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1994年,北京市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加试了体育,并把中考体育成绩汇入升学总分。这项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考体育成绩也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因而产生了两个热点问题:其一,初三学生年龄从13岁到18岁不等,然而中考体育却不分年龄,均采用同一个评分标准,那么,不同年龄的毕业生体育考试成绩是否有差异?录取是否受影响?其二,男生、女生的体育考试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那么,男生、女生的中考体育成绩是否有差异?录取是否受影响?以上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中考体育的信誉,关系着今后中考加试体育这项改革能…  相似文献   

2.
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在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这是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发端。在此基础上,1980年原国家教委体育司进行调研并向全国推广。2009年随着天津等地将中考体育纳入中考总分举措的实施,中考体育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将中考体育成绩计入到中考总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已实施体育考试制度。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也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有效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考体育测试后的几点思考江苏省通州向石港区教育督导组宗树山今年中考,我市作为试点单应对考生加试了体育,并把体育成绩计入总分划定录取分数线。这无疑是作为指挥棒的升学考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牵动了千家万户和每所学饺.促进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诱...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湖北省初级中学升学考试,包括文化课考试和体育、理科实验操作加试两种形式.文化课升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文科(政治70分、历史50分)、综合理科(物理70分、化学50分)五科,每科120分卷面,其中外语听力合20分.体育考试成绩计A中考总分,其分值为30分(其中体育运动项目考试咸绩匕分,平时体育锻炼和体育成绩15分).对理科实验(理、化、生)操作进行考试或考查.中考命题以教学大纲、现行教材和升学考试纲要(试行)为依据由市、州教委组织命题.录取分数线实行总分制.改革招生办法,试行将重点高中的招…  相似文献   

5.
考试体育:一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孙洪杰,孙文芳前不久,河南省教委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决定从今年开始,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进行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学生升学总分,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时,按考生总成绩择优录取。把体育列为升学考试科目,是省教委根据国务院颁发...  相似文献   

6.
中考加试体育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考加试体育的调查郑广明从1989年开始,赤峰市红山区在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中,试行了加试体育并记入总分的做法。5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对这项改革措施,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还存有疑虑。他们认为,中考加试体育,会对很多文化课...  相似文献   

7.
日前从天津市教委获悉,从今年开始,体育课程将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科目和升学考试成绩总分。天津市为此专门出台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形式与成绩由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达标成绩和体育统一测试成绩3个部分构成,设分值30分。  相似文献   

8.
如果现在去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课?有80%的学生回答是体育课.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教育部、体育总局近期出台文件提出,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要列入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档案,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体育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人中考成绩总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可见国家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2006年年底,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初中生毕业升学时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总分;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等。自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可能将不再被重点大学录取。据最新的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学生的体育活动状况到底如何?每天的锻炼时间究竟有多少?他们有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吗?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部分中学生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今后,体育考试成绩不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增加,而且将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与高校、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适度挂钩。把体育成绩纳入高考成绩范围,引发人们众说纷纭。体育教育在中国孩子身上普遍缺失是一个事实,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是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开封县的体育中招考试已走过十六个年头,从一开始的参考分到现在的列入总分、从体育加试到体育考试的变化,都说明了中招体育考试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还让学生前所未有地重视。作者介绍了多年参加上课训练及监考的经验,供九年级的学生及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考实施体育加试已有好些年了,由作为录取参考分到列入升学总分,体育成绩关系到学生能否升学,尤其是能否升入重点高中.随着分值的加重,学校、教师、学生对体育成绩每分必争,学校体育教学也像其他中考科目一样陷入应试的怪圈中.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多年,对中学体育的不健康状况深感忧虑.应试体育的主要成因有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全国各地市陆续在中考前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实验加试,其成绩要么记入中考总分,要么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依据。这一做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动了各校实验仪器的配备和实验课的开展,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回顾我们每年的实验加试,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更暴露出实验加试的一些弊端。一、现行实验加试状况分析以2004年河南省焦作市的实验加试为例表一:理、化、生实验加试内容表二:化学实验二(分子运动)评分标准对上表分析不难看出,现行实验加试中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弊端…  相似文献   

14.
教育短波     
教育短波我省出台“中考”新政策初中毕业生升学考体育从今年起,我省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即升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考试的,须参加体育考试。根据有关要求,凡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考分按各地升学考试总分的8%,折合计入各科升学的录取...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并根据中发[2007]7号文件的精神,西宁市决定从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一、体育考试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思想重视,预防伤病。西宁地区根据国家要求,中考加试体育并计入学生考试总分。学校很快就改变了教学观念,加强了体育教育教学,并及时  相似文献   

16.
初中升学进行体育考试不仅能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还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近年来,各地相继将体育考试列入初中升学考试科目之一。然而,作为非专业运动员的广大考生,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初中升学考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将有首批初中毕业生面临毕业和升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中招生制度势在必行。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应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包括高中学校加试在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高中招生制度,真正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初中体育成绩作为必考分值计入学生的总分,许多学校把体育考试项目全部纳入到体育教学计划之中,使得原本生动的体育课变成了运动训练课,许多学生喜爱的体育课被考试科目所取代,体育课也就变得了枯燥无味的训练课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也给社会、学校、家庭、体育老师和学生等相互之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今后上海市高考将不再以升学考试成绩作为惟一录取标准 ,而将尝试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 ,综合考量后进行录取的做法。据了解 ,该市高中将发放《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并将制作学生档案电子文本 ,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新手册中提出 ,除考试或测验外 ,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 ,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对于上海此次高考录取标准的改革 ,社会上也有质疑的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