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题目(2001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题)如图1,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若点M在边Ac上,点N在BC上,沿直线MN将△MCN翻折,使点C落在AB上,设其落点为点P,(1)当点P是边AB  相似文献   

2.
向祎 《课外阅读》2011,(1):126-127
在古老的杨辉三角中存在着很多奥秘,如果把他的这种性质合理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或者是教学中,将会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杨辉三角的美妙及杨辉三角这一伟大的发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它的结果等于1。演算结束后,引起两点思索: 1.行列式中的数字及其排列顺序似曾相识; 2.不难知道,这个行列式左上伯的三阶、二阶、一阶子式也都等于1;即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第三册(选修Ⅰ)第75页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论证推理与计算相结合,以某个几何体为依托,分步设问,逐层加深。大部分问题都需要用向量工具解决,处理问题的原则是建模、建系。建模即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平行模型、垂直模型、平面化模型及角度、距离等的计算模型;建系是依托于题中的垂直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再利用空间向量求解。  相似文献   

6.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热点之一,此类题目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结合函数中的探索性问题进行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7.
8.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归纳、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应注意高考中立几探索性命题的考查趋势.立体几何探索性命题的类型主要有:一、探索条件,即探索能使结论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八BCD为正方形,石、F分别在BC、CD上,且△八EF为正三角形,四边形八,B,C‘D‘为△八五F的内接正方形,△八‘五,F,为正方形八’召,C’D‘的内接正三角形.(1)试猜想粤坦卿与 、夕止万协几1义门万八一;;万宁一日勺。乙t右F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S不卞报刃尸尸,l),_,,八_、、,、_,,.仁艺少水,成巍扁而一明值·、‘”洲千盯冲”’明市中考题) 解(1)猜想S正方形八尸口DS正方形dBcDS△刃刀尸S乙月开容易证明Rt亡八BE呈里Rt△八DF,:。匕B八E一艺D八尸.在正三角形八EF中,乙E八F一6。“,图1·,.二B二E一告(9护一60。)…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屡见探索性问题.由于探索性试题对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对求解这类问题手足无措,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既能够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又可以考查意志力及探究的能力.一般此类立体几何问题描述的是动态过程,结果具有不唯一性或者隐藏性,往往需要耐心尝试及等价转化,因此,对于常见的探究方法的总结和探究能力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1.探索图形的形状例1已知A、B、c是椭圆w:x2/4+y2=1上的三个点,O是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杨辉三角”问题已逐步渗透到高考和各级各类模拟试题之中,以它为载体设计情境新颖的试题,通过研究其自身蕴含的性质,来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情境中提高学生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创新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就与“杨辉三角”相关的问题分类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理工农医类)的第15题是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1所示的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相似文献   

15.
探索性问题是相对于那种给出明确条件和结论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它们或是由给定的题设条件探求相应的结论,或由给定的结论追溯应具备的条件,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自己结合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纷繁错杂的交通网中,从一点到另一点有很多条路,而最短路线的条数是如何计算的,利用杨辉三角是一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探索性问题,近几年来频频出现,引人注目,它不仅能检测多方面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考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解题实践中.此类试题要求高,难度大,选拔功能强,也就成了中考热点问题之一.本就中考探索性试题的题型及解法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有关集合中的探索性问题是一类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集合问题.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先"探"后"索"."探"可用直接法、赋值法、特值法等;"索"就是推理、证明,可用数形结合法、联想类比法、等价转化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