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梓 《寻根》2005,(3):7-10
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直接影响了接受这一制度检阅的士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杨齐福 《寻根》2005,(3):4-6
科举制度确立于古代中国的封建专制政治由中央集权走向君主集权的隋唐时代。在君主集权政治之下,君主能否有效地控制官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科举制度的出现,除了提高官员的职业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专制君主控制官员的选拔并由此控制国家权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明月 《寻根》2007,(3):18-20
在清朝,汉人以汉文参加科举考试并夺魁,虽甚艰难,但不稀罕,若蒙古人与汉人同应科举而夺魁,则堪称空前绝后,这个人就是崇绮。  相似文献   

4.
李剑 《寻根》2005,(3):22-25
科举制是世界上首创的纯粹的文官选拔制度。对于中国人来说,科举制从制度上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界限,是社会上下层之间流动的惟一一条正常而狭窄的通道。五代人王定保说得好:“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犯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难怪世人趋之若鹜。宋代的真宗皇帝可谓熟谙世俗之心,传其曾作《劝学诗》,  相似文献   

5.
莫金山 《寻根》2005,(2):126-127
科举,即“分科举仕”的简称,它创设于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终结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后历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上历史最长久、影响最大的选官考试制度。科举设立以后,春季开考的称为“春闱”,秋季开考的称为“秋闱”。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大抵说来,分为三级:乡试被录取者称举人、会试被录取者称贡士、殿试被录取者称进士。  相似文献   

6.
陶易 《寻根》2010,(6):26-32
<正>在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史上,虽然也存在考试内容及程式束缚考生、考试中难免舞弊现象、录取中存在人为因素等诸多弊端,但总体上来说还算公平公正,取舍主要以成绩为标准。然而在科举刚刚起步的唐代,一切都  相似文献   

7.
漫话国子监     
邸永君 《寻根》2005,(3):57-59
北京国子监,自元代至清代,曾是国家最高学府。因遍布于全国各地的府州县各级官学亦归其统领,故而它也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其衙址在今北京内城北部的成贤街,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距今已逾700年。当今所存之建筑和规制形成于明代永乐时。明洪武时,太祖于南京建国子监,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相似文献   

8.
吴正格 《寻根》2020,(2):98-99
清宫以保和殿下三阶为界,阶前称外朝,阶后称内廷。前朝的宴膳机构为光禄寺,承办清政府循例举办的种类朝宴(国宴)。这里说的是内廷的宴膳机构——御茶膳房和皇家的膳事,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文字收藏吧。御茶膳房是清内务府所属机构,原分御茶房和御膳房,乾隆时合并为御茶膳房。御茶房是承办乳茶(奶茶)和各种清茶之所。熬乳茶者皆为蒙古茶役,可见乳茶是满蒙的传统饮品。  相似文献   

9.
古代剽窃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家骅 《寻根》2009,(3):26-31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剽窃丑闻不绝如缕,屡见报端,其中有无名博士,也有知名教授,人数之多前所未有。闲来读史,发现我国古代剽窃的故事亦复不少,但剽窃者的胆量、手法似乎皆逊于今人。稍加钩稽,适可见剽窃一事始于何时,今昔对比,亦可知道德风尚之变迁。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以古鉴今,或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