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题〕天文观察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υ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厂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察结果,可估…  相似文献   

2.
例1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测定).于是,有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的年龄T,其计算式为T=_____.解析本题出现的问题很复杂,似乎中学阶段无法研究,但是…  相似文献   

3.
汪建军 《物理教师》2000,21(4):36-37
估算类试题在近年上海高考物理题中时常出现,这类题目的内容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题目的原型通常来自实际问题或科学发展史,所提供的素材新颖,且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使人耳目一新. 本文就近年上海高考物理估算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等作一分析探讨.1简单的估算题1.1考查物理常识的估算题 [例1](1988年考题)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速度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约为车、人总重力的0.02倍,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A)10-1 kW. (B)10-3 kW. (C)1kW. (D)10 kW. 解析:学生应对自行…  相似文献   

4.
李池 《物理教师》2011,(8):43-43
1996年高考物理上海卷第8题是一道非常经典的试题,许多高中物理参考资料中都引用了,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5.
"纸带问题"是运动学规律的综合应用,结合了实验和生活实际,是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很好的训练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考查中是必考内容,在高考中也是热点知识;并且在物理实验和平抛运动题目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纸带类题目.一、"纸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一)纸带的运动性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物理试卷(题)概述 通读2006年全国和各省市自主命题理科综合及单科物理试卷(题)(共11套),我们认为命题人在命题设计中,坚持了三个有利的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理科综合命题指导思想,就物理试题而言,是既适合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又让中学师生满意的高考试题,它对于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敏华 《物理教师》2000,21(2):44-45
教育部最近提出了高考改革方案.关于高考内容改革,总体上将更加注意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反映在试题上,就是要增加应用性、综合性、能力型的题目.这些题目与一定的实际情境相联系,要求学生抽象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我们把这些物理模型相对不清晰的题目叫做情境化题目.比较 1997、1998、1999三年高考物理试卷,我们发现,高考物理试卷的情境化题目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表1是我们的粗略统计. 表1.三年高考物理试卷情境化试题统计 这说明对高考内容的这一改革趋向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已有所体现. 下面就二个知识点的…  相似文献   

8.
欧青春 《物理教师》2000,21(4):34-35
估算法不纯粹是一种数学方法,而是充分利用物理知识,把握问题的本质,抓住主要数量关系,忽略次要因素进行的快速数量级计算.这类题目主要不在“数”而在“理”,不追求数据精确而追求方法正确.物理估算题,在新编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一定数量,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频频出现.由于这类题具有文字简洁,显知条件少、待求量与已知量之间联系隐蔽等特点,往往使考生束手无策.1充分利用物理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法的基础是物理概念、规律与方法,不充分利用物理方法是难以进行准确估算的. [例 1]太阳光自表面到达地球的时间是 500…  相似文献   

9.
物理图象可直观形象地揭示物理规律,准确生动地描述物理过程.将抽象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形象化,使物理过程的性质.特点易于分析理解.在高考说明中有“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的要求。在每年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一定量的题目体现这一要求.因此,运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便成为高中物理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0.
陈凭心 《物理教师》2000,21(8):45-47
2000年国家在北京市及安徽省试点普通高校两次招生考试,1月19日至21日仿照1999年高考模式,进行了春季招生考试.其中物理试卷的第24题,是一道综合考查学生多种能力、解法灵活的好题.它充分体现考生的知识层面与智力及素质层面,有利于教学导向及高校选拔人才. 题24.(15分)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在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v0,使之沿两球连线射向B球,B球初速度为零.若两球间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接触)到刚恢复到…  相似文献   

11.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高三物理复习的重点之一,也是高考物理的必考点与难点,高考中实验题分数较多,因此,探究实验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备考能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高考大纲》中关于实验的主要要求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相似文献   

12.
杨晶晶 《山东教育》2002,(26):44-45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数学之上的自然科学。这就意味着解决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涉及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所以,解起高中物理习题来,往往感到“数学味”颇浓。巧妙地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可以使题目大大简化,有助于我们迅速、准确地解题。一、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1.划归思想划归思想是指将多个物理问题归纳总结为同一个数学模型。这就使我们的解题过程有了“套路”,有利于生成正确的解题思路。2.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用的数学思想,其主要的目的是将陌生的问题向…  相似文献   

13.
黄雄 《物理教师》2006,27(2):62-64,M0003
近年来,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了首要位置,能力题包含基础知识.但更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过程(状态)分析.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8题就是一道能力立意的好题.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训练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1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不少学生反映,物理课上的内容听得懂,但解决有些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这实质上是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不够所造成的。 [例 1]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半程中的速度为v1,在后半程中的速度为v2,且v1>v2,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在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对于前一个空格,学生基本上都能解决,但也有少数学生简单地认为是(v1+v2)/2,这显然是把“平均速度”误解为“…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计算题和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物理第21题选择题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同样背景的题目,考查内容:天体运动;知识点:均匀球体内部某处重力加速度问题。下面先回顾2012年高考理综(大纲卷)物理第25题的题目和解答过程,再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16.
闫俊仁 《物理教师》2005,26(12):19-21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材中许多内容的挖掘,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综合题目,让学生通过研究这些题目不仅能对教材中不太清楚的地方加以深刻理解,而且还可以结合现代高科技进行信息题的设计,了解当前最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以“原子核物理”为背景设计几例应用性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7.
1999年高考物理第24题是全卷最后一题,此题很有新意,题目如下:图1中虚线MN是一垂直纸面的平面与纸面的图1交线,在平面右侧的半空间存在一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O是MN上的一点,从O点可以向磁场区域发射电量为+q、质量为m、速率为v的粒子,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可在纸面内各个方向.已知先后射入的两个粒子恰好在磁场中给定的P点相遇,P到O的距离为L,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1)求所考察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2)求这两个粒子从O点射入磁场的时间间隔.这道题题意简明,讨…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年来高考和各种升学考试的物理试卷,不难发现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实验题的平均得分普遍偏低,即便是在全国物理竞赛中,通过层层选拔的这些物理学科的尖子学生在第二试(实验)中的成绩也明显地处于低分段.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强化物理实验的基础地位,坚持以实验为核心开展物理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卷14题,给我们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般的复习资料中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题目.本文主要探讨该试题的多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胜英 《物理教师》2009,30(1):54-56
从高考试卷来看,选择题所占的分数比例是比较大的,它包含的物理信息多,牵涉的知识面宽,设置的干扰因素多,这是选择题解答困难,易发生错选或漏选的一个原因.要提高高考的物理成绩,必须过好选择题这一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多重选择题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选择题的能力.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题干部分给出题设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和设置选项需要限定的条件,选项部分提供的几个答案,不止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文从题例出发,谈谈物理选择题的若干个不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