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分别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方法来处理.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其处理方法在一些复习资料上有所叙述.即:运动学方法不涉及作用力,用到如下四个公式 v1=v0+at①,称为速度公式; s=v0t+ at2②,称为位移公式; s= ③,称为不含时间求位移公式; s= ④,称为由平均速度求位移公式. 四个公式涉及5个物理量v0、a、s、t、vt,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公式是基本的,已知v0、a、s、t、vt中的任意三个量就可恰当选择两个公式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动力学方法涉及力,该力为恒力…  相似文献   

2.
直线运动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如设任意相等时间为丁,任意相等时间位移为如,位移之差为s,加速度为△a,则  相似文献   

3.
简介高中物理中几个学生实验于秀程(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第三中学,264205)一、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相等.设小车在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s...  相似文献   

4.
关于《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很多老教材例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都是这么介绍的: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连续通过的若干段位移所用时间相等.均为.则相邻两段位移之差为定值(推导过程略),  相似文献   

5.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aT2=恒量.(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vt/2.(3)某段位移中点瞬间的速度等于初速度  相似文献   

6.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三个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以下三个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相等;(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3)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这三个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适用?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证明这三个规律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7.
“v—t”图的妙用毛早明(湖南武冈第一中学,422400)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在《考试说明》中属“C”级要求.在教学中用好用活“v—t”图,对于提高解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用好“v—t”图有下列独到之处.一、物理意义清晰可见例1质量...  相似文献   

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不仅仅是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还包含着一些特殊意义,这些特殊意义是图像中“微积分思想”、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大小相等、中间时刻(位置)的速度大小及它们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应用“Δs=a T2 ”公式 ,借助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 .但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在第一个 T、第二个 T、第三个 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 1 cm、2 cm、3cm…… ,问这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一 根据公式“Δs=a T2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 ,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Δs1=Δs2 =Δs3=…… ,因此 ,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二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s ∶s ∶…… =1∶ 3∶ 5……来分析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  相似文献   

10.
以加速度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通过的位移差△s满足:△s=αT^2.该公式常用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分析打点的纸带,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是通过点A(0,u0),斜率为加速度α的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利用速度图像,可以方便地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主要公式:  相似文献   

12.
洪波  于正荣 《物理教师》2009,30(4):51-53
例1.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将之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3.
例1 质点M按规律s=3t2+8t-11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为m,时间单位为s).求质点M在t=3s时的瞬时速度,说明该质点的详细运动情况,并与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解析: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结合导数的定义可知: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导数.只要知道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通过该式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也就可以得到物体在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解法如下:s=3t2+8t-11,v=s′=dsdt=6t+8.即v=6t+8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代入t=3得:v=26(m/s).同理,将速度的表达式对时间求导数可…  相似文献   

14.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a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下面举例说明此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sM -sN =(M-N)aT2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结论 .1 证明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 ,在任意两个不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TM 和TN(M >N)内的位移分别为sM 和sN,设TM =TN =T ,作出质点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 1所示 .作出时间段TM 和TN 对应的几个时刻如图 ,以及在TM 和TN 两段时间内各自对应的位移sM 和sN,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即时速度”计算出TM 和TN 两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vM =sMT  vN =sNT由加速度公式可…  相似文献   

16.
姜峰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8):27-28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以下三个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相等;(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3)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这三个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适用?本文以平抛运动为例来证明这三个规律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都相等如图1所示为平抛运动的示意图,以抛出点O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1所示直角坐标系。设物体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相似文献   

17.
一、本周知识学习指要在运动学中有一些很重要但很容易混淆的概念,需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和速度及速度变化等.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及它们的推论时,要注意公式中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同时还应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要熟知几种常见运动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及其物理意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时间内、第2个T时间内、第三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记住这个结论是很有用的.二、练习题精选1.关于参照物…  相似文献   

18.
在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常把公式△s=aT~2误解为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充要条件,其实不然,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分别为υ_0,υ_1,υ_2,υ_3、υ_4,则联立解得:s_2-s_1=aT~2 同理,s_3-s_2=aT~2,s_4-s_3=aT~2 故△s=s_2-s_1=s_3-s_2=s_4-s_3=……=aT~2 即只要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上述推导仅说明了其必要性,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9.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 ,必须对纸带进行有效处理 ,然后根据公式 a=Δ s/ T2 求得图 1加速度数值 .但在这一实验中 ,学生往往对 Δs,即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缺乏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以致在以后的练习或应试中 ,常把图 1中的 sm- Sm - 1当作 Δs,造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实验。实验原理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a),它在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是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