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在高校读者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消极的逆反心理不利高校读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对逆反心理的本质和特点、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克服和防止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培养高校读者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虚假失实的广告是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长期的产品经济格局,是读者产生逆反心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相似文献   

4.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在逆反心理状态下,而今报道明明是真实的,读者有时也会怀疑是假的;偶尔发生失实现象,他会说:“看,还在造假吧!”几年来,我们注意到了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因而在报纸编辑工  相似文献   

5.
博览     
逆反心理什么是宣传中的逆反心理?卢纯田在《逆反心理分析》一文中认为: 读者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者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者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 一篇报道,读者初接受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大致可分为顺应效应和逆向效应。顺应效应是指读者接受新闻时所产生的与新闻的宣传观点相一致观点,逆向效应则是指读者观点与新闻的宣传观点截然对立,或对新闻宣传的观点不愿接受,这也就是读者的逆反心理效应。我以为,造成读者逆反心理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是失实的新闻报道是直接导致读者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例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不堪人民解放军一击,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却发新闻说,中央军英勇顽强坚守着某某城市,这样的谎言,经常被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成才》1986年第2期发表卢纯田的题为《“逆反心理”分析》的文章指出:每个读者都有他们的情感、意志、信念和人生经验,都有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据以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同读者的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读者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样,我们宣传得越  相似文献   

8.
博览     
逆反心理什么是宣传中的逆反心理?卢纯田在《逆反心理分析》一文中认为:读者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者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者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只有对宣传的正确的东西发出的抵制,才算是逆反心理。同样的心理,如果指向的是宣传中的错误东西,就不能叫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9.
贾富广 《记者摇篮》2009,(12):26-26
工作式报道多是被报道对象的工作总结或工作经验的翻版。如果让这类报道见诸报端,除被报道对象自己看一看之外,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不但不会引起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工作式报道是报纸可读性的头号天敌,是让读者失望的祸首。作为报人必须时时处处从读者的角度去采、去编,必须把读者取向视为第一取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对于党报党刊逆反心理的表现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欣 《今传媒》2010,18(9):148-149
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主要是青年读者在接受党报党刊传播内容时,对于部分党报内容和党报传播者的态度的怀疑、反感乃至否定、排斥,致使传播受阻甚至产生负效应。青年对于党报党刊逆反心理的成因可以从传播者、受传者及外部社会环境影响三个角度来考虑。要想减弱青年对于党报党刊的逆反心理,党报党刊应当尊重青年的传播心理特征,以平和的态度,发出权威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华中工学院新闻系邹家福论述说:诱发读者对新闻报道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源,一言以蔽之,是新闻宣传中那种长期沿袭的固定模式。我们以往习惯于用“指导工作”这一把剪刀去裁剪五花八门的新闻事实,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的角度又往往习惯于“一刀切”。这样,天长日久,读者势必对某些报道产生厌  相似文献   

12.
逆反心理是指由于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类事物的盲目抗拒的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时抱着一种抵触的、反感的、甚至是从反面接受的心理态度。近几年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在传媒中屡屡出现,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这应引起传媒的特别重视。受众逆反心理有评价逆反、情感逆反和行为逆反三种。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者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还是避而难免。原因何在?本文试从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和信息学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众在接触、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与传播者…  相似文献   

14.
花边、线条、底纹以及美术等手段是用来美化报纸版面,使其能够形成一幅高雅、别致的构图艺术的材料和条件。如果对它们运用的科学,这幅构图艺术便会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使报纸的版面出现负面效应,让读者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受到客观外界物的刺激,产生一种反向的心理活动;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则是指观众由心理定势的支配,对传播的内容、信息产生抵触情绪,从传播相反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通俗地说,就是电视新闻传达肯定的内容,观众却持否定的意向;或者你想否定,观众却产生肯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其新闻价值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受众是新闻价值实现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受众的信息取向,是新闻传播的关键所在。受众逆反心理的成因受众逆反心理是指新闻报道同受众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注①)。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来自传媒的因素、来自受众自身的因素这两个方面。首先,新闻报道失实、失真,会造成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一些新闻单位为了宣传某位模范人物,常常把模范拔得太高、太全,他总是整天工作,家里人生了病也不回家,…  相似文献   

18.
典型人物形象的出现,经过媒体的创新报道,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是典型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闻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现在我们费心费力做出的很多典型人物报道,有些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生动性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晓云 《大观周刊》2013,(11):282-282
受学科特点影响.小学数学课的学习显得有些枯燥无味.如果引导方法不得当.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对的一个尖锐而又棘手的问题.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化解数学学习中的逆反心理呢?我想在这里谈自己几点肤浅的看法。以期引各位同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