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听说过“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吗?真有其事吗?也许有,也许没有,这里无意追究.不过你是否想到,这个故事确有道理.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影”是弓的像,而不是影子.我们知道,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弓挂在墙壁上,从房间内光源的位置看,弓的影子应在挂弓的墙壁上,而不能在酒杯中,所以这里说的“影”不是影子,而是弓的像.因为看到的弓的像成在酒杯中,根据弓和酒杯的大小关系判断,应是缩小的像.既然是像,那么是哪种镜子成的像呢?请注意一下酒杯内壁底部,正…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拿起凸透镜观看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体时,看到的是房屋、树木等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并且会认为此像是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当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时,像应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应该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而我们看到的像与此二种情况好像均不符.那么我们看到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相似文献   

3.
街头常可见“录相厅”、“录像厅”的招牌,细心的同学也许要问啦;到底是“录相”还是“录像”?如果这里的“相”与“像”能互换,那么“照相”不就是“照像”了?其实,“照相”的“相”与“录像”的“像”是不能互换的,至少,目前不能。  相似文献   

4.
影子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当光线碰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产生影子.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灯光下,影子与我们总是“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5.
对于两点A、B,将它们连上线段,是“连接AB”呢还是“连结AB”呢?笔在听课和组织阅卷中发现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师生各占一定的比例,那么到底是用“连接”呢?还是“连结”呢?  相似文献   

6.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7.
人站在岸边观察水中的物体时,看到的是水中物体在某位置上的确定的像,并且像在物体的上方,那么像是否在物体的正上方呢?现讨论如下:人们能够看到水中的物体在某位置上的确定的像,是由于“双目视觉”的作用。水中发光点射出的两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分别进入我们的两只眼睛,眼睛的本能使我们感到,像就在两束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上。根据人眼所处的位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5,(29):14-15
曾在某报刊中读到这样一则故事: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着着说:“你好,你是推销菜刀吧?我正需要一把。”说着把男人让进屋,接着说:“你的样子很像我过去的一位朋友,看到你真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要茶?”歹徒腼腆起来,结巴着说:?“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刀,  相似文献   

9.
影子和像,本来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光现象,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同学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在自己的像片下方还留下某年某月留影的字样。那么,究竟什么是影子?什么是像呢?两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原来,影子是光射到不透光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形象;像是物体射出的光直接或间接形成的明亮形象。因为影子和像的四周轮廓,都同物体相似,于是,人们便把两者混同起来。其实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1.明暗程度不同:影子内部漆黑一团;像的内部细节清晰明亮。2.与物体相似程度和大小不同:影子只有四周轮廓跟物体相似,其大小视光源远近、高低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防盗门上的“猫眼”能让门内的人看清门外的人和景物,而门外的人却不能看清门内的人和物.这是由于“猫眼”有特别的构造.有人说:从门内向外看,可以看到门外物体正立缩小的像,由此推断“猫眼”是一个凹透镜.  相似文献   

11.
蔡小蓉 《四川教育》2002,(10):28-28
一、导入师:(边叙述边画简笔画)一轮红日挂在天空,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旁边有一片影子(板书:影)。谁能看着图,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影”字呢?师:(用红笔勾画“影”中的“彡”)这个新偏旁叫“三撇儿”,多像这地上的影子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影子。齐读课题。二、教学新课(一)初读课文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横直线划下来,并读一读这些生字。2.师:这篇课文有11个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音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醒一下吗?生:“影”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还是后鼻韵。生:“常…  相似文献   

12.
在报刊杂志上我们常常看到“其他”这个词,但有时也看见“其它”,那么二者在用法上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3.
徐风 《教育》2013,(9):62-62
读这本书之前,我还完全想象不到会看到如此这样一个故事。偷影子的人,如果真的这么做,一定是影子能够带给他一些需要的东西吧。影子这个东西,就像盐,无时无刻地不存在于你的生活当中,你却从来没有想起过它。她又向是梦,似乎虚无缥缈,传递给你一种情绪,一种无法触摸的东西。茕茕独立,顾影自怜。影子给人的感觉,几乎都是伤心事。那么“收集”影子,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4.
王礼平 《辅导员》2010,(5):15-16
“象、像、相”不分的问题由来已久,同学们容易被他们的表象所惑,乱用混用现象普遍存在。那么,象、像、相三字该如何区分呢?掌握他们的词性和用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应该重视它的结构美。如何做到结构美呢?有一种比喻是,作文要注重“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说,头像凤凰一样漂亮;中间要像猪肚子一样有内容;尾要像豹子一样有力。我刚开始信以为真,可最后一想,这三块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块就是一个“三不像”。我觉得文章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所以我想让学生写出“鸟”样文章。鸟的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形),体表被覆羽毛,胸肌发达,体温恒定。立足土地时灵动可爱,一飞冲天时气贯长虹。有的鸟在人类的周边,“鸟雀呼晴”给人温暖,就像精致的小品;有的鸟在森林中栖身,“鸟鸣山幽”为山林唱歌,就如优雅的散文;有的鸟以蓝天为背景,“大鹏展翅九万里”给生命以启迪,就如皇皇大作……鸟绝对是上苍赐予世上的精灵。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鸟”样文章呢?  相似文献   

16.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4):140-140
语言的音义具有任意性,在表达春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夏”或者“冬”这个词来指示春天,那么当我们看到“夏”的时候,想到的将是现在称之为的春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17.
欲拒还迎中的“还”字读“hái”还是“huán”呢?读淮其音离不开对字义的准确理解。“还”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一读“hdi”,副词,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还是等之意,如: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事过境迁,他还念念不忘王老师的情谊。  相似文献   

18.
我们站在阳光下,会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的背后形成光照射不到的黑暗区域,这个黑暗的区域就是影子.那么做手术用的无影灯有没有影子呢?  相似文献   

19.
对于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对比“十五”“十一五”,可以看到的是,信息化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提得这么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典小说里.我们常常会看到“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那么,行刑与“午时三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