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登峰造极时代,门阀政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东晋有其发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它以空前强盛的庄园经济为基础,与皇权政治相抗衡,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独特局面更加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东晋时,流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由开始作为一种南北缓冲的力量到成为一种强大的武装,再逐渐变为东晋王朝极为倚重的北府兵,流民的壮大对于东晋政局,乃至于南朝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流民武装也对门阀政治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流民和流民武装的变化发展是一条认识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5.
在以门阀政治为特征的东晋政局中 ,士族与皇帝分享权力 ,士族有时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桓温、桓玄父子均以取得皇权为目标 ,最终却连门户也无法保全。桓温的失败在于没有充分理解门阀政治的运行规则 ,打破了门阀政治的平衡原则 ;桓玄的失败则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整体衰落。  相似文献   

6.
军权,历来是政权的核心,掌握军权是控制政权的关键.终晋之世,琅琊王氏未改变其在东晋政坛的门阀地位,但其显然经历了一个由琅琊王氏一门独大到先后为庾、桓、谢、太原王氏分享门阀政治特权的过程,即由"王与马,共天下"转变为与其他门阀与皇权共治天下,这种政治格局的转变与琅琊王氏对军权掌控力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琅邪王氏兄弟与司马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同舟共济,建立了江左的东晋政权,开启“王与马,共天下”之局面。经过王敦之乱的较量,这种士族与皇权共天下之局面,被双方共同接受,终于形成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鸿佳 《考试周刊》2012,(79):22-23
田余庆先生《东晋门阀政治》一书论述了东晋时期门阀政治成为一种变态的皇权政治,在晋室自八王之乱后开始逐渐形成,在晋室偏安江左后由起始奠基、巩固、巅峰最后走向衰亡,历经五族先后执掌权柄。最后终结于北府将刘裕之手,南北对峙,延续大一统的分分合合。本文从东晋门阀的最初出现、发展、总结与遗蜕入手,结合田余庆先生与钱穆先生的著作,论证东晋人才选拔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其政治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政治的不稳定性更加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门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其依赖的社会形态、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士族家族等方面。新时期魏晋士族研究的成果还是保持着一定数量和质量,仇鹿鸣沿用政治集团分析学说,对士族门阀的文化转型进行了新的考证,视野相当灵活。士族门阀与书香门第有着文化隐喻关系,从中国文化内在演进理路分析,书香门第已经成为士族门阀在江南的文化隐喻,从士族门阀到书香门第是一种向文化本真状态的回归,这涉及古代文化从原生到发展过程中认知模式的投射,能够加深我们对自身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和特征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南朝寒人势力在政治上的兴起,文化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是其重要因素。自永嘉之乱,来自北方的门阀士族大多迁徙到江南地区,北来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江南地区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寒人也从中受益,南朝寒人兴起也正是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开发的重要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一部分贵妇想要冲破性别角色的藩篱,走进政治这一禁区,她们以"乱政"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的,而其中又以齐国贵族妇女居多.齐国贵妇的"乱政"行为,可以归为为爱子争立、为情人争位、为掩盖私通而"乱政"三大类.齐国产生贵妇"乱政"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社会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失衡,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则是其产生契机,而齐文化的特定结构又是其出现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和内容和新时期政治课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治课教师必须有优良的政治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定向作用.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思想政治课能否取得长远效果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双语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有关双语教育的文献中,许多都论及国外双语教育的情况,包括美国的双语教育(如冯新增、海淑英1998;胡壮麟2004;等),对美国双语教育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其历史沿革、教学模式等.近年也有一些文献(如冯小钉2004;吴剑丽2004;郑新容2005;等)论及到了美国双语教育的政治性.本文试图介绍和探讨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着重分析在美国错综复杂的种族政治中,美国的政治人物、政府机构和司法体系催生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过程,尤其强调美国双语教育这一教育问题的政治性,希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双语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职政治课教学唯有有效预设、有效导入、有效活动、有效评价、有效反思,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达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是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对于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教学中应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设置问题,擦出思维的火花;启发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升华等四个环节。提出思想政治课实施不同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7.
章考察了有关政治定义的若干问题。在分析前人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政治定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
民主的实质是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使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之分。相对实体民主而言,程序民主具有优先价值和监督控权、协调稳定和修正弥补三方面的保障功能。因而,程序民主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现状,当前政治改革的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国外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的经验都要求今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点应转向程序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着眼于当前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了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政治教学生活化不失为一种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政治教学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学,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新一轮课改应该学会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使政治教学生活化,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进行教育,给学生创造一个选择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