积累的产物,互相之间没有形貌上的同一性和文化内涵上的类似性,所以将dragon和ldu译成龙,是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三者之间文化不等值的缘故,是一种误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龙”和“dragon”两词的词源着手,论证了“龙”被译为“dragon”及“drago被译为“龙”是误译而不是文化意象错位,提出了两词的新的译法。  相似文献   

4.
日前,采访了两个培训论坛。一个是在北京开的,主办单位是正宗的皇家血统(某部委专业协会),领衔主演的多在央视混个面熟(北大、清华的博导只能屈居末席)。开幕伊始,略显空旷的会场虽使主办者尴尬,也还面子过得去,可惜,到下午脸就很难挂得住了;一个是在上海开的,主办单位是地道的市井百姓(几个咨询公司抱了膀),上台主讲的,听头衔你应当久仰但你真的就没听说过他们(有幸,我曾向一位讲者的老板拉过广告)。开幕伊始,灯光作色,音乐骤起,代表一律踮脚引颈忘了斯文,三天会议我每天要早去占地方。 怪了。怪得本人频频召开代表座谈会。都说后者胜在形式上。思考再三,似乎服了气。我便成了"形式"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21):70-71
自由、随性.不受束缚.你可以用很多词语去形容G—DRAGON.你却很难定义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颠覆性的音乐理念,永远走在潮流尖端的穿衣经,G—DRAGON完美地诠释着不思议男孩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7.
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土壤中,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中西对"龙"形象所表现出反差极大的不同理解,正说明了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中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要消解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应寓语言教学于文化教学之中,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在文化互尊互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立体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求同存异,潜移默化,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习语.并不都是词与词的拼合.而是一种语言文化的深厚积累。如果光看到字面词义,就笃定习语的意思.往往会是谬以千里。比如,“fatcat”其实不是像加菲猫一样的肥猫.在美俚语里,它指的是有钱有势的人。英语习语里还有其他许多与“CAT”相关的习语和词组.下面来看看一只猫是如何颠覆你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睿悦 《音乐世界》2010,(17):10-10
AKB48人气美少女们的大集结!为了动画《龙珠》的开播而结成的AKB48小分队“Team Dragon”演唱了动画片的片尾曲《心之羽翼》,这张单曲已于7月底发行。若是你还不知道她们。你就out啦.快点来恶朴一下他们的新MV吧!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刚开始读这本书,不要又想着读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开始读另外一本。说明读书要专一、认真,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情景小故事: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了暑假的读书任务。要求每人读一本好书,开学后与其他小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龙与西方的Dragon在形象、性质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中国龙主要是正面形象,曾被奉为雷神、雨神,曾是帝王的象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纽带。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看守财宝的怪物,凶狠、残暴、危害百姓,在《圣经》中它是与上帝作对的魔鬼,与中国的龙有本质的区别。龙与Dragon的互译最初是西方传教士所为,由于某些原因,这种误译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译妨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多数学者主张将二者分别用音译形式翻译。从长远来看,音译形式将更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跟一位初中毕业班的学生聊天,谈到升学打算的时候,我说现在读职高也是不错的选择,学一门自己喜欢的技术,毕业后工作也好找,而且时下技工短缺,收入也可以;再说国家和地方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还给在读的职高生发放补贴呢。没想到那位学生满脸不高兴地说:“我坚决不读职高!我妈说,要是我考不上普高就回家下地干活。”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天,学生中又掀起了“养蚕热”,他们都把蚕养在纸盒里,带到学校来;为了找桑叶.不惜一切代价。学校怕影响学习,就明文规定不准带蚕到学校。我想:如果学校里禁止养蚕,学生恐怕连上课的时间都在想着家里的蚕宝宝,一样分散精力。不如支持他们养蚕,并约法三章:不能因为找桑叶而忘了做作业;不能在上课时间玩蚕;要写养蚕日记。学生听了,齐呼“理解万岁”.并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此陆非彼陆     
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三课《宋明理学》《资料回放》说:“鹩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来之教人为支离。”其中“二陆”指谁?教材解释为“陆九渊及兄陆九韶”。这种解释有误.“二陆”应指陆九渊及其五兄陆九龄。  相似文献   

15.
周定波 《湖南教育》2008,(11):15-15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编了晚唐诗人杜牧的《赤壁》一诗(见25课〈诗词曲五首〉)。该教材给赤壁这样作注: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赤壁(原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打开与之配套使用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天,放学回家后,我开始做作业。我突然想喝茶了。桌上有一杯妈妈没喝完的人参茶,不过妈妈禁止我品尝。哈,趁她不在,我就偷尝一口吧。我轻轻端起杯子,偷偷地喝了一口,顺手还取出一片人参放到嘴里。一嚼,哇,不甜,还很苦呢。我苦着脸叫起来:"妈妈,人参怎么这么苦啊?"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说道:"这就叫苦啊,我们小时候做完作业还要干家务呢?"  相似文献   

17.
题图1表示某时刻两列水波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之间的距离为0.2m,波速为1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cm,A、B是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分别位于相邻波峰与波谷上的点,C是A、B连线的中点.则( )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阅读?最简单的定义是:阅读是一个文本和一个读者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活动.阅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技能并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发展智力。这主要涉及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龙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权威的象征。龙能上天入海,能驰骋于天上,给百姓带来安康祥和。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穿着有龙的图案的衣服,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在西方,龙北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如黑暗邪恶,它经常出没在人类的村庄,烧毁房屋,吃掉人类。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屠龙勇士的出现,而杀死龙的人本身是正义的化身。可见,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虽然都被称为龙,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完全就是两种动物。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龙视作西方的龙。英语dragon不能等同于中国龙。所以应该把中国龙翻译为"China long",完全区别于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龙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吉祥美好与团结和谐的深层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世界里,一方面由于西方dragon在其世界固有的邪恶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龙的有意妖化,中国龙在西方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为邪恶的怪兽。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龙的客观阐释成为中西方的共同诉求。在中西文化交流走向多元时代的今天,我们应保持自我文化独立,重构中国龙形象在西方的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