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起陶渊明,不知道的人大概很少。他入仕途十余年,做的官不算少,但都是小官,最后任彭泽县令,管辖一方土地,酒食不愁,只是耐不住性子,不愿为了五斗米折腰逢迎郡里的小吏,挂印还乡,做了自食其力的隐逸诗人,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辞官以后,悠然以种田、喝酒、写诗为乐,觉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有长期为人禁锢,一旦得解脱的  相似文献   

2.
<正>【课标依据】2012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在审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细腻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好的篇章,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诗歌的不同艺术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比较,掌握作品其中的意蕴,在作品的欣赏中发现美,在诗歌的欣赏过程中,获得不同角度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与诗  相似文献   

3.
细部探究法,就是通过对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和精妙之处作深入、细致的探究,挖掘出作者蕴藏于文中的深层含义的精读方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此法称作“咬文嚼字”。举凡大家手笔,往往词显而意隐,言近而旨深,读者只有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再结合具体语境,方可透过“显词”和“近言”,以悟其隐含之深意、寄寓之幽情。  相似文献   

4.
5.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就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艺术关系的深化,更赋予了他的田园诗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风格。而诗人的纯正心地,贵真秉性和出语的自然,使得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  相似文献   

6.
清雍正初年刊行的徐德泓、陆鸣皋合解的<李义山诗疏> ,国内失传多年.本文据日本怀德堂文库所藏<李义山诗疏>,从选、疏、评三方面对它的特点、价值作了具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唐代三令节是唐代官方认定的佳节,在唐代帝王提倡下,三令节宴会上诗歌创作频繁,初唐景龙年间三令节皇家宴游诗的创作比赛和诗歌格式,对初唐律诗的定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留守孩在心理等诸方面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索。文章从留守孩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的特点,提出了应对的措施。认为“留守孩”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协作,以及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浅说"一见钟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男女主人公之间形成了“一见钟情”的相见模式。首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封建礼教禁锢下的人性诉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封建礼教只能限制青年男女的行动自由却无法束缚其正常的生理发育,它对两性交往的严厉禁锢,反而更加激发起青年男女们对异性的渴盼与向往,从而也就更易于一见钟情了。其次,这一模式的形成与明末清初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使得才子佳人们充满着对自主婚姻的强烈渴望,对封建礼教的基本恪守,又使得他们不能也不敢与异性自由交往,正是这一特点促成了他们的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充实的内容和华美的辞采兼重的文质彬彬精神是中原文学重要的精神传统,从先秦到唐代的中原文学中这种精神都明显可见。杜甫作为中原诗人,其诗歌具有文质兼美的风貌,在诗学思想上完美地协调了诗歌文质之间的关系,对古今诗歌成就持有较为客观通达的态度,表现出明显的文质彬彬的特点。这种特点与中原文学文质彬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中国民法典制定中是否"人格权单独设编"的激烈论争,解析其利弊,并指出反对者见仁见智的理由,肯定了主张"人身权单独设编"比"人格权单独设编"更趋合理性,但存在着同样的传统性局限,反映出传统人身法学理论的贫困.笔者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引入"人身法单独设编"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其科学合理性,并提出其立法方案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高校学生对"两课"教育教学的总体反映并不理想。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进入21世纪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创新,使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是当前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院的"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承继前人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实境耦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特别强调校内训教环境的"实境"。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适应"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沿袭了两千多年,虽然在“五四运动”中惨遭淘汰,但直至近年来仍有毕耕先生等提倡“文言复兴”。其实,白话取代文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应当在坚定白话文道路的同时,还要吸取古典文学的精髓,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从而开创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民主"一词是由偏正结构的"民之主"义经重新分析而变为主谓结构的"民作主"义,当其用来称西方民选的最高国家元首,进而用来指西方现代政治制度时,才最终由词组凝固成词.从"民主"一词所反映的民主观念的变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西方现代思想冲击下变迁的复杂性.由古典义转换而成的新词大致有5种词义变化现象.西学新词的流行或多或少对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具有思维的诱导性和价值倾向性.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形成的国际强势话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西学新词的产生和演变可了解中国近现代一些重要观念的起源和演变,揭示其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历史关系以及在思想史研究上的意义,寻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