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既能改变动力方向,又能省力.组装滑轮组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1步: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 当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时,  相似文献   

2.
按要求设计并组装滑轮组,是同学们学习滑轮组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近年来中考常遇到的一类题目.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下面谈谈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供同学们参考.我们知道,“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不计摩擦时,提起重物所用的力F.(其中n表示直接与动滑轮和动滑轮的挂钩相连的绳子的段数).如图1中的n为2,图2中的n为3,图3中的n为4,图4中的n为5.根据图中的滑轮组,通过分析、比较,可总结出组装滑轮组的一般规律.一、确定绳子的段数.根据要…  相似文献   

3.
1.滑轮组 (1)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设物重为G,上升高度为h,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移动距离为s,由n段绳子承担总重.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相似文献   

4.
学生通常遇到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根据“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来判断.去数一数与动滑轮直接相连的绳子的股数,就可得出F1一个C&.当遇到如图2、图3那样的滑轮组时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了.同学们如果能理解下列的基本常识,该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一、同一根绳子各处的力是相等的,在图1中的a、b、c、d四处各串装一轻质弹簧秤,示数应是相等的.二、要把动滑轮和动滑轮下的重物看成一个整体,绳子的固定端系在动滑轮的钩上,或重物的钩上及重物上的人,效果是完全一…  相似文献   

5.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任何机械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摩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除了做有用功外,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因而,机械效率总小于1.有的同学认为机械效率只由机械本身因素决定,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对于不计摩擦的滑轮组来说,由上可知,机械效率应由机械与其所载重物共同决定的.当滑轮组提起同一物体时,机械效率不变;但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物体时,机械效率将会变化.而且,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例(’98南昌市中考模拟题)用滑轮组匀速提升l(X牛的物体,机械效率为80%,所用…  相似文献   

6.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实验之一,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认为用同一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物时,由于滑轮组本身的机械结构相同,它的机械效率也相同。用同一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相同吗?下面通过实例讨论和理论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考中,与求滑轮组机械效率相关的考题一般有如下四种呈现形式:(1)用竖直放置的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2)用水平放置的滑轮组水平拉动重物;(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变化的;(4)先判断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后求机械效率.下面通过实例作一个分类讲解.一、用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  相似文献   

8.
一、对于一个滑轮组来说,它的机械效率是固定不变的吗?分析及解答如图1,设物重为G,动滑轮重为G0,若使物体升高h,动滑轮也随着升高h,这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叫有用功,记作W有=Gh;而对动滑轮做的功叫额外功,记作W额=G0h,如果忽略其他摩擦力,则对于这个滑轮组来说,G0是不变的,当提升不同的重物时,G是可变的.当G增大时,当G减小时,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效率越高;提升的重物越轻,它的机械效率越低.二、越省力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越高吗?分析及解答本题以图2中甲乙两套滑…  相似文献   

9.
题目用图1滑轮组提起320牛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为80%,若将400牛的重物提升2米,求绳子自由瑞的拉力做的功.(绳重及一切摩擦均不计)在练习中不少同学觉得题中有多余条件,因此作出这样的错误解答:错解.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v有用一Ch=400牛XZ米一800焦,绳端拉力做的功W一间用勺一拉地焦/朋l=1000焦.分析题中滑轮组是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工作,因被提升的物重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应增大.不少同学由于忽视了题中这一隐含的变化条件而误以为滑轮组的机构效率恒定不变,而导致错误.另外,本题的解法也与一般机械效率问题有…  相似文献   

10.
考考你     
现有斜面和滑轮组两种理想的简单机械,有一物体重力G.单用斜面提升重物时,所用的力为F1;单用滑轮组提升时,所用的力力F2;当把两种机械组合起来使用时,提升同样的重物,所需要的力是多少?[分析]题中两种机械都是理想的简单机械,解题时不考虑滑轮重及一切磨擦阻力,可直接利用功的原理.[解]如图1,设斜面长力L,高力h.单用斜面时,根据功的原理有F1L=Gh………………………………①如图2,设滑轮组有n段绳子承担重物的拉力,单用它将重物提升h,则绳子自由端在F2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nh,根据功的原理,有…  相似文献   

11.
有关滑轮组题目很多.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单根绳子的滑轮组.另一类是多根绳子的滑轮组.下面各举一例谈谈它们的解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例l 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G.其中重物重是100牛.每个滑轮平均重是5牛.问拉力F应为多大?(摩擦力不计)解析  重物和两个动滑轮总重等于G+2G动=110牛.从图中可以看出由5股绳子承担.所以F=G总/5=22牛.例2 如图2所示,通过滑轮组使100牛物体匀速上升,其中每个动滑轮重平均是3牛.如不计摩擦,问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应该是多大?解析  …  相似文献   

12.
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工作性能的重要参数.关于机械效率以及由此展开的其他各种效率的问题,也是目前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现对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和用斜面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的变化、决定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3.
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均能省力,使用理想动滑轮能够省力一半;使用理想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运用这一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简单用这一结论解答.应采用受力分析法,利用这种方法能简捷、快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答滑轮组问题,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滑轮是变形的杠杆,定滑轮与等臂杠杆类似;动滑轮与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类似.二、若起吊重物时(不计动滑轮重力与摩擦力),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所以若要多省力,绳子则应从动滑轮开始穿绕.例1用图1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1)当物重为180牛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绳端拉力为多少牛?(2)当被提升的重物为240牛,重物上升3米时,绳端拉力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解析:(1)由图可知,动滑轮由3股绳子吊起,所以n=3,运用浊=W有用W总=GnF,即可求出F.(2)使用滑轮组…  相似文献   

15.
在简单机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类问题.已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受力情况和机械效率,设计和绕制出所需要的滑轮组.要解决这样的一类问题,关键是要会计算出绕过所需滑轮组动滑轮的绳子根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再按“偶定奇动”的绕绳方式,绕制出所需要的滑轮组.具体的设计和绕制,可按以下的四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均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运用这一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简单用这一结论来解答省力问题,而应采用受力分析法,才能简捷、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要想进行滑轮组的组装 ,关键是要找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 ,明确绕绳的始端系在何处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动、定滑轮个数 ,组装滑轮组 ,下面就几种情况谈谈滑轮组的组装方法。1、理想情况 (即不考虑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 ;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 =GF ,其中G为物  相似文献   

18.
例1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103N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25N,拉力所做的功为1.25×104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所提升的重物改为重 3×103N的物体,那么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相似文献   

19.
例题如图1所示,由三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下悬挂重为C的物体,每只滑轮组重均为C’,摩擦及绳重不计,重物静止不动,则绳端作用的拉力F为:CA.H:““”6’、C+C’B.“:一6_G干CC.”:一8、C+7C’D.——.解析对本题,学生易错选B,原因是: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是由6股绳子承担,所以,绳端所用的拉力就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六分之一.其实,这一结论一般只适用于滑轮组是由一条绳子绕成的情形,本题中,绕制滑轮组所用的绳子有3条,每条绳子的拉力各不相同,所以,上述结论就不适用了.设图1中各绳上的拉…  相似文献   

20.
一、理想和实际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我多年教初中物理,每讲到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我总是注意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实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理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1)实验数据:装置如图①所示,物体的重力为 G_物=1.96N(钩码),动滑轮重为 G_动=0.35N,受力绳子股数为 n=2,重物匀速提升的高度为 h,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n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