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从哲学基础的层次性、哲学思想的新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本文谈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全新课题。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尚缺少具体的论述与指导,也由于中国社会状况的特殊性,这个课题的完成具有开创的艰巨性和探索的长期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曲折和道路上艰苦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和理论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站在时代的前列,在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入了科学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落实文化建设的方略部署,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科学建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列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古为今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坚持“洋为中用”,汲取外国文化精萃。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共产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同一切从主观愿望和本本出发的错误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湖南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之后,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用事实回答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农民革命运动的诋毁。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上,他为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其中,专门批判了主观主义,教育广大党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形势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1930年5月,他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英明论断。红  相似文献   

8.
9.
中共十三大以来,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逐步明确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体系,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理论难题,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又一次伟大飞跃,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理论。这标志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哲学底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理论依据或进行了理论说明;而差异论哲学、发展论哲学以及和舍论哲学则分别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核心内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坚持了实践高于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的主体性和主体利益现实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坚持了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的辩证统一。成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不仅在理论上使对社会主义的深入认识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实践上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认识水平决不会停留在某一静止的阶段。新的状态的出现是对过去矛盾的更高层次的综合,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这种哲学语境中演化推进的,它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性,又具有时代的现实性;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既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又具有理论与实践互动中的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1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刘又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表现在它是邓小平在新时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起点和基本原则,并贯穿于这...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新的时代为社会主义如何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制。对于这理论和实践只有达到哲学层面的自觉,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这一理论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的概括,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有着一系列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由诸多特有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多重困境.为此,在理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遵循文化自身的规律.在现实路径上,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型,文化理论的发展,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实践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