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导致悖论教学法费宏(江苏省武进市奔牛中学,213131)一、什么是悖论悖论是逻辑学的名词.在古希腊,悖论被称为“疑难”,意思是:“无路可走”.当代,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如在物理学中,悖论常译作佯谬.实践证明物理学的发展都与悖论的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2.
悖论是逻辑学名词,也称佯谬.在逻辑学中悖论指的是这样一种命题,即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由它的假义可以推出它的真.但是在自然科学中,悖论有其更广泛意义上的理解: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观点中推出的结论与已知科学原理或事实产生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最吸引人而又令人绞尽脑汁的大要数各种物理佯谬了.有时它象一个怪物,使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们陷入灾难,有时又象深藏在浓雾中的异花奇葩,吸引人们用尽所有的智慧和毅力去摘取它们,让它们的奥秘展现在人类面前: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不但会涉及到物理学史中的一些著名佯谬,还会碰到学生中常出现的一些佯谬,如能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佯谬产生的原因,并正确地引导,妥善地处理这些佯谬,就可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4.
佯谬、悖论和二律背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有时被错误地理解和使用。例如佯谬和悖论就常被混为一谈。本文列举一些著名和不著名的详谬、悖论与二律背反二讨论其定义、含义、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其作用的不同,对这三个概念作出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宋炜  武威 《中学物理》2012,(11):64-65
1问题背景 车缝佯谬是一个有趣的物理问题,理解车缝佯谬可以很大程度地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该佯谬(本质是长度佯谬)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辆列车在地面上匀速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道宽度比列车长度稍长的裂缝,驾驶员认为,如果列车加速到某一速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佯谬,如同在迷宫中行走,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也许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佯谬"又叫做"悖论",是指从看似正确的前提出发,经过看似正确的逻辑论证却得到了荒谬结论的那种矛盾命题,在通常所说的佯谬中,有一些佯谬,经过认真分析,总可以发现其前提或逻辑包含有错误,这一类佯谬是"疑似佯谬".然而也有一些佯谬,你不得不承认其前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中“悖论”的形态、功能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旺 《物理教师》2002,23(3):18-19
所谓“悖论” ,就是一种逻辑矛盾 .它指的是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 ,或从某一理论中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 .科学“悖论”是以其逻辑手段深入到原有理论体系的根基 ,揭示原有理论隐含的客观矛盾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 ,它的发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 ,激励着科学家们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运用创新的思维和观念去提出新假设、建立新理论 ,从而导致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虽不同于科学家科学探索的历程 ,但却有着相同的本质或相近的规律 .考虑中学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正确的理论结果或物理表述,当用带有偏见的传统观念来理解时,或者不恰当地用只是局部正确的理论来诠释时,往往会得出相悖或荒谬的结论,即产生矛盾,通常称为佯谬。佯谬的产生意味着产生新概念和新理论的契机,而佯谬的解决则标志着物理概念的深化和物理理论向更高境界的提升,可以说佯谬对推动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佯谬”一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陌生、高深的 ,原因是绝大多数“佯谬”出现在近代物理学中 ,如相对论中双生子佯谬 ,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佯谬等 .因此一般学生第一次接触它 ,是在大学学习狭义相对论时 .那是否意味着“佯谬”只与近代物理有关 ,与高中基础物理学习无关 ?一、“瞬时速度”与“飞矢不动”高一学生在学习“直线运动”时 ,会碰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 .如果是简单的概念灌输 ,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如汽车上的速度计随着行驶的快慢而改变 ,学生都可以接受这个概念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  相似文献   

10.
关于理想气体混合前后的熵变,吉布斯曾提出著名的“吉布斯佯谬”,并指出消除佯谬的方法。在一般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科书中都可以见到有关论述。本文不拟从历史上探究这一问题,而仅是就较流行的热统教材中的解释提出一点异议,进行探讨。 一、佯谬可在热力学范围内消除 在热力学中,混合理想气体的熵公式  相似文献   

11.
早在 2 0 0 0多年前的古希腊 ,人们就发现了这样的矛盾 :用公认的正确推理方法 ,证明了两个“定理” ,承认其中任何一个正确 ,都将推出另一个是错误的。对于某一个命题 ,承认它正确 ,又可推出它是错误的 ;承认它不正确 ,又可推出它是正确的。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人们都难以判断。这种现象就是“悖论”。悖论 ( paradox ,又译作“佯谬”)一词由希腊文“para”和“doxs”两词而合成 ,“para”意味着超越 ,“doxs”意为相信。悖论自出现以来 ,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相传古希腊学者柯斯的菲利塔斯就因解“说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12.
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在物理学中,悖论常译作徉谬。在古希腊,悖论被称为“疑难”,意思是“无路可走”。实践证明,物理学的发展与悖论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如:追光徉谬”的研究,导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对流体力学“徉谬”的研究,发现了伯努力原理。本文所论“制造悖论”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逻辑矛盾,促使学生设问、排疑、解难,继而达到否定悖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在物理学中,悖论常译作徉谬.在古希腊,悖论被称为"疑难",意思是"无路可走".实践证明,物理学的发展与悖论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如:追光徉谬"的研究,导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对流体力学"徉谬"的研究,发现了伯努力原理.本文所论"制造悖论"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逻辑矛盾,促使学生设问、排疑、解难,继而达到否定悖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不讨论静液佯谬”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对“液体内部的压强”这一知识点所提教学要求的一条补充说明。何谓佯谬?静液佯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们的看法可能不一。为了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笔者曾向几位专家请教过。有专家认为,佯谬是指一种表观上的矛盾。静液佯谬指的是液体对非柱形容器底的压力不等于容器中液体的重。因为这个问题在初中难以解释清楚,所以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不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教委实施的教育体制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物理学发展史》是我校开设的选修课之一.通过近两年《物理学发展史》的教学实践,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1开设《物理学发展史》课程的必基性《物理学发展史》是介绍物理学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总体规律的一门课程.学习物理学史不但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发展及其总体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对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开拓人们的理论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从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在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悖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悖论"的"矛盾",在发现悖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浅谈利用悖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从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在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悖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悖论”的“矛盾”,在发现悖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对应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积分方程求解介质受力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电容器”佯谬产生的根源,给出了消除该佯谬的修正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