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喻不只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同时也表现在思维和行动上。当人们在表达抽象事物时,大脑会借用具体事物产生隐喻性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抽象事物的目的。隐喻的功能就是用一种熟悉的事物或想法来表述另一种相对陌生的抽象事物或想法。人们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抽象思维,但不同语种对于同种抽象事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突出表现在思维中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转化上。不同的语言在思维中对时间概念的表达是对等的,而对空间概念的表达并不是对等的。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用神仙、植物表现林黛玉的外在特征,用气态物质、游离的物质表现其内在特征;用花、雪表现薛宝钗的外在特征,用有关于“正”的语言表达来展示其内在特征.由此可知概念隐喻使用的一般规律:隐喻表达遍布语言,但并非每一个隐喻概念都与人物形象紧密相关;同一隐喻概念可以用于刻画不同人物;选择同一始源域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下属类别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隐喻表达的数量也对获得不同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由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产生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通过颜色来表达新的概念,映射原本没有颜色的事物时,就形成了颜色隐喻。对译者来说,熟悉颜色隐喻的认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情感具有基于生理变化的复杂的概念结构,这些生理变化构成了语言对其进行概念化的基础,语言表达式又通过隐喻和转喻形成表达此感情的概念结构体系.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模式,转喻经常用于"感情"范围的表达,同一感情范畴可以同时具有转喻和隐喻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范锴 《中学生物学》2012,28(5):10-11
隐喻是利用已有经验的事物来解释或了解另一新经验的事物.它不只是语言现象,且是认知现象,具有建构的性质.教科书引入隐喻有助于改善传统科学课文“艰难生硬”的印象和促进学生理解新概念.教师可利用隐喻辅助教学,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但若隐喻中的经验是学生陌生的,不仅无助于概念理解,甚至产生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6.
隐喻映射包括始源域与目标域,始源域常是人们熟悉且具体的概念,目标域则是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隐喻构建了生活中许多概念,特别是诸多抽象概念.隐喻的心理映射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外在表象联系,也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经验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本文选取了"黑色"这一概念,在收集了相关语料的前提下,探讨英汉语言中"黑色"的概念隐喻表现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7.
谈UP和DOW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它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UP和DOWN都是意象图式概念,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于陆标的运动或位置.从UP和DOWN的隐喻拓展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称为"上",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下".空间隐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体现了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是构成词汇多义性的重要理据。Lakoff & Johnson在其著名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复杂,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人们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在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投射。这种不同概念之间的映射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隐喻与篇章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篇章中常用的衔接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或替代等衔接,隐喻表达的是篇章中体现的思想交流。隐喻丰富多彩,不论词汇隐喻,还是语法隐喻,都能给理解提供一个暗隐的语义衔接。词汇隐喻被定义为用同一语言符号表现不同的概念意义,而语法隐喻定义为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现类似的概念意义,两者都延伸出了句子,到了篇章、甚至是更广的社会文化领域,让读者或听者完整统一地理解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评价系统是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发话者的观点、态度与立场。现有研究将评价资源局限于词汇,但在话语层面,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资源,对评价的表达有重要作用。隐喻的评价功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隐喻概念域之间的互动性使人类可以通过具体事物认识抽象事物,并生动表达抽象事物;同时,隐喻映射的部分性使得对事物的评价有突显与忽略;而隐喻连贯不但为多角度认识事物提供可能,更成为级差的表达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概念和语言形式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一种方式 ,而不是单纯当作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 ,它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隐喻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理解日常语言隐喻表达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的直接体现。通过隐喻思维在语言各个层面上的表现模式,深化对语言隐喻性本质和隐喻特点的认识。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也是隐喻性的。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特点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大量地使用。人类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受它影响,因而隐喻性渗透到了各种不同的人类语言当中。人类思维模式和生活经验所具有的共通性表明隐喻和隐喻的思维也同样具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热点研究之一的概念隐,亦是人类基本思维方式,在当今广告业中正不断地印证其巨大魅力。本文结合概念隐喻三种类型在商业广告中的具体运用,阐释概念隐喻是如何表达广告商的目的同时让消费者理解其中的内涵,进而达到其预期推销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桃梅 《培训与研究》2006,23(6):35-36,26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以空间方位词“下”为例,分析了“下”的语义系统及其认知隐喻机制,并通过与英语词down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人类隐喻思维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封君仪  吕倩 《成都师专学报》2009,(3):121-124,128
本文蘧过问卷调查研究隐喻能力以及跨文化隐喻能力与英语写作水平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隐喻能力的三个方面——隐喻解释流利性、隐喻独创能力以及找到隐喻的能力强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写作水平较高学生的跨文化隐喻能力好于写作水平较低学生的跨文化隐喻能力。文章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隐喻能力和跨文化隐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的独特的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网络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义派生和复合构词是英汉网络语言中主要的两种隐喻构词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思维和文化的直接栽体,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自然有所反映和体现。本文拟通过将俄语中带有比喻意义的由“kak+比较短语”构成的固定短语,与汉语修辞格中对应的明喻进行归纳、对比,从深层文化语义角度探讨、分析俄汉民族迥异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历史、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照莱考夫等学者对隐喻范畴的界定,分析英汉成语和谚语中习语性隐喻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的成因,重点讨论了英语隐喻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同时指出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隐喻通常会带来理解和运用障碍.学习者只有不断汲取目标语文化知识,才能逐步提高识别、运用隐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