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情     
《报林求索》2012,(10):60-61
<正>NO.1功夫熊猫9月18日消息,爱丁堡,为了响应此次成都面向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的活动,身穿熊猫服装的表演者在苏格兰爱丁堡王子街宣传寻找欧洲范围内的一组熊猫大使,以赢得机会参观中国成都的熊猫基地并参加保育协作项目。NO.2小鹿快跑9月21日,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初,旅居美国的熊猫“丫丫”与“乐乐”开始出现健康问题;2023年,熊猫“乐乐”意外死亡,熊猫“丫丫”和旅居日本的熊猫“香香”等先后被中方相关机构护送回国,引起国内各界对于旅居外国熊猫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高度关注。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逐渐成为我国媒体积极打造的国家形象符号。但外国媒体如何设置关于熊猫和中国的媒介议程,即在报道中如何呈现熊猫的媒介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李传年 《新闻世界》2012,(7):314-316
近年来,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1》和《功夫熊猫2》在全球上映后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在中国也跻身为最为卖座的影片行列。特别的是,《功夫熊猫》把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国宝大熊猫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故事情节和背景也完全的中国化,甚至还融合了中国人最拿手的电影类型——武侠片。正因为此,国人发起了《功夫熊猫》是否是文化侵略的大讨论。有少数艺术家和学者呼吁抵制这部美国大片,  相似文献   

4.
利用构建"合成周"的抽样方法,研究考察了iPanda熊猫频道微博账号内容的传播形态、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三项内容,合计26项指标.发现熊猫频道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积极利用多媒介元素进行融合化传播,内容原创性强、频道标识性强.在微博这一数字社交空间中呈现了熊猫社交化、拟人化以及受众憧憬的原型等形象维度.频道可在重视公益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受众关注热点、精简栏目内容、重视个人社交媒体信源、进行点面结合的融合化传播以及创新线上线下互动模式,进一步丰富熊猫形象的意涵,提升熊猫形象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熊猫频道是央视网创新理念、倾力打造的国际化新媒体产品,是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借助熊猫做外宣,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积极探索.2017年2月22日19时,熊猫频道通过脸谱平台账号发布了一条57秒的短视频《熊猫宝宝实力演绎撒娇卖萌抱大腿》,展示了大熊猫与饲养员亲密互动的生动场景,该视频5天播放量超1.7亿次,收获1400万粉丝点赞,340万次分享,评论量达180万,国内外50余家重量级媒体或网站转载,被称为"神奇的中国视频".熊猫成为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熊猫频道成为传播中国形象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6.
明星家族     
《全国新书目》2023,(8):124-127
<正>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花花从一个身体虚弱的萌宝,克服困难,乐观从容地成长为一只人人喜爱的大熊猫的励志故事。书中还附有丰富的熊猫知识,科普了大熊猫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活习性,完整的熊猫时间线,并记录了大熊猫800万年进化史中的重要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订货会上,由重庆出版社着力打造,著名生态作家方敏女士著写的《熊猫史诗》一书引起很多人关注。《熊猫史诗》一书共计35万字,细致地记录了方敏在十几年间深入四川、陕西等省的十几个大熊猫保护区,与遥远、庆庆、戴丽等大熊猫面对面的接触。作者共采访了100多位和大熊猫有关的人物经历,讲述了100多个有关大熊猫命运的故事,记录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和大熊猫。不同于以往有关大熊猫的著作,《熊猫史诗》既非研究性报告,也不是单纯的科普读物。此书是国内以及国际上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讲述人类与熊猫关系史的作品,书中采用了多种文学表达手段,讲述了大熊猫物种300万年的演化史,以及对人类和熊猫关系史的深入发掘,是一部集科普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身的特色作品。  相似文献   

8.
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拍了续集,看了赵半狄抵制《功夫熊猫2》的广告,我才知道——至少在我这里,赵半狄的"抵制"在客观上等于替《功夫熊猫2》做了宣传。这真够窝囊的。看着照片上赵半狄那夸张而尴尬的姿势,我都替他难受,脑海里面联想起来  相似文献   

9.
使者熊猫     
一切事物都在表现时代,熊猫出国也不例外。严格说来,熊猫首次出国是在1936年的二战期间,一位美国服装设计师承亡夫遗志,到中国寻找传奇的熊猫。她仅以两美元的贿赂,提着一只柳条编制的大筐,在海关登记表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就混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0.
《功夫熊猫Ⅱ》在《功夫熊猫Ⅰ》的基础上,一方面重视文化民俗的调查研究,深入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另一方面在创意策略上寻求角色设计、叙事范式的互文本,圆融地缝合美目的主流价值观念。两考的结合,既保证了《功夫熊猫Ⅱ》的票房预期,又在借重他者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成功地转换为文化的普遍性话语,温和地实现了自身意识形...  相似文献   

11.
熊猫“巴斯”为雌性,今年21岁,体重120公斤,素有“美女熊猫”之称,是国内外着名的熊猫明星,曾代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访问美国半年,轰动美国西海岸。5年前,“巴斯”右眼开始出现白点,曾用过不少药物,但病灶仍不断扩大,最后还是遮住了整个眼睛。从此,它性格变了,表现胆怯,烦躁,甚至攻击过饲养员。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国际性的运动会上,熊猫成了常客。二十届奥运会,大会的一位特邀客人是熊猫“永永”。十一届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它的汉白玉雕像在北京城国际盛会上的揭幕仪式,竟有一位“七品芝麻官”参加,他是四川省宝兴县的县长,这使人猜想宝兴县和熊猫,或者汉白玉的因缘。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16日在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熊猫基地),企鹅集团旗下的多林·金德斯利公司(DK)宣布在中国推出最新儿童读物《我是晶晶:熊猫成长写真》的中、英文版。该书讲述了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命名的熊猫"晶晶",在成  相似文献   

14.
新闻浮世绘     
来自四川卧龙的一对熊猫夫妻“阳阳”和“龙徽”3月14日飞往维也纳,将在奥地利旅居10年。维也纳为了迎接熊猫的造访,不仅准备了新闻发布会、欢迎仪式、还预订了中国大餐盛宴款待来宾。  相似文献   

15.
"熊猫外交"被纳入国家形象提升范畴,不仅改善了海外公众对中国的整体形象认知,也改善了他们对中国政府形象的认知,树立了中国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和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榜样"形象,因此应该充分肯定"熊猫外交"对于中国国家形象改善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12月16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创建的“北京卡通”动漫平台在京启动。以“《功夫熊猫》与中国动漫攻略”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同时举行,数十位国内外有关人士就“从“功夫熊猫》对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谈起”“《功夫熊猫》带给我们的启示——中西动漫产业比较”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参与这次高峰对话的有《功夫熊猫》的故事策划和分镜头设计Jed Diffenderfer先生和旧金山艺术大学教师、《汽车总动员》和《怪物史莱克2》的前期故事策划、分镜头画面设计Dalton Grant,接力出版社名誉社长、接力数码动漫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神界漫画创始人陈维东等人。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韩阳)由华特·迪士尼影业公司出品的《熊猫回家路》5月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在国内上映。《熊猫回家路》改编自四川卧龙保护站创建人的真实故  相似文献   

19.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