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地理上册(必修)课本(1995年第1版,下同。以下简称“课本”)100页指出:“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上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相似文献   

2.
用来表示地球上水循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图解法;另一种是符号系列表解法。图解法就如高中地理课本《地球上的水》一章中所表示的“水循环示意图”那样。图解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手循环的基本特征:水循环的3个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陆地与海洋上空之间;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降水、地表径流、入渗、地下径流、蒸发和植物蒸腾等)之间的关系。但图解法却不能提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的合适结构,符号系列表解法可弥补这一缺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图1),完成1~2题。1.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C.大气降水 D.蒸发2.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代表沉积岩,则①可表示(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4.
海水既咸又苦,说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海水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叫做海水的盐度。影响浓度的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变化,即盐分和水的变化。海水中盐分的含量基本稳定,所以盐度的高低取决于水的变化,水的变化主要有四种方式:降水、蒸发、径流、结冰。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蒸发。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1)水循环和水平衡。 ①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范围内进行的。水循环通过降水、径流、下渗、蒸发、蒸腾等环节,使四大圈层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其间进行能量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8,(8):F0004-F0004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河上。在易侵蚀的软软的岩石下有一层较硬的岩石。当较软岩石被侵蚀后,坚硬岩石成片状剥落,形成急流而下的瀑布。径流和侵蚀流水产生多种地貌,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自然力。流水侵蚀是从雨点溅落在地面时开始的,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育》2009,(2):79-79
干旱指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降水不足是干旱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由于一个地方是否干旱或者发生旱情还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水源使用量的关系,所以干旱地区通常指那些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但是一些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由于蒸发大于降水或者用水不足,也可以成为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第一册课本(人教社编著,1995年版)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及配套的地理填充图册第一册(人教社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合编,1995年版)的以下问题: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不一定贫乏课本70页指出:“一般而言,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反之,淡水资源则很贫乏。”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由于蒸发、蒸腾和渗透等原因,只有一部分转变为地表径流。而冰川表面不存在蒸腾,蒸发量和渗透量都非常小。所以到达冰川表面的降水,几乎可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因此,在年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冰川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水是地球如何进行再循环的最好例子之一。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又形成云。最终所有水蒸气以降雨、降雪或其他降水形式回归地球。  相似文献   

10.
综合题选编     
一、材料:图1为太阳的辐射功率及太阳能传递到地球后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图1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一部分又变成  相似文献   

11.
项贤民 《物理教师》2007,28(8):40-40
《分子动理论对水的沸腾现象的解释》中说:水在沸腾时从水中上升上来的蒸气泡里的水蒸气分子的能量,比水中水分子的平均能量大得多.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总是使水中能量大的分子与能量小的分子在水中均匀地分布.因而实际上不可能有很大数目的能量足够大的分子在水中某一处突然集中形成水蒸气泡.所以沸腾时的水蒸气泡只可能是液体的蒸发而产生.而液体蒸发只能在液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白天,我们仰望天空,常可看到有大团大块的乌云和白云。这些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地面上的水份受热蒸发水蒸气上升,在高空中由于气温低,一部分便又重新凝结成很小的水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现代科技“分离物体的方法”后,我想海水一定能分离。地球表面2/3是海水,如能从中成功分离出淡水,那么就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受可乐在太阳下照射水蒸气凝结在塑料瓶顶端的启示,我终于做成了海水淡化装置。结构图其原理是:将海水灌入密闭的可乐瓶中,在太阳照射下,瓶内温度升高,海水受热蒸发上升,在顶端凝结成小水珠,水珠沿圆形壁滑落至底部,通过淡水出水口收集备用。选自《少年发明与创造》)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蓝世馨  相似文献   

14.
暖暖的太阳照射到陆地、河流和大海,将水晒热并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会越来越轻,然后一直上升,直到遇到冷空气,这时,它就由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许多小水滴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云。  相似文献   

15.
1.下列河流中,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的是A.松花江B.塔里木河C.雅鲁藏布江D.额尔齐斯河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3.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有①地表径流②降水③下渗④蒸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假如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上海少先队员在东海放出的漂流瓶,那么该漂流瓶借助下列哪组洋流而漂到洛杉矶海滩的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B.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C.…  相似文献   

16.
那么多的海水从何而来,难道都是由“天上”降下的雨、雪、霜、雹形成的吗?而“天上”的水蒸气在没有海洋的时候,又是从什么地方蒸发而成的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底。有人说海水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诞生伊始,地心的岩浆经过激烈的化学反应而逐渐生成的;有人说地球诞生之初火山喷发,气体化合形成了水蒸气,以后地球上的水才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夏威夷附近海水蒸发而形成的高温水蒸气柱,已经严重影响途经该地区上空的空运航道……” 我“啪”地一下关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机,摇头叹道:“一连几天,全是这种报道。人类进入公元2675年了,想不到现在却要变成世界末日。”同事何峻跟着说道:“是啊,本市死亡人数已上升到50多万人,瑞士林场树林植被大面积枯萎,当地居民窒息死亡,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地面上的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又凝结成小珠降落下来,这小水珠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雨水了。  相似文献   

19.
例1(2002年黄冈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简析: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七绝《秋怀》,前两句是“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乡村景象.由于那时的城市与现在的差别较大,我们只需按照现在城市的情况加以分析即可.答案:热量;比热容;蒸发…  相似文献   

20.
王晓春  李杰 《天中学刊》2000,15(2):120-121
森林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总量最多,它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森林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恢复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正常含量,而且还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国内外对森林生态系统与降水、径流、蒸发等关系的研究已很成熟.一般说,雨水落到林地后,有76%被森林土壤存留或被植物的生理作用所消耗.这种分配与无林地大不一样.无林地的降水大部分在短时间内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到江河里.在一般情况下,多林区降雨量要比少林区多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