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年初百年难遇的南方大雪灾,到四川汶川的5·12大地震,突发性灾难使中华民族经历着一个个严峻的挑战。在地震、暴雪等灾害面前,我们的媒体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心。他们采用滚动播出、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5.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是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哀伤,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憾,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彰显特殊的力量,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透明、纵深的传播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新闻领域一隅,传统媒体计划经济下的思维被打破,新闻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媒体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愈发显得突出。2014年发生在福建省华安5.23道路交通事故,大陆和台湾媒体均作出了快速反应,及时对事件发生及救援等情况作出了报道,然而在此次事件报道中,还是出现了报道失实以及伤亡家属与记者冲突等问题。看似一个单独突发灾难事件,但其背后是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纠结,是一系列需要实践者去思考的媒介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雪灾等灾害面前,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体现社会责任心。他们不仅采用滚动播出连续报道、出版专刊、专辑等方式及时传递党和政府抗灾的决心,鼓舞广大救灾、受灾群众战胜灾难的勇气,还针对社会中流传的各种谣言、鼓惑人心、混淆是非的言论进行澄清和引导,特别是果断停播停发一些广告收入可观的节目和栏目,用来加强赈灾救灾信息与典型事迹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而不屈,中华民族因为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彰显特殊的力量,抗震救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透明、纵深的传播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刘广亮 《新闻世界》2013,(12):156-157
雅安地震当天,雅安电视台女主持人陈莹的一张穿婚纱出镜的照片引发关注。不论她的行为是否存在炒作的意图,在天灾面前穿着婚纱报道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在某一个程度上她的确也"红"了。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用如此手段吸引目光是否有违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最近的定西地震,媒体对定西地震的媒介态度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中西方新闻媒体在突发性报道中做出的反应以及报道的异同,更是我国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让国人感同身受,为之悲泣和不屈,中华民族经历磨难愈发团结和坚强,让世界为之同悲与震撼,深感华夏儿女的坚韧与顽强.这一切是与国内媒体的积极作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这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全面覆盖一场灾难,既然是第一次,自然就有很多值得留意和检讨的地方。检讨,不是为了打击士气,更不是要在伤口上撤盐,而是为了走出一条更宽广更有远景的大道。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裂变式的信息传播特点,使灾难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网络空间,媒体关于灾难的报道一旦失实,很快会被网民转发、质疑、批评,从而引发社会混乱和舆论危机。确保灾难报道的及时、准确是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媒体人、媒体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3·21响水爆炸事件"为例,观察传统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反应和作为,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失职的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上树立了典范。本文在深入分析后认为:灾难事件最能考验媒体公信力,及时、真实的报道以及人文关怀和平衡处理是媒体在灾难事件中建构公信力和提高软实力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灾难是上天考验人类的一种最残酷的方式,天灾不可怕,人心不稳最可怕。在灾难中,媒体有自己的社会担当,及时传递灾情信息,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引导人民积极抗灾、减灾,开展生产自救,成为媒体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地市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在灾难中守土有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政府排忧解难、为灾民鼓劲加油,彰显社会责任呢?笔者以2013年《湘潭日报》抗旱报道为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瑾娴 《新闻世界》2012,(10):181-183
本文结合2012年的灾难事件,分析认为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在灾害发生之前、之时、之后,媒体本身在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监督动员的功能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警,引导救灾防灾,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发生及其带来的损伤,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守望价值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难岂能成媒体狂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九江2005年11月26日发生5.7级地震,然而,就是这样一起灾难却成了一些媒体难得的新闻“盛宴”和“狂欢”。地震发生的次日,我正在湖北某地,当地的几家都市类报纸都拿出优势质量和数量的版面来“迎接”这场也许对他们看来是难得的报道“机遇”。有一份24版(其中尚有1个整版的  相似文献   

19.
20.
王海明 《新闻传播》2009,(12):93-93
有些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被人们长期病诟.这是新闻工作者及媒体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灾难的突发性,使得灾难新闻的报道难度很大,出错的几率也较高,且由于万众瞩目,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将错误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