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吐温是美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关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曾被人们称为"美国的狄更斯",被福克纳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被豪威尔斯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败坏哈德兰堡的人》是马克·吐温晚年的一部最重要的中篇小说,小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富于戏剧性,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虚伪自私的心理。本文从写作背景、深刻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心理描写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具体探讨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2.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著名的中篇小说。它通过一个“模范城镇”的19位“首要公民”为领到一袋金币而丑态百出的故事,无情地撕下了资产阶级道德清高的假面目,暴露出他们贪婪和虚伪无耻的嘴脸,同时提示出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丑恶本质,无情地嘲笑了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贪婪和寡廉鲜耻。本文从主题思想、心理描写以及情节安排来分析文章的写作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的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是一篇讽刺文学的杰作,其巧妙的构思和精心设计的情节以及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取得了极大的幽默讽刺效果.小说带有尖锐的政论性,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现实和政治的极度失望.  相似文献   

4.
5.
奥尼尔承认他对道家思想比任何其他东方思想更感兴趣,因此,道家思想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在细读原作的基础上剖析奥尼尔的代表作《送冰的人来了》中的道家思想,从而论证奥尼尔的道家情结。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一剧中描写了一群无家可归、不合时宜的可怜虫。他们整日纵酒迷梦、彼此安慰,以此逃避冰凉而令人绝望的现实世界,并企图以此赋予生活以意义。本文从代表具有激情生活的酒神精神在剧中复兴与升华入手,指出正是酒神式的梦想赋予现代人生存的意义和勇气以战胜现实世界中的冷酷与荒谬,同时它还给现代人以生活的信念,使人相信有某种更好的东西把生命引向美好。  相似文献   

7.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涂沙丽 《文教资料》2006,(32):58-59
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的角度,以基督教神话为着眼点,从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两方面出发来解读奥尼尔的悲剧作品《送冰的人来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该剧主要人物的原型为基督教神话中的亚当和夏娃;而该剧的主题则围绕着基督教神话中堕落与探寻这一主题原型展开。  相似文献   

9.
王森 《天中学刊》2010,25(4):80-83
“真理”问题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核心话题。海德格尔从“无蔽”真理观出发,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通过“世界与大地的原始争执”所实现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真理的现身要通过创作,才能诉诸“形象”;作品之“保存”不是消极的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纵身于敞开性之中,保存那由作品开启出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将圣经原型与相对应的现代生活题材进行了移位和置换变形,来挖掘现代人悲剧的根源。在《送冰的人来了》中,奥尼尔植入了圣经叙事结构、人物原型和意象原型,表达了他晚期对宗教救赎的否定和怀疑及对基督救世的悲观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万泉 《考试周刊》2015,(26):19-20
波斯史诗《列王记》讲述了罗斯坦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对波斯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中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与波斯传统英雄人物罗斯坦、索拉博有明显互文关系。小说通过爸爸、哈桑和阿米尔身上具有及缺失的英雄特征,重现并改写了《列王记》中的波斯英雄人物,在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读了《一盏一盏的灯》,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拷问: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而下所效”“育,养子施作善”。西方的教育一词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引导或导出之意.就是把人本来就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在撒旦的阳光下>是一部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小说,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气氛.对该作宗教意识的解读,是探讨作品主题的一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矛盾意象和象征手法。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意象,如看得见和看不见,黑与白,锁链与自由,被作者有意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矛盾意象的对比和仪式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主题的作用,以独特方式完成黑人的觉醒和社会价值评判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王静 《文教资料》2012,(10):11-12
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一年七月底,妈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衰老了,身体也分崩离析地说垮就垮了。好像昨天还好好地,今天就不行了,连个渐进的过程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9.
父子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小说《追风筝的人》的重要主题。卡勒德·胡赛尼通过对多种父亲形象的刻画,揭开了阿富汗社会的真实面貌,折射了胡赛尼的道德判断和标准,深化了小说道德救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送冰的人来了》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戏剧家奥尼尔后期代表作之一,这部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诗化的诠释,隐喻20世纪西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剧中独特的象征意象、接近荒诞的戏剧形式、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的交互运用,使该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