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比热教学的困难众所周知,物质的热学性质主要由物质的比热来表示,物体间传热前后热平衡方程的建立,物体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放热量多少的计算等等都依赖于物质的比热。首次学习比热概念是在初中,一般方法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不相等热量的结果后,为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出了比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1]。  相似文献   

2.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3.
“比热”概念抽象 ,难以理解 ,是热学中的重点、难点 .现行初三物理课本 (人教版 )是利用两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 ,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变化 .以此来研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而升高的温度不同 ,从而引入比热概念 .实际教学中发现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存在几点不足 :①液体温度计示数不易观察 ,可见度低 .且加热时间短 ,温度计示数变化缓慢 .不适合在课堂内演示 .②由于两“热得快”浸没在各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则在相同的时间内 ,不能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使吸收相等的热量存在误差 .…  相似文献   

4.
正确判断热传递中物质的比热甘肃张志斌比热容(简称比热)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正确理解物质的比热,是解决热量计算的关键。不少同学对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热量传递时,当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要判断出比热大小这类问题,思路比较模糊。现举例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特性,引入了比热这个物理量。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初三物理课本笫六十二页图3—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从温度计上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比水快,从而使学生明确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相同,就必须给水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90年武汉市)2.干木柴的燃烧值是3000千卡/千克,要得到15000千卡的热量,至少要燃烧干木柴千克。(93年天津市)3.酒精的燃烧值是7200千卡/千克,读做。完全燃烧0.2千克的酒精,能放出千卡的热量。(93年上海市)4.水的比热为,读作,它表示1克(或1千克)的水温度1℃时所的热量是1卡(或1千卡)。(91年江西省)5.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部相同的水和煤油。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的温度升得高一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等,则需要吸收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上“比热容”一节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就是拿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各一杯,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利用液体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如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可以看到,煤油的温度升高比水快。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就要比煤油的长,也就是水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多。是通过这个演示实验的观察,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相等的。在这个别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引入“比热容”概念。  相似文献   

9.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热量公式Q吸=cm(t-t0)和Q放=cmt0-t)解题时,同学们要明确以下四点:1.明确与热量Q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高的温度,物体放热降低的温度,若将和降都用面来表示,则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两个公式可写为在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同学们应明确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的多少,是由物质的比热c、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凸t三者所决定的.对同一物体而言,热量Q仅由温度的变化量t来决定.2.明确t在公式中的整体性在热量的计算公式中,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即物体变化的温度.同一物体,无论初温t0和末温t大小如何…  相似文献   

11.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物理量。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新旧教材都选择从实验人手,通过实验来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以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但是,这些实验都存在以下问题:(1)用普通温度计来显示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教材在实验的设计上存在不足:①用两个酒精灯加热,很难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完全相等;②使用液体温度计显示温度变化,可见度小,教师演示时,学生无法直接观察清楚实验现象;③实验时间比较长。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没有正确理解比热的概念例1 有人说,物质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也会越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解由公式C=Q/m△t可知,比热与吸收热量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量成反比,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哪个比热大”的讨论景泰县正路乡石井学校薛延勇原题: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8℃;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8℃。由此可知()。A.甲的比热大B.乙的...  相似文献   

15.
比热容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对比热容很难理解,原因有二.1.概念很抽象.2.学生要反推实验结论.比热容的概念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而实验原理是吸收相同的热量看温度上升的高低.需要学生反推结论,学生本来就对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更何况再要转一个弯,使抽象的变得更抽象.  相似文献   

16.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17.
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的《初中物理补充练习》一书第110页上有这样一道问答题:“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铜球一起加热,随后一个迅速放进盛水的杯子中,一个放进盛煤油的杯子中,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那么哪种液体最终温度高?”各种练习册,也常出现类似的问答题。有很多学生认为: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铜球一起加热,分别与煤油和水混合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t=Q/cm,因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水的比热大于煤油比热,所以煤油的终温高。有些教师也按这一思路指导学生。这一分析的基点是两个铜球分别与煤油和水相混合时所放出热量相等,其实由于混合后煤油和水的最终温度不同,两个铜球放出的热量并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热学部分要使学生建立热量的初步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比热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会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混合法测比热的原理,会用量热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对于分子热运动、热能、物态变化、热膨胀、热传递则要求一般了解.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了解上述要求,我们编了如下练习题,(注:有※号的表示选作).一、填空题:1.在15℃的室内,放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则温度计的读数是().2.0℃的水和0℃的冰,他们的冷热程度是:().(冰大、水大、或相等.)3.500克水,温度由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熔解和凝固1.定义熔解物质从固态变液态。(吸热过程)凝固物质认液态变固态。(放热过程)熔点晶体溶解时的温度。晶体不同,熔点不同。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作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特点晶体熔解(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无一定溶点与凝固点。单位质量的某种晶体,在熔点时变成同温度的液体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熔解热。如冰的熔解热是80卡/克。3.条件晶体熔解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预习.比热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潮___,是物质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_值,它跟物质的___、___、___及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2某固体质量为m1,比热为c1,温度从t01降到t时,放出热量Q放=一——。液体质量为m2,比热为c2,温度从t02升到t时,吸收热量Q吸=___。3.高温固体与低温液体混合,固体将___,液体将_,且Q放_Q吸___。应用混合法,知液体比热,可测固体___;知固体比热,可测___比热。4.利用混合法测物质比热的主要仪器是量热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其中___、___是热的不良导体,可防止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