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春燕 《传媒》2005,(12):11-13
对于中国广电业,2005年是不平静的一年. 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资本,虽然在"暴利"的蛊惑下早已或明或暗地进入广电领域,但在这个高度关注文化安全的领域,只有合乎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投融资行为,才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今年,管理层旗帜鲜明地界定了外资和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范围,规范了广电行业走得过快的投融资步伐.  相似文献   

2.
论气候正义     
"气候正义",是气候变化领域依据社会正义理论提出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揭示了气候变化领域贫富之间的资源鸿沟,为应对气候变化确定了利益共享与后果共担的公平原则,和国际气候治理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长期以来被认为仅仅是,或者至少主要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现象.或者我更应该说它国际化的维度被忽视了.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对于公共(领域)"属于"民族国家这种默认的假设已明确地遭到了挑战.这个默认的假设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意味着可能存在很多公共领域——原则上,有多少民族国家就有多少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它含蓄地否认了不与国家相联系的公共领域有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事件回溯与群氓的理论基石 2009年7月16日上午10点59分,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在百度"魔兽世界"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帖子,它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点开却没有内容,可算是一个公认的"水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水帖",竟然在短短一天之内创造了710万的点击量和30万的回帖数,成了中文网络上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迹". 帖子在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并已有17028名网友跟帖回复.一名自称是"贾君鹏"的网友在跟帖中回复称, "我今天不回去吃饭,我现在在网吧吃饭呢.你帮我给妈妈说一下."不过该名自称是"贾君鹏"的网友却很快被其他网友戳穿,发现该ID的注册时间为7月16日11点,比发帖时间晚一个小时,"肯定是恶搞的".其他跟帖的网友说.  相似文献   

5.
雷拥蓝关马不前从下篇开始,我将尾随美国巨变,进入社会经济领域。而我使用的语言,也会像《红楼梦》中的红玉,牵扯到一堆"爷爷奶奶"。提醒大家:研究美国要有耐性,即不嫌它大、不怕它变、也不管它乱念什么野狐禅。  相似文献   

6.
这里主要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广方面的一些经验,今天我将昨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个总结,希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想说的是,没有最好的推广手段,只有最合适的推广策略. 经济学上有一个一般均衡理论,其实我看了,一般均衡理论同样适用于网络营销领域.从长远来讲,任何一种网络营销手段,只要长期存在,那么它最终的投入产出比一定是趋于相等的.  相似文献   

7.
徐丽芳 《出版经济》2003,(11):14-16
网络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出版业务,出版企业一旦决定进入这个领域,就必须考虑在企业组织层面上做出相应调整或者完全变革,以便它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模式设计.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在使用"组织"一词时,具体所指常常是不一样的.有人提到组织是指"一个稳定的、正式的社会结构,它处理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以输出产品和服务"①.还有人说到组织则是指"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②".也就是说是前者的一个下位类概念.本文一般在前者意义上使用"组织"一词,而以"组织结构"来指称第二种意义上的"组织".组织策略主要探讨出版企业作为一个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组织,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所做的种种调整,包括:选择适当的组织扩张形式(合作、合资、并购等)以进入新的业务领域,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或日"角色"系统来完成特定的任务,选择合适的人选充任不同的职位等等.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话题,虽感到有话可说,可也产生某种恐慌:我能说得清新闻人承受的"恐慌"吗?能为此提出可资参考的应对之道吗?显然,"恐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啊.新闻人或多或少存在"恐慌"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只有正视它,从而克服它.  相似文献   

9.
几个男人在一家私人俱乐部中运动后进入更衣室休息,突然放在一条长凳上的手机响了起来,一个男人拿起它,接着就有如下的对话: 男:"喂?" 女:"亲爱的,是我。你在俱乐部吗?" 男:"是的。" 女:"太棒了!我就在离你那儿只有两条街的购物商场内,我看见一条非常漂亮的貂皮大衣,它非常高贵华丽!我可以将它买下吗?"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11.
装修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只有二十年,但就这短短二十年,装修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血液,烙上了中国人的印记。我和你打一个赌:任何一张居家装修的照片,我只要看一眼(不超过0.5秒)。就能告诉你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家,还是一个外国人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6,(3):7
无知就是力量 2005-11-24 08:58:16 1984年,写童话已经小有名气的我为16家不同的报刊同时写连载童话.一天,一家南方期刊的编辑私下告诉我,该刊在刊登了我的连载童话半年后,发行量上升了10万本.于是我不平衡了,既然我的贡献大,为什么稿费和别的作者一样呢?我给该刊主编打电话要求多劳多得,主编一句话噎死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你的作品导致敝刊发行量上升?"是啊,我怎样才能证明一本刊物的发行量暴增是我郑渊洁一个人的功劳呢?答案只有一个:该刊只刊登我一个人的作品.于是我决定办一本只有我一位作者的月刊.我只上过四年小学,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如果我上过大学中文系,我就会知道,期刊的定义是:由多位作家撰写的不同体裁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  相似文献   

13.
"公共领域"理论一直是西方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1962年,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所著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出版后,更掀起了一股探讨"公共领域"的热潮.公共领域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城邦时代,17世纪重商主义政策催生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但是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公共领域走向衰落,出现了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和文化工业对公共领域的消解.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调查记者,2011年开始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进入慈善公益领域,先后发起了“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两个公益项目.在此期间,我开始以一个公众人物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报道.身份的完全置换,令我意外获取一名被采访者的具体体验,从而可以窥见我们媒体记者在公慈善益报道领域中一些不足或者有待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个移动硬盘,专门保留采访录音和图片. 从业近8年,我没因为稿子写作不扎实吃过官司.即使有一些人找上门来,气势汹汹地表示要起诉,但是都被我理直气壮地给挡回去了,"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录音做证据,不服的话可以法庭上见."所以,我的移动硬盘还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垃圾桶",当然我希望它永远只是一个"垃圾桶".  相似文献   

16.
解柱华 《今传媒》2003,(3):24-25
笔者是一位数十年与农友打交道的老农友.干了近40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入"耳顺"之年,赋闲颐养天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农友>致富月刊进入了我的视野.起初,薄薄的一本杂志也只有40个页码,按时下人的眼光看,其开本、用纸、印刷,也谈不上"精美",并未引起多大注意.后来,出于农友对农事的特殊感情和兴趣,便细读并品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编辑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闯进了编辑职业圈.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原以为编辑就是组稿看稿,编辑出版.迈入大门才恍然大悟,完全不是想像的那样,原来我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按常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都不会轻易改变专业或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它,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现实.好在我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算是一种改行的优势吧,但毕竟是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  相似文献   

18.
编辑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闯进了编辑职业圈.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原以为编辑就是组稿看稿,编辑出版.迈入大门才恍然大悟,完全不是想像的那样,原来我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按常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都不会轻易改变专业或职业.我既然选择了它,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现实.好在我有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经历,算是一种改行的优势吧,但毕竟是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只能从零开始,边学边干.……  相似文献   

19.
庄电一 《今传媒》2010,(3):85-88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五大自治区领导介绍各自的发展成就。新华网记者赵超、胡浩就此写出如下报道:"‘宁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的地理位置不东不西,气候不冷不热,面积不大不小。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集作家、出版人、董事长、词作者、导演、编剧等诸多角色于一身的郭敬明,于近日高调宣布再次增加一个新的身份,他将进军国际版权引进领域,正式成为一名国际版权出版人.而他首批引进推出澳大利亚著名青少年作家莫里斯·葛雷兹四部曲作品:《往事》《彼时》《此景》《余声》. 提及此番决心进入国际版权领域的缘由,一直对国内原创青春文学情有独钟的郭敬明直言道:"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一点不可思议.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汉语书写一直以来占据绝对的压倒性地位,倒不是我觉得国外的小说不好——相反,有那么多经典而恢宏的大作,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数次被震撼.然而,我打心眼里喜欢的,还是中文字句中那种千回百转的曼妙语感.所以,尽管有很多次机会进入国际版权领域,但一直都没有一部真正打动我的小说,直至遇到Once——我们把它翻译为《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